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是小步幼兒園開學後的第二週,可能是因為小步有待過托嬰中心提早接觸過團體生活,所以她還蠻適應幼幼班生活的。老師大力稱讚她很會吃、很會玩,情緒也非常穩定,什麼事都會主動跟老師說,也很有主見。老師還說看得出來媽媽有給她足夠的愛與陪伴,所以她才能這麼穩定──聽到這些真的讓步媽感到非常的欣慰啊!
每天早上步爸去上班,小步去上學後,家中就會突然變得很安靜。客廳的玩具還留著昨晚的模樣,白天也沒有一隻跟屁蟲一天到晚跟在我的屁股後面——時間彷彿一下子變多了。
這時,兩種聲音開始在心裡交錯:一個說:「該回去上班了,增加收入、不與社會脫節,繼續累積年資。」
另一個卻提醒:「還想多陪孩子一點,家裡還需要妳,不想過度忙碌。」
那麼,孩子去上學後,我們真的該回到職場嗎?
回職場的吸引力與挑戰
回職場的確有它的好處:
- 經濟穩定:多一份薪水,不只能減輕家庭負擔,也能為未來多增加一點安全感。
- 職涯延續:保有專業成就感與社交圈,不會因為長時間中斷而擔心難以重返職場。
- 制度保障:繼續累積退休金與勞保年資,為未來做準備。
但同時,也有現實的挑戰:
- 時間衝突:上下班時間與孩子接送重疊,可能得一再請假。
- 臨時狀況:孩子生病、學校活動,可能讓主管、同事眉頭一皺。
- 雙重壓力:白天衝刺工作,晚上還要處理家務與育兒,筋疲力盡。
留在家中的優缺點
如果選擇繼續留在家中,優點也不少:
- 陪伴孩子:有更多時間關注孩子的適應狀況,協助他們面對成長中的大小挑戰。
- 生活彈性:可以更自由安排時間,照顧家庭的同時,也能留些空間給自己。
- 減少開銷:少了通勤與外食費用,生活節奏也不會那麼緊繃。
但缺點也得誠實面對:
- 收入減少:長期可能影響家庭財務與退休安全感。
- 社交縮小:少了職場交流,可能會覺得與社會有點脫節。
- 自我價值感波動:一旦失去明確目標或成就感,容易感到被忽視。
三個關鍵自我檢視問題
- 經濟安全感 家庭能否長時間承擔單薪?有沒有足夠的緊急預備金?
- 職涯影響 空窗期拉長後,是否還能順利回到喜歡的工作?
- 家庭需求 孩子的接送與照顧,有沒有其他的支援系統?
折衷方案:不是非黑即白
- 彈性工作:找兼職、遠端、接案工作,保留部分收入與職場連結。
- 自主創業:利用興趣或專長經營線上服務、數位產品,掌握時間主導權。
- 試探期策略:先短期嘗試回到職場或接案,觀察孩子與自己的適應狀況,再做長期決定。
最後的提醒
這個選擇,沒有唯一的正解。
每個家庭的條件與價值觀不同,重點是誠實面對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被社會的框架或別人的標準綁住。
你可能會回到職場,也可能選擇繼續留在家裡,甚至找一條新的路。只要是你深思熟慮後的決定,那就是最適合你的答案。
孩子需要的是快樂、穩定的父母,而不是完美的選擇。
當你照顧好自己,你也就照顧好了整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