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以為的「富養」,是給孩子更多的金錢與物質;但真正能陪伴孩子走得更遠的,往往是愛、耐心與陪伴。
我也前不知道林逸欣是誰,最近因為她補辦婚禮的成長影片才認識她,意外發現我們有滿多共同點的,原來我跟她同年,一樣姓林,一樣有一個哥哥,但我比她早一年登記結婚,沒有補辦婚禮。
看到她的成長影片後,我才明白「用愛富養」的力量,也開始反思自己的童年,以及我想給小步的未來。
童年的記憶
回顧我的童年,我一直覺得自己也算是用愛富養長大的。
但跟林逸欣比較不同的是,我從小比哥哥聰明也比他會唸書,所以爸爸和阿公都特別疼我,爸媽還常說,他們從小沒打過我;反觀我那個很皮的哥哥,就常常被打得很慘。 只是,阿公和爸爸的偏心,也讓哥哥從小對我心生嫉妒,常常會罵我和管我,所以我很討厭他。
最疼我的阿公
記得有一次應該是國小時期,我終於受不了跟他大打出手後,我們就一直到大學畢業才有再說話了,所以我小時候跟哥哥其實很疏遠,我們的關係是從出社會後才漸漸改善。
爸爸在我們嬰兒時期的照護上雖然不太參與,但等我們長大一點後,他就會常常開車帶著我們上山下海到處趴趴造,我們也跟著爸爸學會了游泳。

上山下海趴趴走,不過最後一張我的後方是山谷耶!爸~
才藝的部分還學過很多,溜冰、芭蕾、鋼琴等。至於為什麼會接觸到鋼琴是因為有一次爸爸帶我去逛夜市,看到電子琴攤位,就讓我試著彈,後來還幫我找了鋼琴家教,可惜那時我貪玩,加上老師兼太多課,常常一邊聽我彈一邊打瞌睡,學琴的事也就這麼停了下來。

學芭蕾

半途而廢的鋼琴
但當時培養起來的音感和動感到長大都覺得很受用,尤其是像現在我在教小步唱兒歌,可以輕鬆自彈自唱的時候。
每年的生日也一定會有蛋糕,爸媽還會約我們的堂兄弟姐妹來家裡一起慶祝,讓那一天成為我們童年裡的重要節日。

每年生日一定會有堂兄弟姊妹們來一起慶祝吃蛋糕
雖然沒有像林逸欣的爸媽那樣會錄影,但爸媽也會幫我們拍很多照片,媽媽還會把每張照片沖洗出來,然後再把這些照片放在一本本的相冊裡,做成每個人的專輯,讓回憶有了形狀。

爸媽會陪伴參與學校活動

爸爸年輕時真的很帥

在幼稚園前依依不捨媽媽離開
看見「用愛富養」的真實模樣
看到林逸欣的故事,我才明白,自己從小也是被「愛」富養長大的,雖然沒有錦衣玉食,但得到的陪伴、疼愛和儀式感還是很足夠的,若硬要說有遺憾,大概就是因為他們的偏心讓我缺少了點手足的愛吧!
我一直覺得,真正的「用愛富養」,是有人願意蹲下來看著你,認真聽你說話,陪你走過探索的每一步,讓你感覺自己值得被用愛對待。
我想給小步的童年
回望自己的童年,我很感謝我的家人給了我這麼多的愛與用心,也看見了愛裡不同的形狀。
成為母親後,我更希望自己能像林逸欣的父母那樣,不只是為小步提供好的環境與資源,更要用愛、耐心和時間,去陪伴她成長。
希望長大後的小步也能因為原生家庭給她的愛,讓她擁有滿滿的安全感和底氣去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