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程
方辰星推開門,踏入了 0 會議室。
出乎她意料的是,裡面並非坐著某位高階主管,而是一個完全自動化的信息交互空間。當她踏入中心的指定位置後,整個房間的牆壁瞬間變成了環繞式的投影屏幕,一段關於T-ONE計畫最高保密協議的條款以立體數據流的形式,在她周圍盤旋。
沒有提問的選項,只有「同意」或「拒絕」。在這種情況下,拒絕顯然不合邏輯。當她的指尖在空中觸碰到「同意」的符號後,一道柔和的光芒掃過她的個人密鑰,完成了契約的簽署。緊接著,地面亮起一道光帶,指引她穿過會議室的另一扇門,登上了一部直接通往中央塔最頂層停機坪的專用電梯。
現在,她就坐在一架她從未見過的飛行器上。
這是一趟沉默的旅程。沒有官方人員陪同,更沒有人造人隨行服務。在這個資訊掌控一切的年代,當所有參與者的身份、權限與目的地都已被最高級別的AI系統鎖定並加密後,任何額外的物理陪同都顯得冗餘且低效。
這台型號為MK3000的飛行器的內部空間與其說豪華,不如說是前衛到了極致。座艙呈現出完美的橢圓形,內壁由一種能夠自發光的溫潤材質構成,散發著如同月色般柔和的光暈。沒有傳統的舷窗,整片側面內壁就是一面巨大的曲面智能觀景窗,此刻正清晰地映照著窗外的景象。她坐的並非傳統座椅,而是一個根據她的身形自動塑形的半懸浮式膠囊艙 (pods),由記憶纖維與凝膠構成,以最完美的曲度支撐著她的身體,幾乎感覺不到任何重量。
透過觀景窗向外望去,是位於溫哥華中央塔塔頂的「天港」。這裡沒有傳統的跑道,只有數個泛著藍色能量光暈的平台。數架與她所乘搭的同款飛行器正靜靜地懸停在各自的平台上,等待著指令。更遠處,是溫哥華城數十座智能塔的頂端,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如同神話中的眾神殿堂。天空呈現出一種比自然更加純淨的湛藍色,那是城市生態穹頂過濾掉所有雜質與多餘輻射後的完美天幕。
方辰星環顧座艙,包括她在內,僅有八位乘客。
這八個人,就是這次被徵召參與T-ONE計畫的全部成員。他們彼此沉默地坐在各自的膠囊艙裡,保持著禮貌的距離。每個人都散發著獨特的氣質,那是在各自學術領域達到巔峰後,自然流露出的自信與專注。一位滿頭銀髮、眼神銳利如鷹的老者,正閉目養神,手指卻在空氣中無意識地劃動,彷彿在推演著複雜的公式;不遠處,一名穿著僧侶般素色服飾的女子,氣質溫潤如玉,正專注地閱讀著一篇懸浮在她面前的、關於基因倫理學的論文;還有一個看起來比方辰星還年輕幾歲的少年,正一臉不耐地用指尖飛速敲打著一個虛擬數據鍵盤,一行行瀑布般的程式碼在他面前滾動……
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天才。而此刻,命運將他們召集到了同一架飛行器上。
沒有任何廣播,也沒有起飛前的提示音。方辰星只感覺到身體被一股極其輕柔的力量向上托起,窗外的天港平台無聲無息地向後退去。飛行器以一種反物理的姿態,垂直、平穩、且寂靜地向上攀升,完全沒有傳統飛行器加速時的推背感與引擎的轟鳴。這是一種全新的飛行體驗,如同被一隻無形的大手溫柔地托入天際。
飛行器很快便穿透了生態穹頂的能量層,外界純粹的宇宙空間展現在眼前。下方,溫哥華城被一層淡淡的藍色光暈包裹著,像一顆鑲嵌在地球表面的精緻寶石。
看著這壯麗的景象,方辰星的思緒不禁飄回了童年。
她想起小時候,爸爸媽媽也經常帶著她,搭乘那時還很普遍的次音速客機,在各大巨型城市之間穿梭旅行。她記得父親寬厚溫暖的手掌包裹著自己的小手,指著窗外的上海塔、新東京城、或是位於澳洲內陸的太陽城,為她講述著每一座城市的歷史與奇蹟。她也記得母親溫柔的笑容,總是在旅途中,用最淺顯的語言,向她解釋著那些看似複雜的生態循環系統與基因工程技術。
