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若持續一段時間不跌,經歷過各種壞消息也維持上漲,會讓市場變得樂觀,壞消息都不跌了,好消息出現時不就應該會漲更多?這是一種可能性,不過還是要看股價位置,如果已經累積夠大的漲幅或股價偏貴,好消息出現也未必能推升股價。
樂觀是一種心理直覺,但必須思考這樣的直覺有沒有任何依據基礎?股價上漲會讓人樂觀,但若仔細思考企業的成長性及股價是否合理,依據股價本益比或其他評價數據,就會把直覺的樂觀,轉化成基於數據的理解,減少因為直覺的情緒感受而做出投資決策。
雖然市場情緒是推動股價波動的重要力量之一,除非覺得情緒與直覺所做的決策會有利於投資(投機)獲利,否則應該是盡量把各種市場現象轉化成數據角度的理解,抽離市場情緒再決定如何應對市場波動。
所謂數據角度的理解,包含各種不同的方法,即使技術分析都算是一種數據理解,例如上漲時成交量是否擴大,或是強勢上漲的樂觀氣氛下,是否該警戒乖離率、成交量等數據異常,數據角度的理解不一定能幫助獲利,但可以避免盲目、可以有效避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