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個標題殺人:
「自2025年5月1日待業開始,到寫文的2025年8月8日為止,支出近25萬」。
必要且周期性的支出:
- 月初時,從高利活存帳戶轉5萬元到中繼帳戶,再由中繼帳戶轉到各用途帳戶,如生活費帳戶、投資帳戶、生活費信用卡帳戶、扣款類信用卡帳戶、...
- 發薪日入帳後,將薪水全數轉回高利活存帳戶。
至於月薪4萬是怎麼做到每月支出5萬,有空再另發一篇文章說明。
5月~8月共4個月,基本開銷20萬。
其它必要但非週期性的支出:
- 衣、褲、鞋、襪不堪使用,汰換。
- 眼鏡度數不夠,更換。
- 最低限度的壽險(如醫療險)和產險(如強制險),保持。
- 證照報名費,投資自己提升競爭力,必要。
- 稅賦,別提了。
上述支出,5月~8月合計約$38,550元。
分析:

先看每個月轉5萬到中繼帳戶這點,說是說5萬啦,其實扣除掉上表中的支出,真正可用在生活費的只有不到1萬。
最近一期的電費$739 + 水費$268 = $1,007,反推一個月的水電費約$500元。
單看開銷確實很驚人,四個月花近25萬,但扣除投資和必要支出約17萬,再扣除非週期性但必要的支出約4萬,實際用於生活所需的花費約4萬。
平心而論,還有沒有再節省的餘地,應該還有;但再省下去是否會擠壓到生活品質和身心健康,不好說。
省過頭只是增加日後的醫療開銷,長期來說不見得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