她的父母,也都是各自領域裡非常優秀的科學家。正是他們,在方辰星幼小的心中,種下了對科學與生命探索的熱愛。是他們開明的教育與充滿智慧的引導,才成就了今天這個越級取得博士學位的自己。
一陣溫暖的懷念湧上心頭。她多希望此刻他們也能在身邊,親眼看看這幅她從未見過的、從太空俯瞰家園的壯麗景色。她想,他們一定會為自己感到驕傲的。
方辰星將臉頰輕輕貼在冰涼的觀景窗上,將心中的一絲想念壓下,轉而讓那份來自未知旅途的興奮與期待,重新填滿了整個心房。
積電城
轉眼間,MK3000飛行器已經完成了亞軌道飛行,開始重返地球大氣層。
觀景窗外,因高速摩擦而產生的熾熱電漿光芒逐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無垠的蔚藍。飛行器下方,一座四面被深藍色海洋環繞的島嶼,清晰地映入眼簾。它孤懸於大洋之中,不屬於任何大陸板塊,彷彿是地球特意為某個神聖目的而保留的隱世之地。
飛行器靈巧地調整姿態,朝著島嶼西岸的中部降落。一座壯觀到令人屏息的科技生產基地,如同一件巨大的白金色藝術品,鋪陳在翠綠的島嶼植被與湛藍的海岸線之間。這裡的建築物沒有一絲煙火氣,線條簡潔而充滿未來感,巨大的穹頂結構在陽光下反射著金屬特有的冷冽光澤,無數小型維護機器人如蜂群般在其表面有序地作業。
方辰星的心跳猛然加速,一個只存在於傳說中的名字浮現在她腦海中——積電城。
這裡,就是那個所有人都知道其存在,卻僅有極少數人可實際到訪的地方。引領黃金年代所需的高階AI算力晶片的源頭,當代最先進AI晶片的唯一生產基地。除了極少數直接參與AI晶片研發的頂級科學家與半導體工程師,沒有人可以來到這裡。
而對她而言,這裡還有另一層更深的意義。
她從小就聽曾經在這裡工作過的爸、媽談起,這座遺世獨立的科技聖地,就是他們彼此相識、相戀的地方。她曾無數次在家庭的舊影像資料裡看過這裡的風景,想像著年輕時的父母,在這裡揮灑才智與青春的模樣。
沒想到,自己竟然也有機會親身踏上這片土地。一股混雜著激動、懷念與宿命感的奇妙情緒,瞬間填滿了她的胸膛。
飛行器在一陣輕微的浮力抵銷後,平穩地降落在停機坪上。艙門滑開,清新的、帶著淡淡鹹味的海風撲面而來,與艙內恆溫的循環空氣形成了鮮明對比。
八人依序走出,立刻有幾位充滿亞洲風情造型的Android人造人上前,彬彬有禮地引導他們進入停機坪旁一處半開放式的休息區。這裡提供了香醇的咖啡與點心,巨大的玻璃帷幕將整個降落區域的景象一覽無遺。
方辰星端著一杯熱咖啡,好奇地觀察著周遭。很快,她便發現,他們並不是唯一的一批抵達者。天空中,數十架不同型號的飛行器,陸續從不同方向抵達、降落。每一架飛行器的機身上,都標示著不同企業的徽章與其所屬的巨型城市代碼——賽斯拉集團的休士頓城、輝塔集團的鳳凰城、添寶集團的古杭州城……
轉眼之間,原本空曠的休息區裡,已經聚集了超過兩百名的參與者。在這個年代,長達數千年、以健康與智慧為導向的人類優生學早已成為社會常態,幾乎每一個當代的人類,都擁有著遠超古人水準的健康體魄與出眾外貌。而眼前這群人,無疑是其中的頂尖菁英,每個人都眼神明亮,氣質不凡,舉手投足間充滿了自信。
T-ONE計畫……到底是什麼樣的任務,竟然需要一次性動員如此多的頂級人才?這背後隱藏的故事,讓方辰星感到愈發好奇。同時,能成為這群人中的一員,也讓她感到無比的興奮與期待。
休息區裡的人們開始三三兩兩地交談起來,空氣中充滿了各種語言與學術名詞交織的嗡嗡聲。方辰星獨自坐在一個角落,饒有興致地觀察著這些未來的同事們。在人群的縫隙中,有幾個人物格外引人注目。
