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紙本書可以體會的感動
唯有臺灣可以精準翻譯

一本最難寫心得的小說,剛開始看到上方兩個引言,只覺得出版社誇大事實,讀完小說後,才明白真相就是如此。一本無法以電子書出版,唯有紙本書能表達排版的巧妙和劇情的感動,也是一本除了中文,很難翻譯成其他文體的小說,本來的懷疑,在讀完後,完全信服作者的才華和巧思,唯有細細品嘗,才能體會書中的感動。
劇情
燈真是一位書店店員,母親是知名小說家的情婦,自小父親就對母子不管不顧,甚至從未探望他們。燈真成年後,母親因車禍去世,燈真開始一個人生活,沒有母親的陪伴,他的生活只剩下閱讀,卻因童年手術的後遺症,閱讀紙本書會眼睛刺痛,僅能閱讀電子書。
母親過世兩年後,親生父親宮內彰吾,因癌症過世,父親正配的兒子聯繫燈真,要求尋找父親死前的遺稿,以此賺取稿費,燈真出於功利和好奇,接受這份委託,與父親生前的多位情婦、編輯與好友談話,期望得到遺稿的線索。隨著談話和調查,父親的遺作--世上最透明的故事,線索漸漸浮出水面。父親生前情婦不斷且性格暴躁,無疑是糟糕的男人,卻是一位了不起的推理小說家,隨心所欲的父親,在死前述說最後的故事,即使難以置信,燈真接受現實,繼承父親的想法,開始編寫書籍,成為讀者們手上的書。
心得(有雷)
閱讀前半段,確實是本精彩卻相當普通的小說,直到讀完此書,才明白書中巧妙的安排。
巧思一、書中書
情節描寫燈真探訪父親生前的故人,一步步拼湊父親遺作的推理故事。發現父親遺作(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的真相後,燈真繼承父親遺願,重寫小說,與我們看的書籍在不同時空重疊,這是一大巧思。
巧思二、世上最透明的故事
隨著劇情走向,我猜出父親的遺作是留給燈真,且創作內容一定與燈真的眼睛無法閱讀紙本書相關,卻一直未能猜出「透明」的含意。透明表達文字排版的巧思,原來父親早已發現,燈真的視覺敏感度過高,無法閱讀紙本書,因為書籍背後透出的字跡,會混淆閱讀,並試圖完成一本,排版乾淨,背後沒有字體重疊的書籍,從中看出作者和翻譯的用心,並且只有中文和日文一字一音書寫,才有辦法完全表達作者的巧思。
巧思三、無法販售電子書
上述可知,電子書會隨著閱讀載體而轉換排版,無法表達作者排版的樂趣,且書中描寫為兒子書寫,還有身為小說家的遺作,引導出排版的趣味,用電子書閱讀,無法彰顯驚奇之處。
巧思四、最後一張稿紙
燈真在父親死前安寧療養院的樹上,發現最後一張稿紙,並透過護理人員,了解這張稿紙是父親遺作的結局,稿紙上卻只出現「 」,只有上下引號和三格空白。小說的排版上,透過背面印出答案「謝謝。」,我猜想謝謝是身為作家的父親,對他的讀者表達的謝意,身為失敗的父親和丈夫,卻是終身致力於寫作的小說家,以謝謝表達他對讀者的感謝,因為讀者成就他的一生。
巧思五、線索鋪排引人入勝
書中透過燈真的閱讀經驗,包含一本語句密集的小說、一本提早看出犯人的繪本、還有無法閱讀課本卻能輕鬆寫考券的種種疑點,一步一步鋪排燈真視覺敏感度過高的真相。
此外,透過父親為燈真寫繪本,提供手術經費,以及最後為燈真寫的遺作,一再證明他對燈真的疼愛,卻沒有在生前好好表達。
結論
以書中的巧思和排版的用心,不可否認,是一本精彩的推理小說,但情感而言,卻略顯草率。隨劇情推移,身為作家相當成功的宮內彰吾,是一個失敗的父親和丈夫,不只同時交往多位情婦,還傷害兩個兒子的心,即使兩位兒子不斷逞強,表明以功利角度尋找遺作,卻在心裡暗暗期待,糟糕又自私的父親,死前痛改前非,後悔生前的過錯,表達對兒子或妻子的關愛,卻在一次又一次的調查中,讓兩人失望。
即使遺作,表面上為了燈真而寫,更像是身為作家的尊嚴。面對一個從未見過面的父親,卻在死後表達愛意,於我而言,是一件虛偽又自私的行為,不如從頭到尾,都維持糟糕的形象,接受兒子和家人的憎恨。直到死後,都相當自私的宮內彰吾先生,不配作為一位父親和丈夫,應該終身未娶,以作家的身分孤單死去,這是我個人的期望。
雖然有些矛盾,卻不失為一部好作品,感覺玩一場密室逃脫的推理遊戲,享受沉浸書中的快感,是一本不愧對評論,真正的推理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