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因為孩子參加了學校的卡巴迪校隊,開始接觸到卡巴迪這項冷門運動,雖然上網查了一些資料,也到全中運現場看了幾場比賽,但對於比賽的比賽規則,及雙方隊伍想要展現的內容仍不是很能夠理解,為了要瞭解孩子在玩的運動項目,所以參加了由卡巴迪運動協會舉辦的C級裁判講習,終於對卡巴迪這項運動有了點基礎。
考慮到可能也有其他對卡巴迪有興趣的朋友,或是跟我一樣的新手卡巴迪家長,在剛開始觀賞比賽時,會跟我有同樣的疑惑,趁著我外行人的思維還沒完全改變,嘗試以外行人的角度,用最簡單的方式來重新整理自己對卡巴迪的理解,希望能夠幫助新朋友看懂卡巴迪比賽。
場地介紹

卡巴迪場地
遊戲概念
- 常聽到卡巴迪是格鬥版的老鷹抓小雞這種說法,雖然實際上差異頗大,但因為這樣的說法確實有助於外行人快速對卡巴迪運動有個基本印象(至少不會聽過就忘),所以我也就用老鷹抓小雞的遊戲來延伸說明卡巴迪的運動規則。
- 遊戲分成上下半場,依選手年齡及性別不同,每個半場通常會是15或20分鐘,中場休息5分鐘。
- 得分多的隊伍獲勝,如果平局時會進入延長賽。
- 接下來的說明,我們用老鷹表示進攻方的進攻者(只能有1人);用小雞表示防守方的防守者(隨著比賽的進行,應該為7~1人)。
基本得分規則
- 兩隊輪流進攻,每個回合最多進攻30秒,防守方一開始在自己的半場上場7人,進攻方則派1個老鷹至防守方的半場抓小雞,老鷹需要嘗試碰到小雞(觸擊),小雞也可以嘗試抓住老鷹(攔截),老鷹如果在30秒內回家(碰到中線或回到自己的半場),則這一回合內被碰到(觸擊)的小雞都出局,防守方減少人數,1隻小雞出局算進攻方一分。
- 禁止憋氣:整個進攻過程中老鷹都要不斷喊著「卡巴迪、卡巴迪」。
- 要有禮貌:老鷹開始到對方半場進攻後,必須要先敲敲門打個招呼(先跨越攻擊線)之後,才能開始抓小雞(觸擊),如果老鷹沒敲門就回去,那老鷹就出局,防守方得一方。
- 老鷹快跑:如果老鷹有碰到(觸擊)任何小雞,為了讓老鷹可以有足夠的空間來迴旋躲避,場地兩邊的紅色空間(擴大區)就可以開放使用,邊線向兩旁延伸。
- 小雞如果抓住老鷹,則防守方得一方,老鷹出局,進攻方少一人。
- 出局的選手,如果己方有得分,就可以依照出局的順序復活回場上。
進階得分規則
- 進攻額外加分:為了鼓勵老鷹冒險,場上如果有超過6隻小雞(6個以上防守者),可是還被老鷹(進攻者)在碰到小雞(防守者)之前就突破大門進到窩裡(跨越得分線),老鷹(進攻者)不論是否能回家(碰到自己的半場),進攻方都多得一分;《得分線分數:Bonus Point》。
- 防守額外加分:如果小雞(防守者)超強,場上少於3隻小雞(3個以下防守者)時,還能抓住老鷹(進攻者)的話,防守方除了原本抓住進攻者的一分之外可額外多得一分;《超級防守:Super Tackle》。
- 全員出局加分:如果一隊的小雞們被剃光頭,全員都出局,則進攻方這一回合多得二分,防守方在下一回合全數7人重新回到場上;《All Out:LONA》。
- 強迫進攻:為了避免分數領先的一方開始消極進攻拖時間,導致降低了比賽的觀賞性,如果某一方連續3次進攻都沒得分或是掉分,則判對方得一分;《第三波:DO or DIE》。
裁判的常見手勢
- 比賽開始

比賽開始
- 得分線得分:如果進攻者有成功跨越得分線,舉起大拇指,水平朝向得分的隊伍方向,在卡巴迪比賽中,裁判的大拇指是保留給得分線得分的。

得分線得分
- 進攻得分:一手水平表示是哪一隊得分;另一手高舉,用大拇指以外的四指來表示得幾分。

進攻得分
- 中場休息:同時雙方交換場地(換邊)。

中場休息
- 暫停:裁判雙手在胸前比出T字形,T字形下方如果是右手,表示是裁判右手邊的隊伍請求暫停。

暫停
- 比賽結束

比賽結束
比賽的有趣小知識
- 因為進攻者在進攻過程中都要不斷喊著「卡巴迪、卡巴迪」,所以如果有觸擊到防守者,通常會拍自己的大腿,指著被觸碰到的防守者來向裁判示意他有捉到人。
- 出界的定義:碰到白線以外的界外區域。

界外出局
- 跨越得分線的定義:同一時間只有單腳著地,該腳完整越過得分線,並且沒有被防守者碰觸。

得分線得分
- 邊線出界的定義在小雞攔截老鷹時會降低標準,在攔截過程中,只要部分身體還有接觸到場內地面,則不會算界外出局,所以比賽中常會看到小雞攔截時把老鷹推出邊線,但這是碰到場外地面的小雞通常不會被判出界。
- 綠卡:先警告,如果不聽,再下一次就給黃卡。
- 黃卡:關禁閉2分鐘。
裁判的角色及站位
- 仲裁一位:處理雙方暫停、換人、分數確認、必賽突發狀況。
- 主審兩位:場上攻守判決。
- 線審兩位:底線出界判決、掌控選手出局/復活。

裁判站位
如果不把在記錄台上的另外三位裁判算進去的話,一場比賽光是場上就需要五位裁判來維持比賽順利進行,請大家記住:『 裁判也是人 』,卡巴迪是非常主觀的運動,不論我們是否喜歡場上的判決,這都是比賽的一部分。
試著來看一場比賽吧!
我在Youtube上挑了一場2025年東亞盃卡巴迪男子錦標賽丨中華臺北 (TPE) vs 韓國 (KOR)的轉播,來讓大家驗收這三分鐘的學習成果,也檢驗一下我的解釋方式是否能幫助還在巷子外的朋友們走進來😅
在觀看比賽前,先介紹這場賽事中一個比較特別的選手:
- 韓國隊 李張君(No.4):也有翻譯成李將軍,我個人覺得他可能是整個東亞在卡巴迪圈外最具知名度的卡巴迪運動員,第一次認識他是在Netflix上的韓國綜藝節目:團結才能踢(第二季),當時李張君因為COVID-19而中斷在印度的卡巴迪職業生涯,為維持生計且在韓國推廣卡巴迪,嘗試在綜藝節目上透過用大腿肌肉夾爆西瓜的特技來爭取成為一個業餘足球員,在他的自我介紹中,也使我第一次知道有卡巴迪這項運動,後來在Netflix的另一個韓綜:體能之顛:百人大挑戰(第二季),又再次看到了李張君參與演出。

李張君:團結才能踢(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