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台灣房貸利率逐步走高,不少投資人開始關注另一個相對冷門但潛力不小的資金運用方式——保單融資。尤其在香港,某些保單融資的利息甚至低於台灣的房貸利率,這讓不少人開始思考:「與其炒房,不如炒保單?」
⸻
什麼是保費融資?
保費融資(Premium Financing)是一種利用壽險保單作為抵押,向銀行取得貸款的金融安排。投保人不必一次性付清大額保費,而是透過銀行融資,由銀行替投保人繳付保費,投保人則分期償還銀行的本金與利息。
對高資產族群而言,這不僅能降低一次性資金壓力,也能將手頭資金靈活運用在其他投資標的上。
⸻
利息計算方式:HIBOR + 0.8% ~ 1.3%
在香港,保單融資的利率常見計算方式是 HIBOR(香港銀行同業拆息)+ 0.8% ~ 1.3%。
以近年的市場情況來看,實際年利率往往低於 2%。
相較之下,台灣房貸利率目前普遍綜合高於 2.5%,甚至部分銀行的利率已逼近 3%。這代表在資金成本上,香港保單融資的確有顯著優勢。
⸻
什麼樣的保單能拿來做融資?
並非所有保單都能融資,銀行通常只接受:
• 儲蓄型壽險或萬用壽險,且需具備穩定的現金價值增長。
• 保單本身結構穩健,通常首日退保價值也達80%以上。
• 保單發行公司需為信評較高、財務穩健的保險公司。
這些條件的目的,是確保保單本身的資產價值能支撐貸款金額,降低銀行風險。
⸻
為什麼銀行願意做?
銀行向來不是慈善機構,更不是「笨蛋」。能夠被銀行接受作為抵押品的保單,往往意味著:
• 保單的現金價值穩定且可預測。
• 保險公司財務實力雄厚,違約風險低。
• 保單條款透明,銀行能確定未來的資產增值空間。
這也意味著,當銀行願意以低利率提供融資時,其實是在某種程度上替保單的安全性背書。
⸻
與房地產投資做類比說明
頭期款階段
• 房產:付房子的頭期款(例如 15~25% 房價),剩下的 75~85% 由銀行貸款。
• 保單:付保費的一部分(通常是總保費的 24~28%),剩餘保費由銀行貸款給你繳。
貸款與利息
• 房產:每月向銀行繳房貸本息,如果申辦寬限期,前幾年只繳利息不還本金。
• 保單:在融資期間,只需向銀行支付貸款利息(類似寬限期),本金等日後保單解約時再償還。
資產增值
房產:期望房價多年後上漲,賣出時賺取價差。
保單:期望保單現金價值逐年累積,紅利及利息滾入,總價值高於貸款本金與利息。
出場與獲利了結
• 房產:賣房 → 償還銀行剩餘貸款 → 剩餘部分就是你的獲利。
• 保單:解約保單 → 用解約金償還銀行融資本金 → 剩餘金額就是你的獲利。
核心類比
• 頭期款 = 保費自付額
• 房貸本金 = 融資保費本金
• 房貸利息 = 保費融資利息
• 房價增值 = 保單現金價值增長
• 賣房獲利 = 解約保單獲利
以下是類似範例計算

頭期款約HKD 510,111
月付利息約HKD 3,406
8年後總利潤約HKD 540,448
本金翻了一倍,換算IRR約7.8%
⸻
香港保單融資的低利率確實吸引人,尤其在資金成本明顯低於台灣房貸的情況下,有投資眼光的人會想:「不如把資金借來買更多保單,賺取保單紅利或現金價值增長。」
然而,保單融資仍是一種槓桿操作,涉及市場波動、匯率變化以及保單收益的不確定性。在行動之前,除了比較利率,更應評估整體風險承受度。
M.
M&P 傳承誌主筆
Mind & Purpose in Every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