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談人際問題,沒有讓我過得比較自在
在方格子累積的第三個年頭,文字風格變了。
當然話語間還是有小心翼翼的時候,但已經沒有這麼拘謹;講到台南交通問題,我洋洋灑灑跟朋友靠北一大串,他說「這種」表述方法也太解氣:不帶贅字把糟糕的傢伙婊了一遍。
事情本身一直都好解決,但讓事情難處理的都是人。
所以打從骨子裡完全不信任「對事不對人」這套,這虧從前吃慘了:初入大學時我並沒有很敏銳的,把所有源於同個人身上碰軟釘的事件串起來,就明明你不喜歡我,也已經等到掌控全局才動用你的公權力,發生問題時合理化你的發難。
炸彈就是在我手裡爆炸的;不追究我呀,你想有可能嗎。
...
想看看市面上有沒有人際本質攻略這種東西;不要談人脈的噢,不好看。
把我這人身上的人際事件累加一下,早可以出成一本書。
印象深刻是去年開學,剛上第一堂課因為位子角度的關係,我坐在後排、靠門靠窗的位子,然後必須時不時注意簡報,依稀有讓隔壁同學以為我的視線是在看他,回報過來的是嫌棄的氣息;這種事情還滿多,不是長相問題就是性別錯誤。
從小也這樣,會有同學事後向我表述:第一印象就不是很討喜。
過了 25 歲有覺得狀況和緩很多,一方面比較注意穿著,也不像過去幾年好像犯太歲、病懨懨的;有趣的是當天後半場小戲劇化,同學二次轉過來似乎是看得更清楚,定睛多幾秒,自此就沒有再側身擋著我。(咦)
我是沒有要攻擊這位同學,只是習慣的當下,感嘆人的現實。
這一次想把大量個案,表述成一條適用我個人的人際攻略
99% 以上對我第一印象就不好的人,往往都會造成我後續的人際困擾。
只是說人還有理智,他們大概也知道是自己的偏見,所以不會讓這情形演化成相識之初的暴力行為;不過,即使我因為同窗關係和他們相處下去,一個人如果不熟悉自己就有偏頗行為,那他後來的「好」我也不會放在心上。
畢竟對方沒有在我身上花什麼時間就能蓋棺定論,還去理解他做什麼呢。
至於那 1% 的例外,純粹是地位或權力關係改變,或許低頭的成分多些,我總會設想時間有到的一天;畢竟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在像小時候有很多時間認識一個人,所以對我而言,第一時間不管什麼理由就有敵意表現的人,被我發現就是踹出觀察名單。
與其日後勉強對方要彎下腰和我相處,「不去開始」也是避免留下禍根吶。
...
餘下的空間你可以透過方格子既有功能,與我的內容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