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普政府的關稅與人事佈局
- 晶片與藥品關稅預告: 川普在CNBC受訪時預告將在一週內釋出晶片關稅和藥品關稅政策。藥品關稅預計在一年半內逐步調升50%至250%,對印度和瑞士等藥品進口國產生顯著的排外效果,可能推升美國國內藥價。晶片關稅的具體稅率尚未公布,但可能根據伺服器內晶片價格或市值占比進行等權徵收或統一徵收。
- 半導體關稅目的: 川普政府課徵半導體關稅,目的並非單純為了關稅收入,而是「為了要讓美國的投資有持續擴徵的空間」,因為「如果把先進製程的部分課徵高關稅,恐怕會推升微軟、OpenAI、Meta、亞馬遜這些依賴AI重度企業的資料中心成本」。
- 聯準會人事變動: 川普已排除提名鮑爾連任聯準會主席,認為財政部長更適合鮑爾。他正在考慮四位聯準會主席候選人,包括國家經濟會議主任凱文·哈塞特、前聯準會官員凱文·W,以及市場普遍預期的沃勒和庫格勒。此舉顯示川普已在為聯準會的人事安排進行佈局,可能影響未來的降息預期與市場流動性。
- 勞工統計局長撤換: 川普近期開除勞工統計局長,認為非農就業數據「太離譜」,指責BLS正在「抽控數據」,預計也將提出相關繼任人選,可能進一步影響數據的解讀與市場預期。
- 2028年總統大選展望: 川普表示不太可能競選連任,但認為副總統范士(JD Vance)很有可能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繼承人」。根據Poy Market的賭盤民調,范士在2028年勝率約28%,顯示川普的支持對共和黨具有加分效果。
二、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挑戰與策略
- 半導體關稅與投資壓力: 針對半導體關稅,本節目指出232條款的關稅措施經美國商務部調查後公布,不太可能像對等關稅那樣隨意變動。台灣上市公司直接或間接銷往美國的營收高達7.7兆台幣(總營收17.3兆),若課徵高關稅,對營收衝擊不小。
- 台積電在美投資額: 川普提及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投資額已達3000億美元,遠超原先承諾的1650億美元(約10座晶圓廠的金額)。這筆巨額投資是否包含在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中,以及若非3000億美元,原先的1650億美元是否足以作為對美重大投資額,仍是未知數。節目認為,川普此舉可能暗示若台灣能拉高在美投資,則可獲得優惠稅率,這對台美雙方都有利,因為高關稅最終將轉嫁成本。
- 擴大在美投資的考量: 節目指出,降低半導體關稅的唯一方式就是「擴大投資額別無他法」。課徵關稅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企業「來我美國設廠,就不用課關稅」。然而,對於台積電這類民間企業,是否能將其投資額計入台美對等關稅談判,仍是討論重點。
- 台積電技術外洩案: 台積電2奈米製程技術外洩案已逮捕六人,美國政府也加快對先進晶片流向東南亞的監管。此案涉及離職員工透過手機翻拍螢幕洩漏關鍵資料給日本半導體設備商東威力科創的前同事,引起廣泛關注。雖然技術本身有專利,但此案凸顯科技業資安漏洞及人才挖角的嚴重性。台灣國安法中的「台積電條款」(洩露14奈米以下國家核心關鍵技術予境外勢力,可判5-12年有期徒刑)凸顯此類行為的嚴重性。
- 台灣工程師遭挖角: 節目指出,台灣作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研發和製造人才中心,其工程師是各國廠商挖角的重點。過去四年,中國企業在台非法挖角案件超過151件,其中IC設計佔比高達48%。韓國2024年重大技術外洩案也有25件,其中70%流向中國,顯示台灣和韓國面臨相似的處境。
- 「不可能的三角」困境: 節目以「不可能的三角」類比台灣在對美談判中面臨的困境:低投資額、低半導體關稅、低對等關稅三者不可兼得。若要降低半導體關稅和對等關稅,勢必需要大幅增加在美投資額。
三、其他國家對美關稅政策的應對
- 美中貿易協議與俄烏衝突: 川普暗示美中貿易協議已非常接近,且美俄之間可能達成休戰。俄羅斯提議先進行空中休戰,地面行動繼續。川普威脅若10天內戰爭未結束,將實施100%關稅。
- 印度面臨關稅威脅: 印度因購買俄羅斯原油和設置高貿易壁壘,川普表示將在24小時內大幅提高對印度的25%關稅。印度對牛奶課徵60%關稅,並有嚴格的動物飼料來源限制。印度政府預估,若美國實施25%關稅,將衝擊第三季出口10%,GDP下滑0.3個百分點。印度已派出特使到華府遊說。
- 瑞士積極應對關稅: 瑞士總統親自飛往華府,希望在8月7日前爭取下調美國對瑞士的39%關稅。瑞士已在多個領域做出讓步,包括農產品、黃金(考慮加徵50%關稅以彌補)、F35採購案(74億美元)以及願意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即便運輸成本高昂。
四、台灣對美關係的戰略反思
- 賴政府與蔡政府的策略檢討: 節目引述美國國務院高級顧問Chris Horton的文章,分析台灣為何在川普第二任期中失去美國政府支持的原因,認為是「長期累積的戰略錯誤判斷失誤以及意態意識形態的錯所導致」。文章指出,賴政府和蔡政府過度押寶民主黨,忽略共和黨內部權力重組和川普陣營的崛起。例如,賴政府未像蔡政府在2016年主動致電川普,僅以賀電方式祝賀。
- 未能回應川普核心關切: 文章認為,台灣未能針對川普政府的核心關切(交易型國際關係)做出正面回應,例如「主動開放市場、主動進口美國能源、足夠增加軍購」。台灣金融市場和農業領域仍存在高度貿易壁壘,可能是談判卡關的原因。
- 聘請公關公司的成效: 台灣政府自2025年起聘請親共和黨的公關公司進行遊說,但川普討厭「深層政府」透過公關公司介入,更傾向企業直接談判。此舉可能效果有限。
- 文化價值觀的差異: 節目提及台灣的「左派大本營」形象(如跨性別議題、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可能與川普的保守主義價值觀不符,而川普更重視國防和貿易逆差。
- AIT主席長期空缺: 自川普當選以來,AIT(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職位一直空缺,顯示川普政府可能尚未派任具政治代表性的主席,這也引發對台灣與華府溝通管道有效性的疑問。
- 沃頓的建議: 沃頓建議台灣應採取以下措施:
- 立即調高國防支出: 配合美國,國防預算應佔GDP的5%至10%。
- 全面性貿易開放: 進行社經貿易談判,全面開放市場,並大規模投資美國設廠。
- 重塑能源政策: 穩定能源安全,加強與美國天然氣合作。
- 避免參與川普視為敵對的機構活動: 避開如民主基金會、自由之家等全球主義機構,表達出右派新教主義的色彩。
五、市場影響與展望
- 股市波動: 受川普關稅預告和台積電洩密案影響,昨日台北股市下跌149點,台積電股價承壓。美股高位回調,但跌幅不大。
- 未來展望: 8月7日是關稅實施的關鍵時間點。即使關稅開始課徵,台灣部分商品(如晶片)仍享有豁免,初期衝擊可能主要影響傳產。半導體關稅的具體稅率仍未公布。若關稅措施未能放鬆,市場壓力將加劇。節目強調,新時代即將到來,川普提名人選對債券市場的長期影響、AI資本支出的產業分解,以及對各國投資額的要求,都將是未來關注的重點。日本和韓國的投資細節與美方公布數據不符,可能意味著台灣也可採取類似的談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