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寵物雖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但對牠們而言,我們卻是牠的全世界。
就我來說,兩隻約克夏「可可」與「樂樂」,以及在街頭救援的白頭翁「球球」,牠們不只是寵物,更是家人,和讓我重新理解「責任、愛與完整」的三個老師。可可與樂樂:獨立與依賴的雙重禮物
二十多年前,我曾養過兩隻約克夏「Honey」和「Tiger」。當時年輕,常顧著自己玩樂,不在家的時間多半依賴媽媽照顧牠們,直到牠們老去離開後,我的心裡一直留著遺憾和空白,再沒想過接納新的生命。

直到遇見「可可」,我的生命徹底改變了。
她沉穩、獨立,習慣自己安靜地待著,卻又會在我需要的時候,快樂得飛奔而來。她讓我意識到,寵物不是附屬品,更是需要我用心對待的生命。

因為捨不得可可孤單,我又迎來了「樂樂」── 一個熱情、黏人、總是撒嬌討抱的小太陽。她最愛趴在我腿上睡覺,時不時用小腳抓抓我的手討摸摸,或是抓抓我的嘴討親親,超級可愛。
可可與樂樂,就像兩個極端:一個安靜自持,一個渴望親近。但正因為如此,她們教會了我:每一個生命都有做自己的權利。
我從不訓練她們表演握手、坐下,因為我相信牠們來到我身邊,最大禮物就是「真實的存在」。
開刀術後休養時,她們總會時不時用擔心的眼神望著我、依偎在身邊,緩解我的疼痛和孤單;在婚姻走到谷底、匆忙打包離家的時候,是她們陪著我熬過最無助的夜 ── 那幾天,樂天的樂樂食慾變差、睡不安穩、狂拉肚子;可可甚至複製了我的情緒 ── 原本沉穩的她,變得焦躁、緊張,不吃不喝,甚至徹夜不眠地守護著我,陪我一起流淚。
看著她們,我才驚覺自己的狀態正深深的影響著有靈性的她們。那一刻,我告訴自己:為了我們三個,我一定要站起來。
球球:從街頭到肩上的奇蹟
去年七月,在前往乾洗店的路上,意外在街邊的機車輪胎下發現一隻羽毛還沒長齊的白頭翁寶寶,他虛弱的躺在機車輪胎之間,隨時可能被碾壓。那一刻,我很緊張、害怕的不知所措,但更害怕失去這個小生命,情急下抽出被單一角,小心翼翼地將他拾起帶回家,取名為「球球」。
那段日子,我像新手媽媽一樣焦慮:查資料、跑鳥店、餵食、守護……彷彿又重現了孩子年幼時生病的場景,那樣的深刻入心。
球球的求生意志讓我深受感動,不用我強迫,肚子餓他便會用力的張大嘴討食、用站不穩的腳步吃力的練習站上鳥籠裏的橫竿、在跌下來時啾啾叫的討救兵。
這讓我明白: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掌控,我要學會信任,更要學會放手。
如今,球球成了家中的一員。他會在我呼喚他時用各種語調回應,門鈴聲響時學比可可更早發出"汪汪"的叫聲,時不時用撒嬌的細微叫聲喚我去摸摸他、甚至在我打瞌睡時,站在肩上半小時不離開、安安靜靜的陪伴我。
有人嫌鳥叫聲很吵,但我卻覺得,那是世上最美妙的聲音 ── 因為當他安靜,反而會讓我擔心他是否安好。
每個生命,都有屬於自己的花路
在花路教練的修練中,我們談的是「在選擇中看見價值,在困境裡開出花朵」。
可可、樂樂和球球,就是我的花路。她們讓我明白:
- 生命不是控制,而是合作。 當我順應他們的本性,她們便能用自己的方式回應愛。
- 責任不是負擔,而是承諾。 牠們帶給我的幸福,正是因為我願意承擔,願意陪伴。
- 陪伴不是理所當然,而是相互的禮物。 當我需要時,她們看見了我;當她們需要時,我也學會停下腳步。
看見不完美,仍選擇承接
柔仁的精神,不是世界完美無缺,而是即使受傷、孤單、差異,我們仍願意去承接。
這三個小小的生命,提醒我:
- 柔仁是我願意看見。 看見動物的真實樣貌,不僅僅是「可愛」或「陪伴」。
- 柔仁是我願意承諾。 不論疾病、分離或低谷,他們都是我的責任,更是我一生的禮物。
8/16國際流浪動物日,我想大聲呼籲:
寵物不只可愛,更是真實的生命。這意味著除了享受牠們帶來的美好,更需要承擔「不完美的一面」── 如果你無法給出承諾,就沒有資格享受牠們的可愛。
權利與責任,從來就是相輔相成的。
「可愛的瞬間」的背後,是「一生的責任」。
我的三位家人── 可可、樂樂、球球,讓我的人生更完整。
她們提醒我:萬事萬物的存在都有意義,每一個生命都是值得學習的老師。
願今天,不只是為流浪動物倡議,更讓我們都願意在生命的花路上,接納、尊重並且選擇「承擔」。
因為當我們願意用柔仁心去看待牠們,牠們便會用世上最真摯的方式回應我們:陪伴、信任與無限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