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是最令人心悚的一句話,也是她講述那個新聞給我聽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年輕人常犯無心之錯,只是那錯誤又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問題是,什麼是無心呢?酒醉駕車肇事的人是有心殺人嗎?偶爾試一次毒品,作為體驗生活方法的人是有心犯罪嗎?考試時受不住朋友請託而傳個紙條的是惡意犯規嗎?
但是這些都沒有壞動機的行為,卻可能犯了殺人、吸毒、考試作弊的罪,它們有重有輕,但同樣在生命中留下汙點
──節選自 劉墉〈無心的錯誤〉
本課課文使用了大量例子:
- 留學生因劫機玩笑而被逮捕的新聞。
- 各式違法事例(酒駕、吸毒、作弊)可能形成的後果。
- 兒子的各種「無心之過」(放沖天炮、幫陌生人開鎖、 任意把玩弓箭與空氣槍)和可能帶來的後果。
- 學生因非法討債成為通緝犯。
作者以充分的「論據」支持自己「無心就是一種錯誤」的論點
舉一個好的例子可以增加文章說服力,亦可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視文章的篇幅和目的,如何舉例卻是另一門學問。
我們可以從中思考
Q1:以作者想要勸說兒子避免無心之過的立場,開頭的他人的新聞和結尾過去學生的故事是否必要?
Q2:中文的論說文不一定直接以論點開頭,但英文的論說文多半會在開頭即先說明論點或全篇重點,你覺得這樣的寫法有什麼好處?
如在常見的英文能力考試,如多益、托福等,常會建議考生依循以下的寫作公式:
破題說明論點→正面論述與正例(多)→反面論述與反例(少或 選擇性)→結尾
個人解答
A1:並不影響結構,如在考試中,會建議減少事例鋪陳,避免前聞過文冗長,造成寫作時間不足或文章不完整的問題。(作文考試中結構的重要性更勝於個別句子詞藻的優美性)
*在個人創作中,生活事例的則是吸引讀者注意很好的方式。
A2:有利讀者可以迅速掌握重點,同時有利作者在有限的篇幅明確表達自身想法。
感謝每個路過的你!如果你覺得我的分享有幫助,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如果有想了解的主題,也歡迎在下方留言!有機會我也會持續整理相關的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