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索羅斯的投資哲學》談常識雖因人而異但比知識有用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索羅斯(George Soros)出了名的是在1992年9月16日的黑色星期三,以放空100億以上的英鎊而聲名大躁。1930年在匈牙利出生的索羅斯,是一位金融家,他創立了「量子基金會」;是一位慈善家,創立了「開放政府基金會」;但他更是一位哲學家,畢業於倫敦政經學院、師承科學哲學大師─卡爾波普( Karl Popper),本書以哲學家的角度詮釋金融巨鱷─索羅斯的ㄧ生。金融與慈善不過是索羅斯哲學實踐的手段,想知道哲學家如何用一生實踐哲學,索羅斯提供了一個從金融方面著手的典範。


談索羅斯的哲學之前,必須先談一下他的老師─卡爾波普。波普最有名的是提出了否證論(Falsifikationismus),認為科學理論必須具有可否證性,因為科學理論是建立在人為的假說,而只要是人為的、經驗的,就是有缺陷的,就有不完美的地方;科學理論永遠能夠被經驗所推翻,而科學便是在一次次的實驗觀察中、否證中「修正」假說,而非修正理論以「支持」假說。可否證性的概念影響到了索羅斯對於知識的看法,認為所有人宣稱的「知識」,不是知識,而是有缺陷的建構。


今天我們所相信的知識建構,主要是受到啟蒙時代的影響,對知識養成了三種信念:1.我們的思維可以與思考的對象分離。2.被理論呈現的思考對象是固定的。3.我們建構的知識是完美的,並且具有自我調節的均衡能力。但事實卻是,思考與對象是相互影響的;如同生活中的各種處境與我們的抉擇息息相關。思考對象是動態變化的;每一個思考,都是以先前的思考為基礎,並且與先前的思考互動所產生的結果。知識非但不完美、不可預期,知識必須在不斷的否證中才可能「接近」。


而金融市場的信念;對經濟理論、模型的信念,便是建立在我們所深信不疑的知識結構中,索羅斯以此提出了「反射性理論」。索羅斯強調,市場參與者並非日常意義下的非理性或無效率,同時他們的期待也不是不重要。關鍵是這些期待不但不會達到穩定的均衡,甚至這些市場參與者的思想與行動會影響市場。同時,這個受影響的市場會將真實「反射」到市場基本教義派的理論。這個反射的過程,會持續不斷地以反射的方式,加大參與者對於市場錯誤的期待。市場不是符合理論模型,而是符合人性,因為市場是由人所組成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不管是個體經濟學或總體經濟學必然會有缺陷的原因,因為個人的理性,有可能導致集體的不理性。而一切理論模型又預設了一個前提,就是人們都是「理性」的。想法不理性還不是最要命的,最可怕的是,人們還會有種「扭曲事實」的傾向,不願意接受這些事件之中沒有完美的因果關係。理論模型一開始或許能夠讓投資人掌握一些賺錢的要領,但是隨著慾望的無限擴張、與時空環境改變等因素,原先的理論知識將延用到不適用的範圍之中,甚至以「扭曲真實」的方式,維持理論的有效性。而索羅斯之所以能夠靠反射性理論大賺一筆,便是因為看準了這點人性,當大家一味相信某事件必然會如何的時候,眾人的想法便成為了影響事件的一部分了,而與事件產生了互動的關係。因此掌握事件的脈動必須時時刻刻針對人們的想法做修正,因為人們的思想就是導致事件未來會發生的原因。


理性只是人性中的一部分,就像美國最近在喊「讓美國強大」一樣,美國不管軍事或經濟都已是世界第一了哪裡還需要強大?簡單說就是美國人好日子過太久。而這一口號的相關政策,例如美墨邊界築高牆、反穆斯林入境、反自由貿易等走向傳統保守的政策,在在顯示美國將從一個開放社會,走向一個封閉的、保守的社會。而索羅恩所創立的開放政府基金會,其目的便是資助第三世界國家、甚或911之後的美國,走向開放社會、走向人人皆有追求「真實」可能的社會。


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埃及的茉莉花革命以及最近川普剛上任的女性主義運動,在在皆有索羅斯的影子。這也是索羅斯不同於其他富豪的作為,他想實踐


