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10%的薪水,讓全世界的財富都聽你的》在現代的理財書中,是相當特別的一本。
相較於多數理財書籍的作者多是事業有成的商務人士,本書作者喬治.山繆.克雷森(George Samuel Clason)背景相對簡單,甚至樸素。喬治.山繆.克雷森並非知名的商務人士,他曾參加美西戰爭,之後成立了克雷森地圖公司,投入出版事業,發行美國與加拿大的地圖集。
他沒有《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致富的背景,也沒有《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作者T. 哈福‧艾克成功的訓練課程。喬治.山繆.克雷森沒有閃閃發亮的各項光環,但這本《只用10%的薪水,讓全世界的財富都聽你的》卻已是全球熱賣超過 300 萬冊的理財經典。
本書的內容也相當特別,喬治.山繆.克雷森以古巴比倫為背景,撰寫出了故事般的財富寓言。這本書中並無任何具體的指導教學(除了把 10% 的薪水存起來之外),所著重的是告訴讀者們關於金錢、財富的正確心態。
書籍分為十個故事,分別有著作者想說的心法。這十個章節,大致可以分為致富思維、投資心法、以及如何擺脫負債。人人愛財,卻不是人人都能明確地講出為何愛財。作者在第一個篇章中說到:
有錢,除了讓人衣食無缺,更重要的是對生活和未來更有安全感。
換句話說,如果有錢不能給人們安全感,反而更多了恐懼與焦慮,像是「這些錢會不會被人搶走」、「這些錢會不會讓我的家人受到傷害」。或許必須先重新挖掘內心,是不是對於金錢有所誤解。當我們更正確地認識自己對金錢的看法時,才能進一步和金錢培養出好的關係。
先有追求財富的覺知,才有機會為自己建立財富。
有什麼行為,是有錢人默默在做,但一般人卻不知道的呢?
喬治.山繆.克雷森認為,有錢人默默在做的事情,就是「以錢滾錢」。而為了做到這件事,當我們得到一份收入時,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付錢給自己。
致富之路的第一步,付錢給自己。將收入留十分之一別亂花,才能持續以錢滾錢。
無論我們想要達到多高的財富目標,都是從這個小小的起頭開始:將收入的十分之一付給自己。這也成為了本書中譯書名的由來。
就現代的眼光來看,「以錢滾錢」就是「投資」。投資一定有賺有賠,所以投入前,必定經過審慎的評估。找到適合的、正確的方向,以錢滾錢必然順利;但若方向錯誤或是自己都不熟悉,那麼財富的流失也是意料中事。
除了累積財富,但若不幸已有負債,該如何是好呢?
古巴比倫的故事中,有人因為負債遠離家鄉,成為他人的奴隸,一輩子一蹶不振;也有人從失敗中站起來,逐步償還債務,最終不僅重建財富,連帶贏得他人尊敬。
書中提出的還債四步驟,非常值得當代人借鑑。因為它不光是償清現有債務,也將建立起「不再負債」的正向循環。
首先,第一步是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每個月固定流入的薪水是一份「活水」,讓我們得以生存下來。
第二步,便是本書的核心概念:付錢給自己,將收入的十分之一儲蓄。
即使是在負債的情況下,我們仍應該將儲蓄納入考量。或許有人會認為應該優先償還債務,然而不為自己留一點後路的作法,可能讓自己身陷「負債-還清」的惡性循環中。
因此,每個月必須儲蓄十分之一的收入。請把這項儲蓄視為「支付給未來的自己使用」,如此一來才可以打破這個「負債-還清」的惡性循環。
第三步,將收入的十分之七用作支出。
透過記帳和預算,我們可以瞭解自己真實的情況,可能對於現在的生活太過樂觀了。掌握真實的數字,我們才可以設定具體的預算目標,並且穩健地在限制內消費。
第四步,收入的十分之二償還債務,固定還款。
一份薪水分配至此,或許有人會覺得對於債務而言是杯水車薪。然而,一如書中所言:
不要把自己的軟弱歸咎於命運,如果你有想要還錢的決定,就一定找得到還錢的方法。
一份收入的十分之二或許很少,但這是一個開始。只有開始作為,才有把事情完成的可能。如同《原子習慣》所言,我們需要的是固定的、不間斷的微小行動。這個行動或許在執行第一次、甚至第一百次時,都無法引發任何變化。
但是,也許就在第一○一次時,前面所累積的力量突然引發了某種質變,而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最後,我想來談談關於工作這件事。
這也是本書的最後一個故事,說明工作的意義。這個故事的副標為「工作是致富之首」,這句話若是放在當代,想必被嗤之以鼻的可能性即高。很多人會提出不認同的看法,像是勞工過長的工時與不對等的薪資,或是勞資之間不平等的問題等等。如果只看結果的話,一份固定的薪水確實很難讓人致富。
然而,這裡的「工作」所指的是更深層與內在的「工作思維」。一個可以讓人產生熱情的工作可說是通往致富的道路,然而,也有不少人認為,依憑熱情而工作,最終也只是讓自我的熱情被磨滅。
工作與熱情之間,是一條單行道或是雙向道,不只每個人的答案不同,同一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可能也有著不同答案。若從事喜歡的工作,我們的熱情很容易被調動;但在面對不喜歡的工作時,抱持著「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心態,以負責的心態面對,或許也是一種解法。
總的來說,這十個故事的篇幅不長,但也不短;說寓意深遠也不盡然,因為每個故事所要講述的概念非常清晰而完整,和寓言故事那種短小精悍、引人深思的韻味不同。作者之所以將背景設定在古巴比倫,或許是因為人們對於這個古文明有著美好的想像:這座位於幼發拉底河旁的大城市,自然所給予的是貧乏的環境,但這裡卻成為了富裕又輝煌的古文明所在。這裡的人民,想必擁有著高度的智慧,才能讓巴比倫維持榮盛。而喬治.山繆.克雷森或許也是考量此點,才將這些關於金錢、財富的心法,結合古文明的背景,以故事化的方式呈現出來。
此舉除了易於理解之外,更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別忘了,本書的初版是在 1926 年出版。時隔近百年後,我們所處的時代已大不相同:科技、媒體、產業環境等都有自己的躍進,人們對於金錢、財富的理解及需求想必也與百年前不同。但用現代眼光來看待此書,仍不覺得書中的概念過時,反而宛如真理般,運行不衰。或許,財富的數字對於人類而言,真的只是一場遊戲;我們抱持著何種心態參與其中,才是這場金錢遊戲要傳遞給我們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