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 7 月非農新增就業僅 7.3 萬人,遠低於預期,且前兩月數據被下修近 26 萬,使近三個月平均新增創疫情以來新低。失業率升至 4.2%,勞動參與率降至近三年低點,製造業就業流失 1.1 萬,ISM 製造業指數連續五個月低於 50,7 月創九個月最大萎縮。平均時薪年增率 3.9%,但漸趨放緩。市場預期 Fed 九月降息機率逾七成。
消費者信心出現矛盾。密西根大學 7 月指數因股市上漲而回升,但多數民眾對未來景氣與就業前景仍悲觀,擔憂通膨與失業上升影響財務行為,反映金融市場樂觀情緒未能全面傳導。
Fed 政策路徑因川普政府「對等關稅」複雜化。該政策對多國課徵 10% 至 41% 不等關稅,美國平均有效稅率升至 1934 年以來最高。耶魯研究顯示,每年將使 GDP 減少 0.5 個百分點並推升失業率。關稅依貿易逆差與談判進展調整,如台灣被課 20%「暫時性」關稅,瑞士則高達 39%。川普聲稱能重振製造業,但數據顯示製造業仍萎縮,且傳聞台灣最終稅率將與其在美投資掛鉤。法律層面上,川普援引《1977 年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案》實施關稅,雖受法院質疑,但已達協議難以推翻。
全球製造業呈分化,中國、日本、南韓 PMI 皆跌破 50,唯印度 PMI 飆至 59.1,受強勁內需支撐。科技與供應鏈領域中美博弈升溫,美國商務部出口許可審核停滯,影響輝達對中國的 AI 晶片出口;《國防授權法案》亦要求評估蘋果供應商京東方是否與中國軍方有關,以減少對中國供應鏈依賴。蘋果則加速轉移產線至印度與越南,並在中國推出「特供版」高端機型,由京東方供應 OLED 面板,顯示中國面板技術突破與蘋果的風險規避策略。
金融市場亦受日元走勢牽動。日本央行總裁發表鴿派言論後,日元兌美元跌破 150,引發政府口頭干預。雖日銀將年度通膨預測上修至 2.7%,但首相石破茂的政治困境與美國關稅影響,使升息決策更具不確定性。市場預期日元或貶至 155,屆時當局恐被迫實質干預。
投資界對前景分歧,高盛警告市場過於自滿,但 ARK 創辦人木頭姐認為當前疲軟屬「滾動式衰退」最後階段,一旦 Fed 降息,AI 等創新科技將引領經濟強勁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