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是活出來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的人類圖啟蒙老師喬宜思,曾在臉書上分享人生角色6/2雙胞胎兒子的成長歷程,從少時散漫懵懂、到成年後的自信自強,我聽來總有說不出的嚮往。

心想,不知道甚麼時候,我一樣身為6/2人生角色的大女兒,才能真正確立自己的人生方向?喬宜思給我們為人父母的忠告是,尊重、且相信,生命各有花期與歸屬,我們只要記得,偶爾施肥、提供臂膀。

我一直以為,可能要等到大女兒選擇大學的時候,才能看到她自主意識的覺醒。沒想到,這個歷程,比我們預料中來得更早。

一切都從她參觀私校校園後,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先生和我,原本並無意讓大女兒報考私校,一來擔心她適應不了住校的高效率管控,二來也著實是成績並不出色,怕達不到錄取標準。

只是抱持著長眼界的心態,先生帶著大女兒,報名了半日的校園導覽體驗。校園清幽、師長友善,如同我中學時期就讀的女中一樣,一直是我求學記憶中,閃閃發亮的桃花源。

回來後,大女兒居然收拾起平時的漫不經心,和我們正式宣告,她要報考私校。接連幾天,央求我們四處蒐買應試的自修書籍、模擬試題,白天結束學校的課程,晚上和周末都正經八百地埋首用功。

我們驚呆了。不只一次地告訴大女兒,千萬不要覺得考上私校比較光榮,爸爸媽媽沒有這樣想。讀家裡附近的國中,也很好。走路五分鐘就到,身體健康、睡眠充足,就好。

大女兒斬釘截鐵地說,不、要。我、就、是、要、去、唸、那、所、私、校。

ㄜ。好喔。先生和我對看一眼,決定放手支持。

放榜那天,我們表面裝作如常,心裡可比誰都緊張。私校競爭激烈,沒考上,很正常。腦中不斷盤算著,該如何陪伴大女兒面對人生第一次落榜呢?

好不容易等到成績公布,果然因為數學不盡理想,只能等候備取通知。雖然備取排位頗前,但我們心中已不抱希望。先生提議帶大女兒出去大吃一頓,失敗為成功之母,吃飽喝足,下次再戰啊。(果然很有先生三爻的風格)

等候備取的那一周時光,心情總在期待、落空中擺盪。為人父母,自己得不到的,總希望孩子能夠如願以償。

當我們接獲錄取通知,先生和我都忍不住歡呼,簡直比自己升職加薪還開心。轉頭看看大女兒,她激動得淚流滿面。

情感內斂、敏銳深沉的6/2的投射者,她的淚水,那一刻,讓我為之潰堤。我從來沒發現,大女兒一直是擁有自己「目標」、「期待」、「渴望」的獨立個體,和我如出一轍,只是展現於外的方式和我不同。

因為,她空白的G中心設定,並不是天生內建固定的路線,而需要藉由正確的「環境」來啟動「體驗」的歷程。

讓大女兒傾心於私校的決定,根據她言簡意賅的說法,「媽媽,我很喜歡那裡的環境。」,甚至鍾愛學校提供的膳宿,一向寡言的她,更願意和師長、直屬大姊頻頻互動,感覺由此找到生根的歸屬。

這正是人類圖在空白G中心所展現的智慧,一旦身處正確的環境,周遭的人事,自會向他們展示所有應該經歷的一切。

回顧大女兒在過往漫長的學習歷程裡,所呈現的無力、被動、迷失、落後,宛如休眠的狀態,不是因為還沒「開竅」,是她被放在一個「錯誤的環境」,所以顯得處處都是「問題」:寡言閉鎖、無法專注、自卑怯懦。

對照大女兒現今的學習狀態,儘管私校暑修不輕鬆,絲毫不減她的盎然興頭,每天回到家,有說不完的校園話題跟我們分享。前幾天,還和我們炫耀,「某某老師說,我自我介紹講得很好!」

蛤,自我介紹?我真沒想到大女兒會有向全班侃侃介紹自己的一天,她是那麼惜字如金、多逼她講一個字就會眼眶泛紅的個性,從小不知道擊碎多少老師的教學底線。

央求她再說一次給我們聽,聽著聽著,忍不住心緒翻湧。這是生命向我們展現奇蹟的一刻,喬宜思說得也完全正確,孩子自有花期與歸屬。父母能夠做的,就是盡可能地成為他們的陽光和雨露,不用妄想替他們整頓、開路。

特別是空白G中心設計的孩子,重要的不是「釐清方向」,是鼓勵他們找到「感覺舒適」、「安心投身」的正確環境。

然後,他們會以意想不到的姿態,活出自己生命的方向,不需費力追尋。

祝福每一位陪伴在孩子身邊的父母親。我曾經以為,方向決定了一切。現在我理解,孩子的人生,不一定需要方向。她需要試錯、體驗的空間,那個在我的設計中,永不具備的容錯率與胃納量,就是她成就自我、自成一局的地方。

 