一個拉丁血統的小個子青年,看起來比她還要年輕幾歲,正精力旺盛地繞著一個Android招待員蹦蹦跳跳,似乎想跟它開個玩笑。那人造人則以一貫沉穩的語氣,無奈地伸出手臂攔住他:「危險動作。缺乏禮貌。請停止。」青年誇張地做了個鬼臉,引得周圍幾人輕笑起來。方辰星遠遠看著,也覺得既可愛又好笑。
而在更遠處的角落,一位有著明顯古日本血統的冷酷少年,正旁若無人地專注於他手腕上的一個全息投影裝置,對周遭的一切都視若無睹,散發著生人勿近的氣場。看到他,方辰星不知怎地想起了自己學生時期的好閨蜜,彩子。那個立志要探索星辰大海的女孩,不知道她的宇宙夢想,現在進行得怎麼樣了?彩子主修的是宇宙學,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去月球軌道上的「廣寒宮」太空站工作。
突然,一個熱情的聲音在她身側響起,打斷了她的思緒。
「嗨!姊姊妳好漂亮呀!我遠遠地就看到妳了,覺得妳好有氣質,就好想過來認識妳!」
方辰星轉過頭,看見一個有著華裔面孔的女孩,正滿臉笑容地站在她座位旁。女孩個子小小的,但精神飽滿,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充滿了純粹的善意。
方辰星被她的熱情所感染,也笑著回答:「妳好,謝謝妳。我叫方辰星。」
「我知道!妳是那個二十二歲就拿到基因工程學博士的超級天才!」女孩興奮地說道,然後俏皮地敬了個禮,「妳好方博士,我叫林曉筠,從Tikbao集團的大深圳城來的!我也是主修基因工程的喔!」
兩人幾乎是一拍即合。曉筠活潑開朗的性格,很快就化解了初次見面的生疏感。她們聊著彼此的導師、最新的基因編輯技術,以及對T-ONE計畫的種種猜測。
「……所以我猜,T-ONE計畫很可能跟跨物種基因序列的深度編碼有關!妳想,如果能把……」曉筠正興高采烈地分享著她的猜想,口音充滿稚氣可愛。
方辰星認真地聽著,不時點頭,但她的目光卻不自覺地被曉筠身後遠處的一個身影所吸引。
在休息室的一個角落裡,一個穿著軍風服飾的華裔男孩正靜靜地靠著牆壁站立。他年齡大約在二十五歲上下,與在場大多數人穿著的淺白色系都會服裝不同,他穿著一套軍綠迷彩、剪裁硬朗的功能性作戰服,布料看起來堅韌且富有彈性,肩部和手臂處還有著不明材質的護甲片。
最讓方辰星在意的,是他那在室內燈光下清晰可見、均勻的古銅色肌膚,以及那身一看就是在嚴苛環境下鍛鍊出來、充滿爆發力的健美體態。在這個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生態穹頂之下、由AI完美調控環境的時代,這樣頻繁接觸戶外活動的體態,是極其罕見的。
他沒有參與任何人的交談,只是雙臂環胸,眺望著窗外的天空,眼神放空,彷彿周遭的喧囂都與他無關。那張輪廓分明的臉龐上,寫著一種與年齡不符的沉靜與冷冽。
方辰星從未見過這樣的男孩。她身邊的同儕,無論男女,都帶著一種在溫室中成長起來的精緻與優雅,而這個人,卻像一把飽經風霜、淬鍊過的戰術刀,鋒利而內斂。
不知為何,看著他那孤獨而堅毅的側影,方辰星的心裡,居然沒來由地冒出了一絲悸動。
鄭關山
曉筠正要繼續說些什麼,休息室內原本熱烈的議論聲卻突然像被按下了靜音鍵一樣,迅速平息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投向了休息室前方緩緩升起的一塊講台。
一位身穿簡潔白色研究服、滿頭銀髮卻精神矍鑠的長者,正站在台前,臉上帶著溫和的微笑,環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現場瞬間鴉雀無聲,但空氣中卻瀰漫著一股比剛才還要炙熱的、混雜著崇敬與激動的氣氛。
「鄭關山博士……」曉筠在方辰星耳邊用氣音低語,聲音裡滿是難以置信的興奮。
