在日本參展,請跟「隔壁攤位」混熟! 提升「攤位轉換率」的重要理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我們因為經營的產品屬性,經常需要在日本參展,不管是大型的B2B展 (參加人數2萬-3萬人的)、或者是日本當地一些比較小型的(參加人數300-2000人的)。

所以過去也寫過在日本參展的文章,像是 [2023年日本SPORTEC參展心得] 台灣運動產品進入日本市場的參考

但「參展」不如「電商」,比較少人在開課教學、網路上也比較少資訊在討論,甚至參展也不是那麼的「科學」,過去我們也有買書來研究,但書上多半是一些怎麼布置攤位、招牌要怎麼寫的資訊,比較少分享「增加流量」「轉換率」等的技巧。

今天分享的內容,是前陣子在日本參展時,一位在展會上認識的「先輩」傳授的。覺得太驚為天人了,非得要在這邊分享一下。整個教學的重點就在於:

在參展時,請跟附近攤位的人混熟!

過去,在日本參展的時候,我們很少跟旁邊的攤位交流,頂多就是打個招呼、換個名片,很常三天的展會下來,旁邊的攤位是在賣什麼的都不知道。後來「先輩」教的是,跟附近攤位的人混熟,(長期來說)可以增加「攤位轉單率」,原因是:

(1) 交流日本當地情報,觸及對的族群。
(2) 建立在業界的朋友,互相推薦客戶。
(3) 找尋一起合作的機會。

(1) 交流日本當地情報,觸及對的族群

「混熟」是要怎麼混熟,在對話的時候要聊些什麼?

如果你是剛進日本市場的話,那隔壁攤位比你資深的機會很高,最常可以聊、或者詢問的資訊就是「還有出展過那些覺得不錯的展示會?」

在日本的展示會很多,但很難判斷哪個才是本身產品該參加的。尤其主辦單位都會把展會的名稱寫的很吸引人,但參加了後才發現攤位或參加者不是自己想要觸及的族群。

這時能有已經參加過的公司分享經驗,可以幫自己省下很多篩選的時間跟資源。而這些公司就位在你旁邊的攤位!

其他還有很多東西可以交流,包括「在哪些通路上架?」「最近的趨勢是什麼?」「怎麼找 (運動) 教練合作行銷?」基本上想問的都可以問,對剛進日本的團隊來說,每次展示會也等於是一個「讀書會」的好機會。

(2) 建立在日本業界的朋友,互相推薦客戶

「混熟」還可以聊什麼? 了解對方的產品,也介紹自家的產品。

最一開始都覺得「旁邊攤位也是來擺攤的,不會買我們的產品」,所以對於介紹產品也沒有那麼積極。後來「先輩」指點的是:「雖然擺攤的公司可能不會買,但是他們的客戶可能會買」

來擺攤的企業基本上是想針對B2B的業務,平常一定有很多2B端的客戶。如果當2B端的客戶有的需求,是這家企業沒有辦法滿足(他們公司也不想涉足的領域),而這時可以讓他們聊想到,你的產品是可以滿足他們客戶需求,而且本身產品也很有競爭力的話,那有可能他就會推薦你給他們的客戶。

所以跟隔壁攤位介紹自家的產品很重要,目標是介紹到他也能安心、有信心地推薦給他的客戶。

雖然這種「推薦客戶」不是會立即發生的,可能要好幾年的時間。但是如果不從現在就開始慢慢地「混熟」、建立在自己所在業界的「朋友」的話,那未來也不會發生。

(3) 找尋一起合作的機會

還有什麼其他「混熟」的話題或目標? 最理想的就是可以直接「談生意」。

其他的產品類別不知道是如何,但在「運動」類別的展示會,很常隔壁或附近的攤位就是你想要進行銷售的合作對象,這些對象可能包括「運動用品店」「健身房」「區域的運動推廣協會」。

而且在展示會上認識、談生意,會比直接寫信、打電話去這些單位還來的容易成功。因為在展示會上可以「面對面」、對方可以直接「摸到產品」,比較「寫信/打電話」的資訊量高、信賴度瞬間提升,而且大家在「當下都有時間」可以來談,所以到展會時,真的要把所有的攤位都巡過一輪,甚至是調查想要「混熟」的對象。

除了「談生意」之外,還有其他合作的方式,例如「寄賣・委託販賣」、「合辦產品的推廣活動」、「引薦大學教授、選手」,這些都是剛進來日本市場的團隊在平常很難有的洽談機會。


跟「攤位混熟」的幾個感想

後來漸漸發現,原來這些跟隔壁攤位混熟,就是在建立「人脈」。過去來說,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電商」,不太需要考慮「人脈」來改善業績指標。後來接觸線下通路,才慢慢感受這些連結的重要性。