一種理想的社會─開放社會。所謂開放社會,是提供一個溝通平台,不是追求自由,而是追求真實,有真實才談得上自由。而真實便是打破傳統、封閉社會的教條意識形態,讓社會在不斷的變動、批判、否證之中接近真實,而能夠接受「批判思維」的社會就是一個開放社會。傳統社會不好嗎?傳統社會安穩、人人各司其職,相對的,傳統社會的好便是建立在沒有競爭對手的前提之下。但是隨著全球化及社會不斷進步的影響之下,不管主動或被動,其影響皆會對一個固守傳統的社會造成不確定感以及變動的衝擊,而若社會未隨時帶著這種不安而進步的話,便如同固守舊有的知識,在不斷變動之中,終有超出傳統知識框架而無法適應與改變的地方。


索羅斯認為,讓開放社會成功的要件,必然是個人與群體的合作,也就是個人與群體皆相信或具有批判性思維。我認為事實上並沒有所謂開放或封閉的社會之分,若以批判性思維作為判準的話,今天某個國家的路線相對較封閉、傳統、保守,但他並不必然完全是封閉社會,因為在全球化之下,不可能真的有完全封閉的社會,不論是經濟貿易活動、能源環境汙染等行為或語言、金錢等價值概念,全球皆是視為一個整體的。相對的也不可能有完全放的社會,因為社會的發展皆是有文化傳統價值等脈絡可循的。選擇開放或封閉社會並沒有孰優孰劣的問題,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問題是,過去強調群體價值的傳統社會,轉變至現今強調個人主義價值的現代社會;從社會群體是共航一艘船,邁向共同的目標,轉變為社會群體是艘靠岸的船,而個人下了船之後皆走向私人的目的地。在群體走向個人化發展之中,我們做好準備了嗎?我們如何由傳統群體決定個人的行為意義轉變為個人自我決定行為的意義呢?關鍵便是「批判性思維」,唯有個人不斷藉由批判性思維賦予行為意義與理由,才有可能在不斷變動的社會之中、不安與不確定之中,鞏固自我價值以及從而影響群體價值的可能;因為思維就是事件的原因,改變我們的思維便是改變事件的可能與方向。強調個人的社會有沒有可能走回群體的社會呢?我認為這就像經驗過民主自由的國家很難再重返極權專制的國家一樣,一個接受過批判性思維訓練的社會,不可能也不願再走回傳統教條式思維的社會,而是隨著時空環境不斷創新、詮釋當代的價值。


索羅斯作為一為哲學家,在經融市場以及創立開放社會基金會中實踐了他的哲學理念─一個不斷自我批判以接近真實的理念。能夠實踐自我的哲學理念是最幸福的哲學家吧。索羅斯的例子提醒了哲學人,哲學也不純然是一種知識,更像是一種常識。因為哲學是一個不斷批判的過程、是沒有答案的,批判過程本身便是哲學的價值,讓原有的知識、在不疑處中產生疑問進而產生進步可能的價值。或許現代哲學人當不了哲學家皇帝,但並不表示哲學便無法擴及影響力地實踐,從索羅斯的一生中我看見了哲學人實踐哲學的可能以及哲學做為人生追求的價值。

