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十年後的自己:請記得,好好活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言

還記得學生時期,老師總會請我們寫一封給未來的自己的信。有時放進膠囊、有時寄給未來的地址,信裡總有一些天真的期許:

想完成的夢想、希望成為的大人,或只是單純地祝福自己健康平安。


但長大之後,好像漸漸忘了這件事。


忘了那個對未來充滿期待的自己;

忘了那個做什麼事都會勇敢去嘗試的自己;

忘了其實最重要的,是活著本身。


最近的我這麼想著


只有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餘裕關心他人。

身體健康、生活有節奏,比一切工作表現都還來得重要。


這陣子我特別有感,一旦失去健康,其他事情根本都停擺。不是因為懶散,而是身體真的告訴自己該慢下來了。


Live for life, not live for work.
活著是為了過生活,不是只為了工作。


我腦中浮現這句話,是來自一集 podcast 的來賓分享。她說,她選擇工作的方式,是從想過怎樣的生活出發,而不是從薪資或公司名氣來決定。


這句話深深撞擊了我。


我們是不是常被社會的理想 package綁住了選擇?福利、薪水、升遷機會……都好像比生活還重要。

但實際上,我們真正能陪伴一輩子的,是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心。

給十年後的自己

希望依然保有這份覺察與選擇的自由;

希望沒有忘記,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希望持續好好生活,並且記得:


有意識地活著,就是一種溫柔的勇敢。



你也曾經寫過給未來自己的信嗎?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最想對未來說的一句話; 或來信與我聊聊,主旨請註明說說你的故事,我會每月隨機挑選一則,以匿名方式分享,讓更多故事成為他人的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irley的生活實驗筆記
1會員
17內容數
我是Shirley👋 透過分享書寫整理思緒 ▴▴ 跨領域 | 職場 | 自我成長 | 訪談分享▴▴
2025/08/20
透過履歷健診給予求職者回饋,看見自身影響力與特質,包含敏銳的細節觀察、換位思考解決問題、細膩的傾聽與陪伴。
Thumbnail
2025/08/20
透過履歷健診給予求職者回饋,看見自身影響力與特質,包含敏銳的細節觀察、換位思考解決問題、細膩的傾聽與陪伴。
Thumbnail
2025/08/13
一位mentor的啟蒙,讓我開始投入志工服務。他耐心的引導,不僅幫助我度過職涯困境,更讓我體悟到無償幫助他人,以及重新定義role model的價值。
Thumbnail
2025/08/13
一位mentor的啟蒙,讓我開始投入志工服務。他耐心的引導,不僅幫助我度過職涯困境,更讓我體悟到無償幫助他人,以及重新定義role model的價值。
Thumbnail
2025/07/31
一段逃離也是開始的紐西蘭旅程,分享了旅程中自我成長的體驗,包括獨自生活、樂觀面對挑戰、跨文化交流以及志工經驗,這些經歷如何幫助作者克服焦慮,相信自己,並逐步拼湊出理想人生。
Thumbnail
2025/07/31
一段逃離也是開始的紐西蘭旅程,分享了旅程中自我成長的體驗,包括獨自生活、樂觀面對挑戰、跨文化交流以及志工經驗,這些經歷如何幫助作者克服焦慮,相信自己,並逐步拼湊出理想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