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經濟近期出現多重警訊,挑戰市場對「韌性」的樂觀預期。7 月非農新增僅 7.3 萬人,遠低於預期,且 5、6 月數據被下修共 25.8 萬,使近三月平均新增創疫情以來新低。失業率升至 4.2%,勞動市場疲軟跡象明顯。消費與房市同樣承壓。富國銀行指出,5 月服務消費年率下滑 0.3%,交通支出減少,顯示家庭預算緊縮。抵押貸款利率高達 7%,導致住宅固定投資 Q2 再縮 4.6%,繼續拖累經濟。高盛預測,下半年住宅投資將年減 8%,成為最大負面因子。
在政策面,舊金山聯準銀行總裁戴莉表示,降息時機已接近。她指出,若勞動市場持續疲軟而通膨未擴散,降息次數可能超過 2 次,聯準會正進入需權衡通膨與就業的階段,當前政策已與經濟狀況不符。儘管如此,市場仍有樂觀聲音。摩根士丹利策略師 Wilson 建議逢低買進美股,認為在通膨消退與勞動市場軟化後,強勁降息週期加上 AI、美元走弱與減稅等利多,將推升股市。企業財報也提供支撐,標普 500 成分公司 Q2 利潤年增 9.1%,遠超預期。
地緣政治與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複雜化。川普政府對約 70 國加徵 10% 至 41% 的關稅,使美國有效關稅率回到二戰前水準。瑞士儘管與美方達成協議,仍因貿易逆差遭臨時調高至 39%,預估將使其 GDP 減少約 0.6%。此舉突顯政策高度不確定性。同時,中國限制鍺、鎵、銻等關鍵礦物出口,作為地緣政治武器,導致西方國防製造商延誤與成本飆升,部分材料價格暴漲 60 倍。美國正加速尋求替代供應鏈,投資加拿大與本土稀土礦場。
在產業方面,AI 浪潮既帶來機會也衍生挑戰。AI 資料中心的高用電量導致部分地區電力緊張,Google 已與兩家電力公司簽署協議,在高峰時段削減用電。市場亦掀起併購潮,安費諾以 105 億美元收購康普寬頻連接業務,擴大 AI 與資料中心布局。電動車競爭同樣激烈,安森美碳化矽技術被小米採用;Lyft 則宣布與中國百度合作,計劃 2026 年進軍歐洲自駕計程車市場。這些發展顯示,在宏觀不確定性中,技術創新與跨國合作仍是推動產業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