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帶你直擊一場正在韓國上演的科技豪賽——K-Humanoid 聯盟。這可不是普通的研發計畫,而是要在 2030 年前,用國家級力量,把韓國送進人形機器人第一梯隊的超級工程!

圖:網路圖片
從 AI 到「實體 AI」的世代交替
這幾年,生成式 AI 聲勢驚人,但真正能翻轉日常與產業的,其實是讓 AI 走出螢幕、具備雙手雙腳的「實體 AI」。美國、中國、日本都在衝刺,而韓國手握半導體、電池、通訊三大王牌,如今更是押注全力衝進人形機器人市場。
K-Humanoid:國家級的團戰
2025 年 4 月,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MOTIE)牽頭啟動 K-Humanoid 計畫,集結首爾大學、KAIST、延世大學、POSTECH 等頂尖學術機構,外加 HD Hyundai Robotics、Rainbow Robotics、斗山機器人、Neuromeka 等專業公司,甚至還有三星、LG、SK、POSCO 等產業巨頭——這陣容,比韓劇明星紅毯還華麗。計畫的願景很明確:投入 1 兆韓元,打造全球最強人形機器人產業生態系,並在國際標準制定上搶下話語權。
三大戰略目標,畫出台灣讀者也該關注的藍圖
- 大腦升級 2028 年前開發 AI 基礎模型,讓機器人能「看、聽、感知」並即時反應,而不是只能照程式走。
- 身體升級 重量 < 60 公斤 50+ 自由度關節 可搬 20 公斤物品 時速 9 公里以上移動能力 結合高性能關節、感測器與電池,能在人類生活、工作場景裡自如穿梭。
- 心臟升級(AI 晶片與新世代電池) 專為人形機器人打造的 AI 晶片 + 高安全、高續航的固態電池,確保長時間運行穩定不掉鍊。
新星公司登場
- Neubility:曾靠戶外自主駕駛機器人「Neubie」打響名號,如今要把物理 AI 與雲端多機控制,搬進人形機器人領域。
- AL Robot:專精多關節力/扭矩感測器,讓機器人抓物像人一樣精準、互動自然,並進軍全球合作市場。
產業鏈與未來影響
K-Humanoid 不只是機器人研發計畫,它還牽動韓國的半導體、新能源、精密製造,甚至就業市場。從政府到企業,大家都在為「人形機器人時代」蓄力。
在這場跨國競賽中,韓國的打法就是——用國家級資源,跑在下一個科技拐點的前面。
💬 你覺得人形機器人會先在家裡幫我們煮咖啡,還是先在工廠和醫院大顯身手呢?留言跟我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