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製程系列 8/ 8 | 蝕刻與CMP:晶片製造的關鍵修飾術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raw-image

想像你在廚房為 AI 晶片大餐精雕圖案、拋光表面,確保每層完美呈現。這是《邊喝邊想》半導體系列的第八篇,上篇談光刻如何雕刻電路,這篇聚焦蝕刻與 CMP 如何修飾晶片。本系列共八篇,涵蓋晶圓、氧化、晶體管、摻雜、沉積、光刻、蝕刻/CMP。核心問題:如何精準雕刻與平整,打造高效 AI 晶片?


蝕刻:從化學反應到電漿轟炸

蝕刻的基本邏輯,是將晶圓表面多餘的材料溶解或剝離。但這件事遠比想像中困難。早期常用的濕式蝕刻(wet etching),是用含水的液態化學品與材料反應,將不需要的部分溶解掉。然而這種等向性蝕刻會同時向左右兩側擴張,對於現今90奈米以下的製程,容易導致圖案邊緣過度削弱,無法形成精準的線寬。

於是,業界轉向乾式蝕刻(dry etching),也就是反應式離子蝕刻(Reactive Ion Etching, RIE)。它的邏輯是讓化學反應只在離子打到的地方發生。工程師會在等離子體中製造自由基(如F),這些自由基隨機飄散、沉積於晶圓表面,但不會主動反應。只有當垂直入射的離子撞擊表面、破壞鍵結或清除副產物時,反應才會被啟動。這就像一道門鎖,只有離子撞擊和化學反應雙重條件成立,才會開始蝕刻。

這種技術利用高頻電場激發氣體,產生帶能量的離子與自由基,讓它們在極低壓環境下以極高的方向性轟擊晶圓表面。在等離子體中,自由基(如 F 原子)濃度遠高於離子,且壽命較長,是真正驅動蝕刻反應的主力。離子的角色則是在反應中提供額外能量,促進原本速率緩慢的步驟(如鍵結斷裂),讓整體反應更有效率。自由基決定化學路徑,離子決定反應速率的雙重機制,是現代蝕刻的精髓所在。

然而,要讓蝕刻能停在指定深度、不中斷又不過蝕,還得克服多種變因。電漿中的電荷會造成trenching與charging效應;不同材料的蝕刻速率差異也會產生microloading問題,使得密集圖案與寬廣區域的蝕刻程度不一。為了避免這些問題,工程師發展出側牆鈍化技術(Sidewall Passivation),像是 Bosch Process 這類週期性堆疊與剝除的方式,確保蝕刻的方向性與邊緣保護同步進行。

  • Trenching:離子從側牆反彈聚焦於下方,造成圖案邊緣過度蝕刻
  • Charging Effect:絕緣體表面蓄積電荷,改變離子路徑,影響圖案形貌
  • Microloading:窄深結構中的空間限制,使蝕刻深度因圖案寬度不同而改變
  • Endpoint Detection:透過干涉儀或光譜分析觀察等離子體中的發光變化,精準判斷蝕刻是否已到底層
  • Sidewall Passivation:讓晶圓底部持續被離子清除材料,但側邊因有保護膜而免於被侵蝕,最終形成垂直甚至略帶錐狀(tapered)的蝕刻孔或溝槽(如 DRAM 中的深溝槽電容、FinFET 溝槽等)。
  • Bosch Process:針對極深蝕刻結構(如 MEMS),交替使用 SF₆ 與聚合氣體,在側牆形成保護層,再重啟蝕刻,如雕刻階梯般一層層向下

蝕刻技術有三大評估指標

  • 蝕刻速率(etch rate):決定產能,太慢會拖延流程,太快則難以控制
  • 選擇性(selectivity):希望只蝕刻該蝕的材料,而不侵蝕光阻或底層材料
  • 方向性(anisotropy):希望蝕刻垂直向下、不往側邊擴散,否則會造成圖案變形(undercut)


為什麼還需要 CMP?

即使蝕刻再精準,晶圓表面仍可能留下微小高低差或殘留物。而多層導線製程的興起,更讓拋光成為必須。這就是 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登場的原因。

CMP 的操作看似簡單:一塊墊布(pad)貼著晶圓旋轉,上方加壓施力,邊轉邊噴灑含有研磨粒子的化學液體(slurry),讓晶圓表面在機械壓力與化學反應的雙重作用下被磨平。但實際上,要精準控制磨除的厚度、均勻度與選擇性,是極其困難的工程。

研磨液中的 slurry 成分通常包括奈米等級的氧化矽或氧化鋁粒子,加上具化學反應能力的酸鹼溶液。這些粒子會與表面材料產生反應,再透過機械力推動刮除。墊布的彈性、轉速、壓力、slurry流速與溫度等參數,每一項都會影響研磨的結果。一不小心就會過拋或拋不平,導致金屬線裸露或層間短路。

