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準備金下滑、RRP 見底、財政部持續發債,2019年9月的歷史的影子正悄悄複製重現

前言
發生於2019年9月Repo危機的故事,是可以拿來實戰應用的金融歷史知識
現在要寫這篇文章,是因為觀察到當前的金融狀況,與 2019 年 9 月美國回購市場危機 一些相似之處。當年的「隔夜資金荒」不只是利率波動,而是一場突發性的流動性緊縮事件,直接暴露了金融體系的脆弱。
在 2019 年 9 月 16、17 日,美國隔夜回購市場(Repo Market)利率突然暴衝,SOFR 一度飆破 5%,聯邦基金利率也失控。背後原因是企業繳稅與國債交割「撞期」,市場現金瞬間被抽乾。聯準會為了穩住局勢,被迫啟動緊急回購操作,並在之後擴大資產負債表。這場事件通常被稱為 「2019 Repo 危機」,是近十年最經典的資金市場警訊。
正因如此,我希望先把這段歷史的時間點、成因與後果交代清楚,再延伸分析到當下市場的狀況。因為2025 年今天,我們同樣面臨龐大的美債發行、銀行準備金下降與流動性結構壓力。理解 2019 的那場危機,才有助於判斷今年 9 月金融市場是否可能再現「資金荒」,以及它會如何連動影響美股走勢,重點是當成我們今年投資的判斷,不會被媒體牽著鼻子走,人云亦云,你的投資規劃會更有節奏性。
我希望本篇各位可以把它當成故事在看,我盡量用簡單的表達敘述,並且也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給非本科的朋友知道,其實我在大學讀貨幣銀行學時,這些知識我也不知道,直到我踏入金融圈才慢慢了解,因為這些都是比較屬於金融實務性操作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