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士·哈里斯·西蒙斯(James Harris Simons,1938年4月25日—2024年5月10日),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紐頓,數學家、投資家和慈善家。他於1982年創立了對沖基金公司——文藝復興科技公司。2019年7月,《富比士》報道其身價為高達217億美金,是世界上第44富有的人。
23歲時,西蒙斯獲得數學博士學位,先後在麻省理工與哈佛任教,成為哈佛數學系最年輕的教授之一。26歲,他便加入美國國防分析研究所,專門破譯密碼 (一份待遇優厚、資源頂級、同事全是天才的工作 )。在這裡,他學會了建立高效封閉的研究體系並接觸到嚴格的保密制度。然而,由於他當時在《時代週刊》發表反對上司觀點的文章,得罪上司而被解僱,無奈下只好轉而重返學術界。
1968年,30歲的西蒙斯出任紐約州立石溪大學數學系主任。他用八年時間振興系所,使其成為全美數學重鎮。1974年,他與陳省身合作提出「陳–西蒙斯理論」,揭示複雜系統中的不變量,影響從超引力到黑洞的諸多領域。這種在變化中尋找不變的思維,後來成為他投資理念的核心。
1977年,受身邊朋友投資暴賺的刺激。西蒙斯離開學術界,創立私人基金。但早期他的投資項目與普通股民無異 : 依靠主觀判斷與新聞解讀,結果就是起起落落。他逐漸意識到:市場瞬息萬變,主觀分析太脆弱,運氣成分過高。於是,他決定用數學模型取代情緒判斷。1988年,他關閉原有基金,成立完全依靠統計與算法的量化對沖基金——文藝復興科技,其旗艦產品「大獎章基金」日後成為歷史上收益率最高的基金之一。
全球投資圈曾流傳一句話 : 量化對沖基金有兩類,一類叫文藝復興科技,另一類叫其他。
文藝復興科技坐落在紐約長島的石溪小鎮,人口不足2萬人,車程距離華爾街1個多小時。它的招聘標準異乎尋常:除了首席交易員,大多數員工都沒有金融背景,而是來自數學、物理、統計、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博士。他們不訂閱分析師研報,不與其他基金公司交流,徹底封閉於外界的金融圈。這種「科學家軍團」式的基金運作模式,最初被華爾街視為笑話,甚至有人下注它幾年內會倒閉。
文藝復興團隊大量吸收科學家,利用密碼破譯的思路尋找市場數據的微弱信號。初期,基金仍以長期趨勢模型為主,但隨著競爭者湧入收益開始下降。經反覆檢驗後,西蒙斯決定以短期信號為核心,專注於高頻、短線交易,並用槓桿放大利潤。
1990年,重啟後的大獎章基金首年便錄得56%淨收益。此後多年,它不僅在牛市大賺,甚至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逆市取得80%淨回報。1989年至2006年間,基金年均回報率高達39%,遠超巴菲特與索羅斯。
大獎章基金收費極高 ( 5%管理費與36%業績分成,卻仍供不應求 ),並只向內部員工與少數老客戶開放,成為當時業界最神祕的「黑盒子」。西蒙斯退休後,僅公開了三類策略:
- 市場過度反應策略:針對開盤價與前日收盤價差距過大的情況反向操作。
- 套利交易:利用長短期資產價格差異進行均值回歸套利。
- 趨勢與動能策略:分析大數據尋找中長期風格輪動。
西蒙斯深知團隊的重要性。他為員工打造舒適環境與開放交流的內部文化,同時以嚴格保密制度防止技術外泄。員工需將四分之一薪資投入基金並鎖定四年,以降低跳槽風險。因此文藝復興員工流動率極低。
當然,西蒙斯看似順遂的一生也並非沒有悲劇 : 他兩個兒子先後意外去世。大兒子保羅在家附近騎自行車的時候遭遇意外的交通事故,去世的時候只有34歲。更令人傷感的是在他大兒子去世的第七年,小兒子尼克在印尼的巴厘島度假游泳的時候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4歲。巨大的悲痛下,他終於意識到也許當上帝給人們一些東西的時候,必然會拿走另一些。
於是西蒙斯退休後,便全身心投入到慈善事業中,他每年要在慈善事業中花費超過4億美元,還有大量和慈善有關的事宜要去處理。
截至2024年5月10日,他的個人財富達318億美元,位列彭博億萬富翁榜第49位。這位用數學解讀市場、將知識轉化為財富的傳奇人物,於當日辭世,享年86歲。他運用策略來延攬、管理人才,將毫無經驗的人才和數學才能轉化成驚人財富。他靠數學賺到錢,而且是大把大把的金錢,這在幾十年前是難以想像的事。
致敬一代傳奇,詹姆士·哈里斯·西蒙斯。
資料參考 : Wiki、《洞悉市場的人》、readm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