這種混合化學與機械力量的設計,使 CMP 成為唯一能夠選擇性拋光的技術。例如在銅互連結構中,CMP 必須只移除凸出的銅層,而不破壞下方的絕緣材料,最終達成全域平坦度(Global Planarity)。;這種選擇性正是藉由不同材料對 slurry 成分的反應速率差異來達成的。CMP由三大要素構成

  • 研磨墊(pad):負責接觸晶圓、傳遞壓力
  • 拋光液(slurry):含有化學劑與研磨粒子,對特定材料反應
  • 下壓壓力與轉速:決定磨除速率與均勻性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拋光速率,例如氧化矽與銅,其去除速率差距懸殊,必須精準配方才能避免銅被過度磨平,或氧化層磨不乾淨。CMP也面臨幾項經典問題

  • Dishing:銅區域被過度磨出凹陷
  • Erosion:密集圖案區域磨損更多
  • Slurry殘留:須透過清洗與檢測確保表面潔淨

良率與製程監控:讓蛋糕不失敗

不是每一顆晶片都能順利出廠,這正是良率(yield)存在的意義。良率可細分為數個階段

  • 晶圓良率(wafer yield):從晶圓開始製作到未報廢者的比例
  • 裸晶良率(die yield):每片晶圓上,通過電性測試的晶粒比例
  • 封裝良率(assembly yield):在封裝過程中仍能維持功能的比例
  • 老化測試良率(burn-in yield):在模擬使用一段時間後仍未故障的比例

整體晶片良率,就是這些階段的乘積,每一步都可能失分,而 CMP 與蝕刻尤其容易影響到 parametric yield loss(參數偏移導致的損失)與 defect yield loss(缺陷導致的損失)。

統計製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SPC) 主要用來偵測製程的異常漂移與波動(systematic excursions)。典型作法如追蹤氮化矽膜厚的平均值與標準差,並用三個西格瑪(3σ)的統計法則來判斷是否偏離常態

  • 單一數值超過 ±3σ:機率僅 0.3%,可能出現問題。
  • 連續 8 點都高於(或低於)均值:機率 4%,可能代表平均值漂移。
  • 3 個點中有 2 個在 ±2σ 至 ±3σ 間,或 5 點中有 4 點落在 ±1σ 至 ±3σ 間,也會觸發警訊。

用於 Fab 中大量參數的自動監控。當某個監控參數觸發警訊,系統會自動傳送訊息給工程師,並進一步檢查是否發生異常事件,例如清洗設備或更換氣體造成膜厚偏移。


蝕刻與 CMP 的不同角色

雖然蝕刻與 CMP 都是移除多餘材料的技術,但兩者目標不同。前者像是精雕細琢的雕刻刀,後者則像木工最後一道打磨封蠟的程序。

  • 蝕刻講究圖案轉移的準確性:將光刻定義的幾何輪廓精確刻入材料
  • CMP 則是形貌控制:讓表面重新變平,好讓下一層圖案有良好對焦與附著

而兩者的共同點在於:這些動作並非單次完成,而是會在晶圓生命週期中反覆進行數十次。每一次的光刻與沉積後,幾乎都伴隨著一次蝕刻與一次 CMP。這也意味著,每一層的精準度都會疊加,任何一層的瑕疵都可能在封裝前放大成致命缺陷。


從這裡開始懂晶片的層次

這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在晶圓表面堆出一層又一層的導線與元件結構。在蝕刻中,方向性決定了圖案的解析度;在 CMP 中,材料間的拋光速率比決定了結構的保留與磨損。這兩者共同確保晶片在物理上具備多層邏輯電路的可能。

但事情還沒結束。

當導線堆疊越來越高,空間變得擁擠,訊號延遲、電阻與散熱問題也隨之而來。光靠堆高已不夠,我們必須開始重新思考層與層之間的連接方式與形狀設計。這正是先進封裝登場的時機。我們能不能,在同樣尺寸下,做出更多層、更強連結的設計?

