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逆愛》這部劇並且仔細看完,著實是意料之外。
此前我從不知曉這個文本,我指的是原作與2015年版的改編劇作。
純然是於此部作品開播之際,無意中看到介紹而瞄了幾眼,也未產生多少興趣,僅僅是抱著姑妄看之的心情。
不過,也許因為文本間的比較分析算是我的專業範疇,我反倒在這一層面上多了幾分好奇,而去翻看了原作與2015年版的劇作。
而我必須說──原作可以說是相當精彩。
即便文風不屬於我偏好的類型,但包含這用字遣詞在內,原作的人物塑造、情節設計等層面,都相當搶眼、風格強烈。
我感覺我已經很久沒有看過那麼鮮烈的作品了,不知道能不能以「快意恩仇」來形容;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活生生,人本就是黑白交混、不垢不淨的,那是很真實的人的樣子。
我也感覺我似乎從未看過人物心思千迴百轉至斯的作品,每個人物的行動都是高度目的性的,真真好似一大盤棋局,各懷鬼胎而又明白交鋒,每一子落下可能都會翻轉一次局面,詭譎莫測,唯看誰棋高一著,無涉詐術,成敗皆坦然。
若論原作,憑其技法巧妙,我認為至少便是稱得上有意思、足堪三星的作品。
我的心態由是轉變為好奇原作被怎樣「轉譯」,在比對完2015年版後,便也想看完此回的改編。
但很無奈,文本改編本就不易,即便是作者親力親為,也未必有好的成效──而這兩版劇作,可惜都是不成功的案例。
前版更接近於實驗,捉襟見肘,立基點不同,無從評論。
此版,感覺像是要完成彼時未竟的志業,盡力要讓原作全本再現,大致皆服膺原作情節架構──但畢竟,原作是近三百個章節、還有數篇番外、細密鋪就的「大部頭」,要濃縮成未滿30集的劇作,單就劇本論,就已需要極高的去蕪存菁功力,遑論影視作品是集體共構,非文字創作者單一人可塑成。
在此稍微岔出一談:我身為一個日劇掛,其實更習慣也喜歡劇作短小精悍,2015年版的《逆襲之愛上情敵》我覺得單看架構本身是還行的,若以之重新善加拍攝,未必不成好作品。
而今時的《逆愛》,我反倒覺得更遺憾──看似全按原作編就,但要我說的話,這簡直就像是平行世界,除了發生相似的情節以外,彼此之間可以說是沒有什麼關聯。
我個人認為《逆襲》若有個別名,「六人行」會相當到位──我沒有看過《六人行》,這是很純粹的字面文義借用。這是六個人物間勢均力敵的博弈,惺惺相惜,纏纏綿綿。
而在《逆愛》裡,未能把握原作中亮眼的人物心理,致使人物行為動機破碎,便顯得不合理而不真實、不可信;原作中六人間彼此盤繞勾連的幽微情感亦被粗糙切斷,卻又照用原作對白而未改,那便成了缺乏根基的空中樓閣,難免畫虎不成、四不像了。這是根本性問題,並非與原作對比方出現,事實上,成功的改編文本理應可不依憑原始文本而自我完滿、獨立成就,但撇除《逆襲》只看《逆愛》,其敘事邏輯、人物心理更不可解,且有樣板化、公式化的傾向,缺乏獨樹一幟的靈氣,而這偏就是原作最為珍貴之處。
此作的剪輯、配樂,也都難稱流暢適切,不成助力反倒更突顯演員的侷促──整體而言演員們表現差強人意,劉駿與田栩寧二君稍佳,乃至在這樣以談情說愛為宗旨的劇作裡,我看得最興奮的一幕,孰料是三個男人湊在一起抽菸喝酒的情境。
點到為止,概論抒懷,姑妄記之,也算有始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