尤其在日本 (或國外),如果不是在日本長大、唸書,原本以為理所當然的「人脈」(小學同學、以前公司的同事、親戚、鄰居、小學同學的以前公司同事的親戚的鄰居) 都會是零,所以真的要透過各種機會累積。而且某種程度,這也為經營日本市場都帶來了一點樂趣,多認識人、為每天面對電腦的電商經營添增一點變化。

最開始可能因為日文不好,不太敢交流,連打招呼的第一句都不知道要說什麼。但一回生二回熟,有一天大家也會變成那個「隔壁攤位的先輩」。


今年後半段還有幾個日本當地的展示會,已經等不及想運用這些技巧 (其實「先輩」還有分享很多實務、連結營收的技巧,有點複雜、有機會再整理)。到時候成效如何,再來跟大家分享。(也有可能寫地官冕堂皇,但其實根本沒用)

avatar-img
23會員
26內容數
從「日本裡面」,分享日本商業資訊與進入日本市場的經驗,讓海外的團隊對日本市場有更多的認識。比較操作性的內容,適合針對B2C的實體產品市場,剛起步要進入日本市場的團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感覺大部分的商業文章在介紹品牌的進入市場策略時,大部分都是著重在「行銷」。但其實真正執行起來時,東西可能還沒開始賣,在「物流」要怎麼處理就卡關了。尤其是到日本(國外)市場,因為資訊太少,光自己摸索就要摸半天(如果有辦法自己摸索的話),或者是採用土法鍊鋼的方式一單一單送,但很沒有效率 (很累)。
這篇文章探討了日本與臺灣的電商市場情況,提供了市場規模的比較、樂天市場的流通金額對比、以及群眾募資平臺的比較。文章在提供數據的同時也提出了對進入日本電商市場的建議。
大家有聽過「HOKA」這個品牌嗎? 我是沒有。但前幾天去表參道時,看到一個很明顯的招牌,再進去店裡一看,似乎是給「馬拉松」專用的運動鞋。「馬拉松」不是很冷門的運動嗎? 這樣也可以在表參道開店?
這篇文章是整理一些 台灣團隊 (實體產品) 透過亞馬遜 進入日本市場的報導。目前大部分的內容來自於亞馬遜的官網。將會是一個動態的文章、持續的更新、也看看這些報導的團隊,後續如何進化。
之前寫了「在日本經營電商,要不要開公司」的文章。一旦決定要來日本開公司,第一件事很快的馬上就是「決定辦公室」要設在哪,這邊文章提供一個簡易的「商業地圖導覽」,讓大家下次來玩的時候可以順便考察一下。
Japan Insider 所有成員皆位於日本。喜歡在「日本裡面」的新創生態圈探險,走訪日本企業、新創,分享日本商業資訊、進入日本市場的經驗,讓海外的團隊對日本市場有更多的認識。
感覺大部分的商業文章在介紹品牌的進入市場策略時,大部分都是著重在「行銷」。但其實真正執行起來時,東西可能還沒開始賣,在「物流」要怎麼處理就卡關了。尤其是到日本(國外)市場,因為資訊太少,光自己摸索就要摸半天(如果有辦法自己摸索的話),或者是採用土法鍊鋼的方式一單一單送,但很沒有效率 (很累)。
這篇文章探討了日本與臺灣的電商市場情況,提供了市場規模的比較、樂天市場的流通金額對比、以及群眾募資平臺的比較。文章在提供數據的同時也提出了對進入日本電商市場的建議。
大家有聽過「HOKA」這個品牌嗎? 我是沒有。但前幾天去表參道時,看到一個很明顯的招牌,再進去店裡一看,似乎是給「馬拉松」專用的運動鞋。「馬拉松」不是很冷門的運動嗎? 這樣也可以在表參道開店?
這篇文章是整理一些 台灣團隊 (實體產品) 透過亞馬遜 進入日本市場的報導。目前大部分的內容來自於亞馬遜的官網。將會是一個動態的文章、持續的更新、也看看這些報導的團隊,後續如何進化。
之前寫了「在日本經營電商,要不要開公司」的文章。一旦決定要來日本開公司,第一件事很快的馬上就是「決定辦公室」要設在哪,這邊文章提供一個簡易的「商業地圖導覽」,讓大家下次來玩的時候可以順便考察一下。
Japan Insider 所有成員皆位於日本。喜歡在「日本裡面」的新創生態圈探險,走訪日本企業、新創,分享日本商業資訊、進入日本市場的經驗,讓海外的團隊對日本市場有更多的認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國際食品通路商採購大會是個非常有效率的商談會。這天的工作讓我對台灣食品在日本人心中的印象有了不少瞭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國際食品通路商採購大會是個非常有效率的商談會。這天的工作讓我對台灣食品在日本人心中的印象有了不少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