2017/2/18

    avatar-img
    48會員
    576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本書收納了盧梭參加第戎學院論文獎獲獎的兩篇論文─〈論科學與藝術〉以及〈論人類不平等起源與基礎〉。第一篇論文中盧梭以「批判社會」的方式,提出科學與藝術等文明的發展,破壞了自然法,導致了人類的不平等。第二篇論文則以「歷史溯源」的方式,假設推理出歷史的「惡」建立在自然的「善」之上,提出對當時政治制
    關於失戀、分手,我們常常會說:「下一個會更好、下一個對象會更適合自己。」但是,憑什麼下一個會更好?我們之所以相信未來會更好或下一個會更好的理由,到底只是一種生存式的期望,還是我們真的從過去學到了些什麼?而這個「什麼」或許是一種經驗、一種感覺、一種自我知識上的成長,使得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擁有更
    在還未意識到自由意志之前,就我們的直覺而言,我們相信人有選擇的自由,相信人們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但是當科學不斷發現人類在行動之前、在意識之前,似乎早已決定了意識的走向,我們如何再相信我們的直覺呢?這是否表示人們並沒有選擇的自由呢?(包括我打的這篇文章都是決定好的?)本書試圖搶救與科學衝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
    盛夏的午後,在《哲學新媒體》發現了這個活動,看一看報名資格:「全國各大學各學系有志於哲學學術研究的大二以上到碩一同學」,擴充解釋就是「大二以上不管任何科系畢業或正在(要)念研究所等,對哲學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報名喔~」。本次活動為第二屆,因為今年寒假舉辦第一屆時報名踴躍,遂有了暑假的第二梯次。而
    前言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科學革命的結構》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
    本書收納了盧梭參加第戎學院論文獎獲獎的兩篇論文─〈論科學與藝術〉以及〈論人類不平等起源與基礎〉。第一篇論文中盧梭以「批判社會」的方式,提出科學與藝術等文明的發展,破壞了自然法,導致了人類的不平等。第二篇論文則以「歷史溯源」的方式,假設推理出歷史的「惡」建立在自然的「善」之上,提出對當時政治制
    關於失戀、分手,我們常常會說:「下一個會更好、下一個對象會更適合自己。」但是,憑什麼下一個會更好?我們之所以相信未來會更好或下一個會更好的理由,到底只是一種生存式的期望,還是我們真的從過去學到了些什麼?而這個「什麼」或許是一種經驗、一種感覺、一種自我知識上的成長,使得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擁有更
    在還未意識到自由意志之前,就我們的直覺而言,我們相信人有選擇的自由,相信人們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但是當科學不斷發現人類在行動之前、在意識之前,似乎早已決定了意識的走向,我們如何再相信我們的直覺呢?這是否表示人們並沒有選擇的自由呢?(包括我打的這篇文章都是決定好的?)本書試圖搶救與科學衝
    科學革命是如何發生的呢?從地心說到日心說、從牛頓力學到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是什麼使得科學不斷進步呢?又是什麼使得科學產生出新的信念(commitments)呢?本書從科學哲學的角度,提出科學革命的核心概念─「典範移轉」;科學隨著典範(paradigms)的移轉,而產生新的信念、新的理論
    盛夏的午後,在《哲學新媒體》發現了這個活動,看一看報名資格:「全國各大學各學系有志於哲學學術研究的大二以上到碩一同學」,擴充解釋就是「大二以上不管任何科系畢業或正在(要)念研究所等,對哲學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報名喔~」。本次活動為第二屆,因為今年寒假舉辦第一屆時報名踴躍,遂有了暑假的第二梯次。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下內容摘引自【納瓦爾寶典: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 矽谷傳奇創投家的投資哲學與人生智慧】作者: 艾瑞克.喬根森
    Thumbnail
    《只用10%的薪水,讓全世界的財富都聽你的》在現代的理財書中,是相當特別的一本。​​ 相較於多數理財書籍的作者多是事業有成的商務人士,本書作者喬治.山繆.克雷森(George Samuel Clason)背景相對簡單,甚至樸素。​​喬治.山繆.克雷森並非知名的商務人士,他曾參加美西戰爭,之後成立了
    Thumbnail
    《致富心態》的作者是創投基金協和基金合夥人、前《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摩根.豪瑟 Morgan Housel。它除了理財心態外,還有更多對人生價值建立及生活方式反思。 兩類完全不同的投資者都在同一個市場互相影響著,我們常受玩不同遊戲的人(如股市大戶或名嘴)影響而改變了花錢或投資的原則。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講透了摩根。豪瑟,在大學時打工時期,遇到一位科技新貴,年紀輕輕就坐擁可觀的財富,但是因為只會拿錢來炫耀甚至污辱他人,自卑的心態,導致沒有辦法長期擁有財富,真正的致富心態,不會炫耀性花錢,而是用面子來賺錢,至少他們認為用錢買面子,非常不划算!