(延伸閱讀:CoWoS 是什麼?這個封裝技術讓 NVIDIA 算力翻倍不是已經有 CoWoS 了嗎?為什麼產業還需要 CoPoS?先進封裝 SoIC 與 CoWoS 之外,InFO 如何獨樹一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想想 | Thoughtstream
4會員
128內容數
想想,陪你一起理解世界的節奏。 聚焦於半導體、人工智慧、能源、量子科技與虛擬貨幣, 結合最前沿的學術研究與全球產業觀察, 幫助你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快速看清知識的脈絡, 理解科技如何影響商業與生活。
2025/08/06
2025/08/06
2025/08/05
用光描繪奈米電路,探索晶片製程中的關鍵轉折點。
Thumbnail
2025/08/05
用光描繪奈米電路,探索晶片製程中的關鍵轉折點。
Thumbnail
2025/08/04
沉積與磊晶:單晶與多晶技術精準打造奈米塗層,提升晶片效能。
Thumbnail
2025/08/04
沉積與磊晶:單晶與多晶技術精準打造奈米塗層,提升晶片效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選擇CNC金屬切削液和切削油時需要根據加工材料、加工方式、機床要求、環境和健康考慮等因素綜合考量。
Thumbnail
選擇CNC金屬切削液和切削油時需要根據加工材料、加工方式、機床要求、環境和健康考慮等因素綜合考量。
Thumbnail
排版微系列調專門分享如何透過一些調整讓設計與排版更好看,並且每張設計都會說明為何調整的原因,以及原本設計可能有的問題。 如果你是設計初學者那這份內容會很適合你,因為會很細節的去講解排版原因,如果你看完喜歡,我每月會有三篇微調詳解固定分享給訂閱會員,歡迎訂閱。
Thumbnail
排版微系列調專門分享如何透過一些調整讓設計與排版更好看,並且每張設計都會說明為何調整的原因,以及原本設計可能有的問題。 如果你是設計初學者那這份內容會很適合你,因為會很細節的去講解排版原因,如果你看完喜歡,我每月會有三篇微調詳解固定分享給訂閱會員,歡迎訂閱。
Thumbnail
排版微系列調專門分享如何透過一些調整讓設計與排版更好看,並且每張設計都會說明為何調整的原因,以及原本設計可能有的問題。 如果你是設計初學者那這份內容會很適合你,因為會很細節的去講解排版原因,如果你看完喜歡,我每月會有三篇微調詳解固定分享給訂閱會員,歡迎訂閱。
Thumbnail
排版微系列調專門分享如何透過一些調整讓設計與排版更好看,並且每張設計都會說明為何調整的原因,以及原本設計可能有的問題。 如果你是設計初學者那這份內容會很適合你,因為會很細節的去講解排版原因,如果你看完喜歡,我每月會有三篇微調詳解固定分享給訂閱會員,歡迎訂閱。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發展,數位設計領域也日益進步,其中「透明度平面化」成為了設計師在處理完稿檔案時必須面對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一探究竟,揭開透明度平面化的神秘面紗,並探討它在當代設計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巧妙應對可能遇到的問題。 透明度平面化 在數位設計的豐富世界裡,透明效果提供了無限的創意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發展,數位設計領域也日益進步,其中「透明度平面化」成為了設計師在處理完稿檔案時必須面對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一探究竟,揭開透明度平面化的神秘面紗,並探討它在當代設計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巧妙應對可能遇到的問題。 透明度平面化 在數位設計的豐富世界裡,透明效果提供了無限的創意
Thumbnail
本篇要帶大家探索的是,在數位印刷時,我們經常遇到各種技術挑戰和決策點。其中「黑色疊印」的概念尤其關鍵,它不僅影響印刷品的視覺效果,還涉及印刷過程中的技術處理。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黑色疊印的世界,掌握它的優劣,並學習如何在設計中巧妙應用。需要設定[K:100%]的黑色物件,可能會因為軟體的設定或印刷廠的
Thumbnail
本篇要帶大家探索的是,在數位印刷時,我們經常遇到各種技術挑戰和決策點。其中「黑色疊印」的概念尤其關鍵,它不僅影響印刷品的視覺效果,還涉及印刷過程中的技術處理。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黑色疊印的世界,掌握它的優劣,並學習如何在設計中巧妙應用。需要設定[K:100%]的黑色物件,可能會因為軟體的設定或印刷廠的
Thumbnail
排版微系列調專門分享如何透過一些調整讓設計與排版更好看,並且每張設計都會說明為何調整的原因,以及原本設計可能有的問題。 如果你是設計初學者那這份內容會很適合你,因為會很細節的去講解排版原因,如果你看完喜歡,我每月會有三篇微調詳解固定分享給訂閱會員,歡迎訂閱。
Thumbnail
排版微系列調專門分享如何透過一些調整讓設計與排版更好看,並且每張設計都會說明為何調整的原因,以及原本設計可能有的問題。 如果你是設計初學者那這份內容會很適合你,因為會很細節的去講解排版原因,如果你看完喜歡,我每月會有三篇微調詳解固定分享給訂閱會員,歡迎訂閱。
Thumbnail
排版微系列調專門分享如何透過一些調整讓設計與排版更好看,並且每張設計都會說明為何調整的原因,以及原本設計可能有的問題。 如果你是設計初學者那這份內容會很適合你,因為會很細節的去講解排版原因,如果你看完喜歡,我每月會有三篇微調詳解固定分享給訂閱會員,歡迎訂閱。
Thumbnail
排版微系列調專門分享如何透過一些調整讓設計與排版更好看,並且每張設計都會說明為何調整的原因,以及原本設計可能有的問題。 如果你是設計初學者那這份內容會很適合你,因為會很細節的去講解排版原因,如果你看完喜歡,我每月會有三篇微調詳解固定分享給訂閱會員,歡迎訂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