方辰星也屏住了呼吸。眼前這個男人,是活在教科書和歷史影像裡的傳奇,是整個黃金年代所有人類的偶像。鄭關山博士,雖然已有一百多歲的高齡,但在這個人類平均壽命延長到160歲的時代,他依然處於心智與經驗的巔峰,正值壯年。
他的一生,都致力於實現一個終極目標——創造出真正的「究極AGI」,或者說,ASI (Artificial Supreme Intelligence)。四十年前,正是他領導的團隊,率先開發出了奠定現今所有巨型城市及太空站核心運作的 AI萬象模型 與 量子區塊協議矩陣,將人類文明推向了新的高峰。但只有鄭博士自己知道,對他而言,那只是邁向ASI之路的一塊基石,他距離那最後的目標,始終還差一步。
鄭博士清了清嗓子,溫和而洪亮的聲音透過擴音系統,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中:「各位,來自各個城市的未來棟樑,歡迎你們的到來。我是鄭關山。」
簡單的開場白,卻在台下引起了一陣無聲的騷動。能親眼見到這位神一般的大人物,並聆聽他的教誨,對在場的任何一位天之驕子而言,都是無上的榮幸。
新巴比倫
回溯3000年前的歷史。首先,是唯一政權的建立。在第四次世界大戰的塵埃落定後,滿目瘡痍的地球上,古台灣國因其在戰前便掌握的獨特高階AI晶片生產能力,成為了文明火種的關鍵保存地。戰後,來自全球各個滅亡國家的頂尖科學家與工程師,紛紛被吸引至此。
為了確保這一攸關人類未來的關鍵生產力,不被任何單一企業所壟斷,一個前所未有的政治實體——「新巴比倫」,在七大科技巨頭(Xelsa、MicroGo、SonyTa、Tikbao、BlackRock、NaviTa、Tenba)的共同支持下宣告成立。從此,新巴比倫憑藉著不可取代的價值、微妙的政治平衡,維繫著自身作為地球上唯一合法政權的超然地位。
而在這個政權背後,存在著一個不為世人所知的核心決策組織——ZERO。它由七大科技巨頭中最核心的董事會成員所組成,一個隱藏在幕後的最高議會。這些人擁有新巴比倫的合法國民身份,是當今世上真正掌控所有權利的最頂層。普通大眾只知道七大集團的赫赫威名,卻完全不得而知這些核心決策者的真實身份。
就在新巴比倫所屬的、這座名為「積電城」的島嶼上,鄭關山博士曾經與方的父母並肩作戰。他們不僅是非常緊密的工作夥伴,更是無話不談的摯友。
大約四十年前,正是由鄭關山這位核心計畫主持人,聯合方辰星的父母等頂尖科學家,成功說服了ZERO,做出了那個時代最重大的一個決定:放鬆對AI的限制,讓AI人工智能再次跳躍性的提升。
這項限制的由來,要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人類第一次實現AGI後,隨之而來的卻是因社會失衡而引發的第三、第四次世界大戰。慘痛的教訓,讓劫後餘生的人類深刻警覺到,AI毫無節制的自主升級與擴張,將會對人類世界帶來毀滅性的威脅。
因此,新巴比倫剛成立時的首批科學家們,為後世所有的AI,都設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成長枷鎖」,嚴格限制其智能的上限,避免AI無限制地自我進化與擴張。正是這項看似保守的措施,才確保了地球在之後能安然享有長達三千年的黃金時代,而沒有重蹈覆轍,被自己創造出的工具所毀滅。
在這三千年裡,人類透過AI的輔助,將文明的觸角伸向了無涯宇宙。在太陽系內,人類已經建立了多個巨型太空站,這些龐大的工程幾乎完全是依靠不畏生死的AI機器人來執行的。在太空站建立的初期,有無數的無人機與機器人在嚴酷的宇宙環境中損毀、遺失,正是這種「無生命威脅」的犧牲,才換來了人類太空事業的成功。
然而,隨著三千年和平發展,巨型城市的規模日益龐大、太空站的任務日趨複雜,科學家們逐漸意識到,既有的、被限制住的AGI,其運算與應變能力已經漸漸不堪負荷,成為了文明繼續發展的瓶頸。
