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MIHONG生醫
- 節目由MIHONG生醫贊助,主打**「司令B群黑紅瑪卡」及「極濃司令黑紅瑪卡」**兩款體力補給產品。
- 產品專為高壓生活下的隱形消耗設計,提供穩定續航力,適合需長時間專注工作與應酬的人。
- 提供聽眾獨家優惠,最高可省下新台幣1,980元。
育兒挑戰與應對策略
- 暑假修煉: 主持人謝孟恭坦言,暑假帶小孩是「家長們的修煉」,並感嘆「小別勝新歡」。
- 「課金」育兒法: 為創造與孩子之間的適當距離並減輕負擔,主持人選擇以「課金」方式,幫孩子報名家教、才藝班、體操、足球等課程。他發現才藝班費用比想像中合理(保姆約400-500元/小時,外語老師700-800元/小時,體操/足球400-600元/堂)。
- 手足相處: 為了緩解大兒子對小兒子哭鬧的不適應,家庭嘗試了教育、限制娛樂等方法,最終透過購買**「兒童耳機」**有效解決問題。
- 育兒觀念:
- 接受孩子的獨特性: 主持人觀察到兒子與朋友在遊戲方式上的差異,認為家長應接受孩子的天賦可能不同於傳統期待,不應「揠苗助長」或強迫孩子成為不喜歡的人。
- 重視品格與快樂: 對兒子的期望是「快樂,然後人品要好」,尤其強調培養同理心,並相信即使不擅長學術,也能透過與優秀同儕合作成功。
- 持續學習的家長: 承認當家長是個不斷學習與考驗的過程,他樂於讓孩子多方嘗試,不強求孩子做到其他小孩的特長。
- 家庭活動: 主持人希望等小兒子狀況穩定後能帶家人出國旅行,認為長時間待在家對身心健康會有不良影響。
投資市場觀察與策略
美股與交易策略
- 回檔與加槓桿時機: 主持人一直在等待較大幅度的回檔,認為目前的回檔幅度尚不足以讓他「上槓」,他強調加槓時對風控的要求會更高。
- 消極操作: 由於目前部位已滿,他近期採取較為消極的投資策略,將短線賣出所得轉入0050,等待更好的回檔時機。他承認因此錯過一些小型飆股,但淨值仍在成長。
- 「泡沫化」的看法: 他認為「泡沫化」一詞常被新手濫用,市場「瘋狂的時間比你能維持理智的時間來得久」。他判斷目前的美股市場尚未到真正「超狂」的地步,過程中的修正不應被輕易視為泡沫。
題材性股票與AI時代的敘事
- 軟體股財報:
- Confluent: 股價因財報電話會議透露失去一個客戶而暴跌20-30%,但主持人認為市場反應過度,仍看好其本業。
- Cloudflare: 財報表現出色,但因估值極高,被認為是符合AI時代成長敘事而受市場青睞。
- Palantir、CrossTrack: 這類純軟體股雖然估值高,但因符合AI敘事而被追捧。
- Amazon: 雲端成長率遜於同業,導致股價受挫,但主持人認為這可能是暫時性的供給不足。
- Meta (祖克伯): 過去投入的Reality Labs曾被看衰,但在AI時代,VR/AR意外成為AI應用的「很棒的載體」,使股價強勢,證明其敘事能力。
- AI時代敘事的重要性: 主持人強調,在AI時代,企業能否在財報會議上講好故事,展現符合市場期待的成長性與AI應用,對股價至關重要。
「網路新規則」與Cloudflare
- 廣告生態系崩壞: AI直接提供資訊,可能導致人們不再瀏覽網頁,進而使內容創作者因缺乏廣告收益而無意願創作。
- Cloudflare的解決方案: 透過提供防火牆防止AI爬取內容,並建立新的收費機制(例如按爬取內容計費),來打造一個新的共榮生態系,擔任「仲介」角色。
汰弱留強與交易策略
- 移動停利 (Trading Stop): 經歷2021年軟體股亂流後,主持人學到教訓,強調應持續拉高移動停利。
- 回檔是機會: 每次回檔都是「汰弱留強」的機會。那些下跌幅度小或能迅速反彈的股票,代表市場喜愛,可能是下一波多頭的重點。
- 散戶下車理論: 這是經驗法則,認為小型股若在盤整或下跌時,不堅定的散戶(「蹭車仔」)出清,後續拉升會更順暢。他以2645長榮航太為例。
關稅議題與台灣產業
- 市場反應: 關稅公布時,台股「開低走高」,顯示市場反應「還好」,多數人認為影響不大或趁機撿便宜。
- 關稅稅率與預期: 台灣業界原預期稅率與日韓相近(15%),但實際為20%,主持人認為這是「比較不好的數字」,並直言「川普說了算」。
- 對上市櫃公司影響: 預期影響「不會到太大」,因為多數大型公司已在海外(如墨西哥、美國)設廠,能有效降低關稅衝擊。
- 對中小企業衝擊: 主持人認為20%關稅對中小企業而言是「地獄時期」,許多傳統產業(加工、塑膠)將面臨淘汰,這也是「時代的變遷」。
- 轉型契機: 雖然情況嚴峻,但關稅壓力也迫使企業轉型,成功者將能獲得豐厚利潤。
- 與美國關係: 強調美國是台灣最大的買方與甲方,與美國經濟共同成長是最佳選項。
- 政府的挑戰: 政府將面臨挑戰,需要智慧地在協助中小企業轉型與避免觸犯美國不希望補貼的底線之間取得平衡。
- 歷史借鑑: 回顧2018年貿易戰,當時台灣因「轉單契機」反而受益。他預期現在佈局海外的廠商,未來也可能成為下一波衝刺的「前鋒」。
聽眾QA與結語
- 穩定幣: 主持人看好穩定幣作為「未來金融基礎建設」的長期應用發展,認為現階段許多人談論穩定幣是為了「炒股票」。
- 竹科工作: 對想進竹科的聽眾表示祝福,認為能進竹科已是「blessing」,雖然辛苦但能實現夢想。
- 外遇與情感困擾: 對提問者表示理解,建議冷靜思考,尋找解決方案而非在公開平台抱怨。
- 市場教條: 主持人不相信「五窮六絕七上吊」或「三牛一熊」等缺乏數據或邏輯支持的市場教條。
- 未回到起跌點的股票: 他認為4月下跌至今仍未回到先前價位的股票,「大多數後面的表現都不會太好」,市場會「汰弱留強」。他也提醒,有時是市場不喜歡,不代表公司不好,耐心等待或汰弱留強都是選項。
- 生日祝福與感謝: 節目中多次為聽眾送上祝福,並感謝他們對**「指數投資」**的認同,認為這是一種簡單卻「暴利」的儲蓄方式,是每個人的「基本金融素養」。他稱讚台灣市場的良好,歸功於竹科工程師等各行各業人們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