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斯陸市政廳外牆上的雕刻,能夠體現出整座城市對於女性意識的關照,以及多元性別的包容態度;地質學家端出的地理模型,彷彿能夠聽見岩石的歌聲,那充滿生命力的脈動,展現的則是對地質研究的熱情。電影《關於愛》中的男女主角瑪麗安與托爾,好似人們所凝視注目的雕刻與模型,以詩意的觀察角度切入,去窺探他們如何探索「愛」。

電影中「渡輪」為片中男女主角提供了能夠放鬆自適的過度場域,如同導演提到自己並非奧斯陸人,而是住在開車一個半小時左右的外邊小鎮,這段車程對應了電影裡的乘船時間,他過去時常來到奧斯陸的市政廳參觀,對他來說這裡就是奧斯陸的心臟,給他一種家的感覺。片中渡輪每日在奧斯陸與內索登島之間往返,船上形成了一個沒有道德標準的灰色地帶。有意思的是,負責講解公共藝術理念的導覽員海蒂,她嘴上說著能夠接納各種族群,包含女性主義與被邊緣化的群體,她也渴望打破過時的性觀念,實際上她的作為卻異常保守,遵循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海蒂,極力要搓和離婚的鄰居奧勒,跟好友瑪麗安去約會,對於瑪麗安約會完就與另一名港口木匠發生一夜情,感到氣憤不解,一方面超出了她的道德認知,另一方面是嫉妒她能夠如此隨心所欲,海蒂意識到自己的心口不一,因此最後才與好友完成和解。


托爾也打破自己長年來崇尚約砲的性愛理念,他對光頭男人比雍產生「興趣」,並不是想與之發生關係的那種「性趣」,而是想要更深入認識這個男人,發展成一段追求穩定的愛情關係,驅動他的是「在乎」與「關心」這份心情,要幫助比雍度過切除前列腺手術後的難關,這也是全片最迷人、最好看的段落。我們看見了這名溫柔的男子,如何安撫經歷過愛滋病恐慌年代的中年男同志,對方對於「性」是如此抗拒,於是他把這股慾望濃縮成「愛」意,以此打動了對方,即使兩人裸身躺在床上,卻沒有絲毫性的慾念與衝動,僅是兩個靈魂依偎在身旁,不禁感嘆到:這就是「愛」了吧!

瑪麗安試探著互有好感的地質學家奧勒,聽著他細數最愛的岩石,輕撫著模型如同她的肌膚,岩石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奧勒則提出了另一個最愛也就是他的女兒,岩石還是女兒,這是瑪麗安潛台詞中想給男人做出的選擇,實際上,奧勒說到他兩者都愛,是語言誤導人們必須給出二擇一的判斷,這便是電影《關於愛》所欲傳遞給觀眾的理念,「不必選出唯一最愛」即是「愛」的真理。有意思的是,托爾與諮商師比雍第一次攀談時,他們也談到了「二選一」這件事,在純做愛與找男友之間,為何不能兩者都要呢?

「身體即戰場。」出自首部曲《關於性》當中女醫生的觀點,從女性月事到緩解經痛,再到一輩子得面對的更年期,生育能力賦予女人神性,卻讓身體感覺不再屬於自己,到了《關於愛》中則是女主角的領悟,同為醫生她明白自己動刀做侵入性手術,術後病人的身體變得不再一樣了,她能夠理解這種失落感,因此決定不再抗拒,而是敞開身體大方迎接改變。我想,看完《關於愛》的觀眾勢必也會有所轉變,體認到那股細膩幽微的情感流動,這部電影打開了觀眾的視野,像在閱讀一本對生活觀察入微的日記,由過去與當下建構而成的身體,你我都將幻化成佇立在外牆上的雕像,我們張望,我們傾聽,我們在愛的烏托邦裡,成為關於愛的子民。
🧡感謝 #海鵬影業 的特映會邀請
#關於愛 #dagjohanhaugerud #andreabræinhovig #tayocittadellajacobsen #pederkjellsby #kjærlighet #norw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