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社會的那幾年,我很喜歡波西米亞風格的打扮。寬鬆、垂肩、帶有印花的圖騰、或綴有流蘇的綁繩,下半身只要搭配合身的牛仔褲就可以出門。
每回去客戶那裡提案,這樣的穿著,總讓我覺得自己既帥氣、又柔軟,不管提案的當下有多困難,都能自在過關。
後來,隨著年紀增長、工作場域轉換,看起來率性而浪漫的風格,似乎再也不適合我。四十歲以後,我的衣櫃裡,已經完全與波西米亞風絕緣。沒想到,為了週五晚上的活動場合,我動念買了一件「很不像現在的我會穿的」罩衫。因為當天的Dress Code是「花朵」。
我一向樂意配合Dress Code的設定,這次,不只出於主辦單位的角色,更重要的原因,是希望能夠借助任何可以幫助我、與當下同在並試圖享受的外在穿著。
超過十人以上的交際場合,一直令我感到緊張、逃避、心裡不知所措,無論我看起來多麼泰然自若,內在的壓抑和防備,始終比外在展現出來的多。
但是,我必須在這個場合完成我的職責,支持團隊、與跨部門建立工作以外的連結。無論如何,我都不能早退,不管潛意識有多卻步,我應該在人群中站穩腳步。
這件無意間發現的罩衫,讓我回想起過去,帶點不羈、追逐自由的我。飽和的豆沙紅,揉合了一點低調的褐金棕,穿在身上有隱約的光澤感。類烏干紗的材質,點綴著雪花般的刺繡,比純粹的夏季花朵,更加吸引我。
果然,早上、中午穿著這身罩衫,一路開會、聚餐,老同事甚至認不出我。也許飄逸、隨興、柔美的特質,不再是目前人生的主節奏,不過,這些特質,曾實實在在地陪伴我穿越顛簸的而立之年。
晚上,身上的Dress Code,發揮了最大的魔法。每當我對靠近感到壓力,轉身想要抽離,身體每一吋被罩衫包裹的肌膚,會透過微妙的觸覺,輕輕提醒我,「妳可以承擔所有陌生的靠近,妳的能量,會接住應該被接住的人與訊息。」
於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整個晚上,雖然遇上措手不及的突發狀況,卻無阻於談話和交流的進行。
有時我主動開啟、有時我只是靜靜站立,牽引著、迎接著許多深刻而真實的對談,觸及表象以外的面向,那裡靜躺著身而為人,共同的迷惘、脆弱,我們無法替對方做些實際的甚麼,光是傾聽,不妄加評斷,可能就已經足夠。
這也是第一次,我安於當下。
儘管存在於當晚的每一個的當下,都不是我熟悉且習慣的,也不會真正打從心底喜歡。我仍然選擇和這些時刻、這些我不知道未來還會擁有多少緣分的同事、朋友,心無旁騖地「在一起」。
然後,我也不再像過去那樣,慣於隱藏、修飾自己的感受,認為有些話語、體悟,可以留待恰當的時機再說。結果一再證明,假如錯過當下,那些話語、體悟,便不復當下的力量與效用。
所以,我把握每一個機會,充分表達自己想要說的,有關懷、有同理、有勸慰、有支持、有在乎、有祝福。
甚至,在當下,我也願意讓自己流露出,我需要。我需要被協助、被傾聽、被引導,被當成一個不是永遠都會知道「出槌」要怎麼辦的人,被不為什麼的原因而擊掌與擁抱。
這些,就是我人類圖設定裡,直覺權威所帶給我的「紅利」。當我充分與當下在一起,當下便成為人生最富足的原型。
上計程車回家時,夜已經很深了,司機說,「小姐,剛下班?但妳看起來怎麼好像很開心?樂在工作,不簡單餒!」
我想了想,是這麼回答的,「是啊,我很開心,不只因為工作喔,因為我好好地跟今天的每一刻、每一個人,在一起。」
#收聽連結在留言處
#非置入但每次都有讀者問是甚麼牌子的衣服就乾脆放主圖囉
#不過我沒有那個身材穿得這麼性感
#節目內容與臉書貼文不盡相符也是一種尊重當下表達意願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