#收聽連結在留言處

#非置入但衷心感謝衛理女中讓孩子適得其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裡的人類圖的沙龍
183會員
292內容數
2025/08/05
想問問大家幾個問題,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曾經抱持著類似的懷疑: 「當人生碰到重複的困難,忍不住會責怪自己,是不是自己太『倔強』,太不懂得『忍耐』,才會被同一顆石頭絆倒兩次?」 「工作上承受不平等的遭遇,老闆請我稍微『轉個彎』,身段『放柔軟』一點,不要像個刺蝟一樣。真的是我到處『為難』大家嗎?」
Thumbnail
2025/08/05
想問問大家幾個問題,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曾經抱持著類似的懷疑: 「當人生碰到重複的困難,忍不住會責怪自己,是不是自己太『倔強』,太不懂得『忍耐』,才會被同一顆石頭絆倒兩次?」 「工作上承受不平等的遭遇,老闆請我稍微『轉個彎』,身段『放柔軟』一點,不要像個刺蝟一樣。真的是我到處『為難』大家嗎?」
Thumbnail
2025/08/02
年輕的部屬失戀了,在飯局後向我盡情吐露情場失意的哀傷。從她身心消沉的狀況,可以想像戀情失利的打擊。 只是,年近五十的我,距離「失戀」已經太遙遠,一時之間,竟也想不出太有建設性的回應觀點。只能默默遞上衛生紙,摟摟她已經瘦削到見骨的肩。
Thumbnail
2025/08/02
年輕的部屬失戀了,在飯局後向我盡情吐露情場失意的哀傷。從她身心消沉的狀況,可以想像戀情失利的打擊。 只是,年近五十的我,距離「失戀」已經太遙遠,一時之間,竟也想不出太有建設性的回應觀點。只能默默遞上衛生紙,摟摟她已經瘦削到見骨的肩。
Thumbnail
2025/08/02
OK,這個標題,不是出自誰給我的情書。不過,就情感深度而言,我甚至覺得它超越了所有我曾經收過的情書。 這個句子,出自曾經被我資遣的同仁們。我在職場處理資遣議題的經驗,實在貧脊、生嫩得可憐,幸運的是,即使經歷本質上一點也不愉快的資遣,他們留給我的最後一句話,均展現了無比深刻的自覺,以及換位思考的成熟
Thumbnail
2025/08/02
OK,這個標題,不是出自誰給我的情書。不過,就情感深度而言,我甚至覺得它超越了所有我曾經收過的情書。 這個句子,出自曾經被我資遣的同仁們。我在職場處理資遣議題的經驗,實在貧脊、生嫩得可憐,幸運的是,即使經歷本質上一點也不愉快的資遣,他們留給我的最後一句話,均展現了無比深刻的自覺,以及換位思考的成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從小時候母親教導的「孔融讓梨」觀念,探討了長大後意識到自我照顧的重要性。文章中分享了作者與弟弟之間的情感互動,強調了在照顧他人之前要先肯定自己的價值,並提供出自己才能給予他人。該文章通過個人故事,分享了成長過程中的感悟,並代表作者呼籲人們對自己好一點。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從小時候母親教導的「孔融讓梨」觀念,探討了長大後意識到自我照顧的重要性。文章中分享了作者與弟弟之間的情感互動,強調了在照顧他人之前要先肯定自己的價值,並提供出自己才能給予他人。該文章通過個人故事,分享了成長過程中的感悟,並代表作者呼籲人們對自己好一點。
Thumbnail
本文探討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的人生後期階段,包括認同與角色混淆、親密與孤獨、生產力與停滯、智慧與絕望等階段,並提出對應的成長和發展建議。
Thumbnail
本文探討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的人生後期階段,包括認同與角色混淆、親密與孤獨、生產力與停滯、智慧與絕望等階段,並提出對應的成長和發展建議。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你不需要了解人生,你只需要活在其中」——麥特 海格 一次訪問、一段文字、一篇故事、一位人物,尋找生活脈絡,探索生命軌跡。 老實說,從沒想過小游會成為幼兒園老師,甚至結婚生子和育兒,走入家庭生活⋯⋯ 大方活潑的 YU 作風洋派,想起以前的我們是會一起用英文交換紙條、互相學習的高中同學,現在
Thumbnail
「你不需要了解人生,你只需要活在其中」——麥特 海格 一次訪問、一段文字、一篇故事、一位人物,尋找生活脈絡,探索生命軌跡。 老實說,從沒想過小游會成為幼兒園老師,甚至結婚生子和育兒,走入家庭生活⋯⋯ 大方活潑的 YU 作風洋派,想起以前的我們是會一起用英文交換紙條、互相學習的高中同學,現在
Thumbnail
我會努力,用眼光好好對待自己與孩子的情緒 ; 我會努力,讓孩子經歷比我以前更豐富更有意義的學習 ; 我會努力,帶著孩子,耐心、用心、真心的感受生命的重量!
Thumbnail
我會努力,用眼光好好對待自己與孩子的情緒 ; 我會努力,讓孩子經歷比我以前更豐富更有意義的學習 ; 我會努力,帶著孩子,耐心、用心、真心的感受生命的重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