    Thumbnail
    西塞羅是羅馬共和國後期一位多才的人物,藉由了解他的哲學思想、政治理念與理想中的經濟活動,有助於我們窺探古羅馬時期的思想與生活。另外藉由了解斯多噶主義思想也有助於我們心靈生活的提升,使我們能以平靜、理性的態度理解這個世界。
    Thumbnail
    在接觸這本書之前就認識橋水投資創始人瑞 達利歐,在股市之中具有非常顯赫的地位,是全世界最大的對沖基金之一,對於新興市場的投資具有精準的眼光,我一開始以為這本書的重心會在講解投資原則,但這本書的豐富程度令我十分驚訝,這是一本有關於人生的工作與生活指南,利用不同的切入觀點架構出人生準則,接下來我會以
    Thumbnail
    本書作者艾瑞克.喬根森(Eric Jorgenson),收集和整理了納瓦爾在Twitter等平台的文章和語錄,彙編集結成本書,以下選取自書中部分幾個觀念和我的心得
    Thumbnail
    投機與投資一直是個熱議話題。 本文探討了投資致富的關鍵,並提出早點開始、簡單投資和持續投入的建議。該看待投機的哲學觀,可以從大處著眼,採取宏觀的角度,遠離複雜的交易策略和分析方法。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是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是創投基金協和基金(The Collaborative Fund)合夥人、之前是《華爾街日報》與理財網站萬里富(The Motley Fool)專欄作家,書中介紹看待理財和投資的觀點,從中養成對錢的心態
    Thumbnail
    作者森博嗣是一位大學副教授,擅長的領域是理工科,而成為小說家後專職推理小說寫作,因為不是理財專家,這本書不會教人如何賺錢,純粹是闡述作者本人的金錢價值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下內容摘引自【納瓦爾寶典: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 矽谷傳奇創投家的投資哲學與人生智慧】作者: 艾瑞克.喬根森
    Thumbnail
    《只用10%的薪水,讓全世界的財富都聽你的》在現代的理財書中,是相當特別的一本。​​ 相較於多數理財書籍的作者多是事業有成的商務人士,本書作者喬治.山繆.克雷森(George Samuel Clason)背景相對簡單,甚至樸素。​​喬治.山繆.克雷森並非知名的商務人士,他曾參加美西戰爭,之後成立了
    Thumbnail
    《致富心態》的作者是創投基金協和基金合夥人、前《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摩根.豪瑟 Morgan Housel。它除了理財心態外,還有更多對人生價值建立及生活方式反思。 兩類完全不同的投資者都在同一個市場互相影響著,我們常受玩不同遊戲的人(如股市大戶或名嘴)影響而改變了花錢或投資的原則。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講透了摩根。豪瑟,在大學時打工時期,遇到一位科技新貴,年紀輕輕就坐擁可觀的財富,但是因為只會拿錢來炫耀甚至污辱他人,自卑的心態,導致沒有辦法長期擁有財富,真正的致富心態,不會炫耀性花錢,而是用面子來賺錢,至少他們認為用錢買面子,非常不划算!
    Thumbnail
    西塞羅是羅馬共和國後期一位多才的人物,藉由了解他的哲學思想、政治理念與理想中的經濟活動,有助於我們窺探古羅馬時期的思想與生活。另外藉由了解斯多噶主義思想也有助於我們心靈生活的提升,使我們能以平靜、理性的態度理解這個世界。
    Thumbnail
    在接觸這本書之前就認識橋水投資創始人瑞 達利歐,在股市之中具有非常顯赫的地位,是全世界最大的對沖基金之一,對於新興市場的投資具有精準的眼光,我一開始以為這本書的重心會在講解投資原則,但這本書的豐富程度令我十分驚訝,這是一本有關於人生的工作與生活指南,利用不同的切入觀點架構出人生準則,接下來我會以
    Thumbnail
    本書作者艾瑞克.喬根森(Eric Jorgenson),收集和整理了納瓦爾在Twitter等平台的文章和語錄,彙編集結成本書,以下選取自書中部分幾個觀念和我的心得
    Thumbnail
    投機與投資一直是個熱議話題。 本文探討了投資致富的關鍵,並提出早點開始、簡單投資和持續投入的建議。該看待投機的哲學觀,可以從大處著眼,採取宏觀的角度,遠離複雜的交易策略和分析方法。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是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是創投基金協和基金(The Collaborative Fund)合夥人、之前是《華爾街日報》與理財網站萬里富(The Motley Fool)專欄作家,書中介紹看待理財和投資的觀點,從中養成對錢的心態
    Thumbnail
    作者森博嗣是一位大學副教授,擅長的領域是理工科,而成為小說家後專職推理小說寫作,因為不是理財專家,這本書不會教人如何賺錢,純粹是闡述作者本人的金錢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