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旅遊,小說就是我的摯友,陪我走過一小段旅程。沉浸在小說的世界裡,彷彿置身在另一個星球,忽略時間的推移,忘卻現實的煩悶,隨著劇情哈哈大笑或悲傷哭泣,旁觀他人的人生,是多麼有趣又新奇的體驗,而且最終總能有所體會,旅遊可以什麼都不帶,就是不能放棄我的小說好友。

這是一本三代家族的故事,沈時善女士出生在封閉的時代,全家人被政治迫害致死,沈女士只好逃到夏威夷,開啟新的生活,卻在此時,遇見有暴力傾向的危險畫家,沈女士為了得到受教育與繪畫的機會,留在畫家身邊,直到遇見第一任丈夫才回到韓國。
沈女士擁有天賜的天賦,在女性深受迫害和歧視的年代,特立獨行的寫出多本著作,談論思想與性別平等,她是一個神奇的人,人們被困在時代的鴻溝裡,她卻能跨越時代的枷鎖,無懼地談論想法,即使深受韓國人民的反彈,卻也成為跨時代的發言人。本篇文章,描述沈時善的子女和孫子女,一起回到夏威夷,舉辦十年祭祀的故事。沈女士的子女們,或多或少都繼承她的反骨與思想,不走傳統的祭祀儀式,以在夏威夷收集送給奶奶的禮物並互相分享的方式,舉辦追思晚會,收集禮物的過程中,漸漸帶出沈女士與子女們的回憶,以及她如何影響後代子孫的思想,支持女兒們的教育與成就,並推廣男女平等的過程。
比起政治迫害、男女平等、性別歧視等議題,我更想談論家人,這種微妙又糾纏的關係,彼此厭煩埋怨,卻又互相連結,我認為家人是天賜的禮物,把性格各異的一群人,用血緣奇妙的連結在一起,即使分居兩地,還是互相思念與掛心。
書中人物眾多,個性各異其趣,劇情簡單樸實,卻在一來一往的對話中,隱含人物的內心世界和自我探索,此書旁觀一個家族的故事,透過對話和內心思索,將故事娓娓道出,下方摘錄一些我喜歡的片段和想法。
摘錄
我不可能永遠是女兒、外孫女、受保護的對象,但要怎麼做才能活得像一個大人呢?雖已成人,但如何成為真正的大人?我不能整日只靠睡覺來打發時間,這是一種退化狀態。
這是和秀(沈時善孫女)的自白。不滿公司體制的客戶,向一群女員工潑硫酸,和秀就是受害者之一,眼睜睜看著同事被硫酸腐蝕的恐慌,使她得到憂鬱症,停止工作,大部分的時間以睡眠逃避現實,即使心裡想從新出發,卻不斷被疾病托後腿。這段自白也是我的心聲,隨著年紀增長,我開始恐懼社會對我的期許,到什麼年紀,就應該有什麼行為,這個想法令我窒息,心智年齡會隨著人生經歷提升,卻與真實年齡無關。
不厭其煩才是最大的才能,每天做相同的事也不覺得厭煩,在同一個領域打滾十年也不丟失興趣,即使相同主題,也能以數百數千種不同角度詮釋。很少人能愉快地工作,所以不厭其煩才是正解。
此段節錄沈時善著作裡的一段話,談論才能與工作,每天重複相同的工作,實在是索然無味又無趣,但每個領域的大師,都是如此不厭其煩的雕琢,才能成就跨時代的作品,或成為一個領域的佼佼者,所以比起天賦,不厭其煩才是最大的才能。
看到父母哭真的很可怕,大人表露脆弱的一面真的很可怕,家人以某種難以言喻的情感將大家連在一起。
無法否認,我是內心脆弱,且害怕承擔責任的人,從小強勢又強悍的家人和姊姊,總是把困難的事打理好。長大後,姊姊嫁到北部,家中長輩頭髮花白、體力漸差,無來由的恐懼油然而生,內心焦慮,卻得強裝鎮定,小時候支撐我的那些人,漸漸需要我幫他們撐起天空,只希望我能快快成長,成為強而有力的支柱。
結論
我到台東參加姊姊的畢業典禮,在空閒時閱讀這本書,書中談論家人間的連結與情感,自從姐姐出嫁後,我們的個性差異過大、觀念分歧,感情早已不如小時候親密,這次帶著祝福的心情,來到台東,感覺一切都值得,久違的和姐姐聊天,明白彼此都成長了,開始走上不同的人生,需要彼此尊重和包容,畢竟對外人總是客氣有禮,對家人卻隨意又過度要求,不懂彼此尊重。這次最大的收穫,就是明白家人也是分離的個體,各自安好、彼此尊重,才能感情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