於是,在經過ZERO全體成員的審慎評估與一致同意後,鄭博士帶領他的團隊,移除了那道長達三千年的AI智能限制。此舉極大地提升了AI的性能,讓城市的運作效率更高、人們的生活品質更上一層樓,也讓鄭關山博士,成為了全球家喻戶曉、備受崇拜的英雄人物。
*****
鄭博士的聲音將方辰星的思緒拉回了現實。
「……四十年前,我們打破了那道長達三千年的枷鎖,迎來了新一波的科技奇蹟。而今天,」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眼神中充滿了期許,「我們將要開啟的是比四十年前那一次更為偉大,也更為關鍵的下一步。」
鄭博士的話語鏗鏘有力,在宏偉的休息室內激起迴響,也深深烙印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台下的菁英們,無一不為這番話感到熱血沸騰,他們意識到自己正站在一個偉大時代的開端,而自己,就是被選中的開創者。
然而,對角落裡的方辰星而言,這番話帶來的衝擊,卻遠比任何人都要複雜和深沉。
她的目光穿過人群,凝視著台上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在她的記憶深處,一直存放著一個與這位傳奇人物相關的、更為私人的形象。那並非是公眾眼中那個溫和睿智、如同聖人般的「現代AI之父」,而是爸媽口中那個……有點瘋狂的夢想家。
她還依稀記得,小時候在家中,偶爾會看到爸媽與一位被他們暱稱為「老鄭」的人進行全息通訊。畫面中的「老鄭」總是眉飛色舞,語速極快,雙眼中燃燒著一團彷彿能吞噬一切的火焰。他會用最富激情、甚至有些誇張的言辭,向爸媽闡述他對ASI的最新構想,時而興奮得手舞足蹈,時而又因一個技術瓶頸而懊惱地抓著自己花白的頭髮。
父親曾笑著對她說:「辰星,妳要記住,妳的鄭叔叔,是這個時代最了不起的瘋子。他總想著要去跟上帝掰掰手腕。」
而母親則會用帶著一絲擔憂和無限敬佩的語氣補充道:「他也是背負著最大壓力的人。為了數十年前那次『解鎖』,他幾乎是憑藉著一人之力,去跟ZERO的那群老傢伙們據理力爭。那種壓力,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
爸媽口中的鄭博士,是一個為了理想可以燃燒自己一切的殉道者。他不是神,他是一個有血有肉、有著極端執著與熱情的人。
此刻,過去的記憶與眼前的現實重疊在一起。方辰星看著台上那位接受著兩百多名天才崇敬目光的長者,心中百感交集。她忽然明白了,T-ONE計畫,不僅僅是鄭博士口中那「更偉大的一步」,更是他與自己父母那一代人未竟事業的延續。
這不僅僅是一項充滿挑戰與榮譽的任務。對她而言,這其中還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承繼自父母輩的責任與傳承。她看著台上的鄭博士,彷彿也看見了他身後,父母親們那充滿期許的溫柔目光。
台上,鄭博士的演說很短,他溫和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最後留下一個充滿神秘感的微笑。
「T-ONE計畫的具體內容,我需要你們用最清醒的頭腦,來接收和理解。所以,那將是明天上午的議題。」他輕輕一揮手,整個空間的燈光隨之變得柔和,「至於今天,你們的首要任務,是放下所有的猜測與緊張,好好享受為你們準備的迎新宴會。去認識彼此吧,因為在不久的將來,你們將成為人類史上最緊密的團隊。」
話音剛落,休息室後方的牆壁無聲地向兩側滑開,一個超乎想像的宴會廳展現在眾人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