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2025.08.11
這可能不是一篇合格的法國自駕遊攻略,而更像是一冊手記,記錄著這段從法國北到南流浪的暑假,紀錄了在諾曼第象鼻海岸、聖米歇爾山、荷榭勒、雷島、皮拉沙丘、馬賽與卡朗格蔚藍海岸看過的美麗風景🌊

白天,車子穿過諾曼第起伏的綠野,繞過波爾多的葡萄園,掠過普羅旺斯被陽光親吻的向日葵田。日暮,隨手拉著一張毯子在海邊席地而坐,看著那本在馬德里書店買下卻遲遲未讀完的小說。夜裡,露營車停在一個個臨海小鎮,海浪的聲音像一首首搖籃曲。
這趟旅行只有我們兩個人。
克萊兒是我在馬德里念研究所時的同學,一個羞怯但熱愛旅行的法國女孩。這趟Road Trip並沒有什麼動機,單純是克萊兒的媽媽買了一台新的露營車,她想試著開上路。
「你想不想跟我在法國Road Trip?」克萊兒問。
「走啊!」我沒有猶豫。
人生大概再也沒有多少機會,能在法國過這樣隨心所欲的車泊暑假,感受著短暫逃離水泥叢林換來的那微小而珍貴的幸福。
就這樣,我們在7月底從法國中部出發了!🚙🇫🇷

路線規劃
我們決定先往北,到諾曼第的埃特勒塔(Étretat),再一路往西南方,經過我們友人所在的荷榭勒(La Rochelle)、卡爾卡松(Carcassonne),最終到達卡朗格峽灣國家公園的蘇吉通峽灣(Calanque de Sugiton)。
旅程結束時,我會從馬賽機場飛回馬德里,而克萊兒則獨自把車子駛回法國中部的家。
這是條漫長的路線。
由於我沒有辦理國際駕照,整趟旅程只能由克萊兒獨自開車。擔心她會太累,我們每天遵照克萊兒媽媽的叮囑:下午四點就要開始前往過夜的停車點,六點後絕對不開車!
每日實際路線
Day 1: 埃特勒塔(Étretat) → 康城(Caen)附近露營車停車場過夜
Day 2: 聖米歇爾山(Mont-Saint-Michel) → 荷榭勒(La Rochelle)
Day 3: 荷榭勒(La Rochelle)
Day 4: 雷島(Île de Ré)
Day 5: 朗通(Lanton)→ 居讓梅斯特拉(Gujan-Mestras)→ Plage de La Hume過夜
Day 6: 皮拉沙丘(Dune of Pilat) → 阿卡雄(Arcachon) → 馬爾桑新城(Villeneuve-de-Marsan)附近露營車停車場過夜
Day 7: 卡爾卡松(Carcassonne)→ 聖皮埃爾海灘(Saint Pierre La Mer)過夜
Day 8: 阿格德 (Agde) → 弗龍蒂尼昂海灘(Frontignan plage)過夜
Day 9: 開車環繞卡馬格省立自然公園(Parc naturel régional de Camargue)→ 卡羅海灘(Plage de Carro, Martigues)
Day 10:馬賽(Marseille)→ 普羅旺斯地區卡努(Carnoux-en-Provence)附近某個山上過夜
Day 11:蔚藍海岸國家公園(Calanque de Sugiton)
諾曼第:象鼻海岸與諾曼第牛
七月的最後一天,諾曼第是煙雨濛濛的。
我們到了埃特勒塔(Étretat),這個以象鼻海岸聞名的法國北部小鎮,象鼻海岸由三座自然風化形似大象的白石岩壁組成,即便是陰天,最有名的母象懸崖(Falaise d'Aval)還是依舊令人驚艷。
我們沒有停留太久,午餐過後就匆匆往康城(Caen)附近露營車停車場過夜。在我們的路途中,也遇見了當地特有可愛的諾曼第牛(Normande)。

最有名的母象懸崖(Falaise d'Aval)

酷似戴著眼鏡的諾曼第牛(Normande)
聖米歇爾山:長髮公主的城堡
聖米歇爾山(Mont-Saint-Michel)是一座潮汐島,也是一座孤懸於海灣中的修道院。
從停車場步行約三十分鐘便能登島。克萊兒告訴我,她小時候來過,當時還沒有修建橋樑,人們必須掌握潮汐漲退的時機才能涉水穿過海灣走上島去,如果錯過了潮退時間就會被困在島上。
聖米歇爾山之美,讓我難以忘懷,它就像一座從童話中走出的城堡,靜靜漂浮在海霧與潮汐之間,也難怪會成為動畫電影《魔髮奇緣》中城堡設計的靈感來源之一。
荷榭勒與雷島:拜訪我們的朋友
荷榭勒(La Rochelle)之於我和克萊兒,都有著特別的意義。
我人生第一次踏上法國土地,就是為了拜訪住在這裡的兩位可愛朋友。我在這座美麗的港口城市度過了三天,從那時起便愛上了La Rochelle清雅而平靜的氣息。
對克萊兒而言,La Rochelle則是青春的所在。她在高中時就決定要來這裡生活,並在此度過了大學時光。她說,這座城市總能帶給她一種和平而溫暖的感覺。
這次road trip因為匆忙出發,只能臨時與朋友們約了一頓晚餐。雖然僅有相聚短暫兩個小時,但我很感謝他們仍然前來,讓我在旅途中多了一份熟悉與溫情。

荷榭勒老港(La Rochelle Vieux Port)
隔天,我們驅車穿過一道長長的跨海大橋,抵達了雷島(Île de Ré)。
島上的白色小屋屋頂覆著紅瓦,窗框常常漆成綠色,與滿牆盛放的扶桑與朱紅色天竺葵相映成趣。騎腳踏車是當地人最日常的移動方式,很可惜在水泥叢林長大的我並不會騎車。
這裡的時間似乎走得更慢,每一口呼吸都混雜著海風與陽光的味道。雷島燈塔的海很美,像是沒有邊際一樣,有一種世界盡頭的靜謐和神秘感。
La Rochelle與Île de Ré,一個是大港口城市的清雅寧靜,一個是島嶼生活的悠然安逸。短短兩天,卻像是走過了兩個世界,也成為這趟旅程裡最溫柔的一段插曲。
法國西海岸:生蠔、度假、皮拉沙丘
朗通(Lanton)→ 居讓梅斯特拉(Gujan-Mestras)→ Plage de La Hume → 皮拉沙丘(Dune of Pilat)→ 阿卡雄(Arcachon)
這段法國的西海岸路線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旅程。
因為車頂帳篷某個零件出現了故障,克萊兒的媽媽讓我們先繞到朗通(Lanton)—位於法國中部偏西南的市鎮—請她的朋友幫忙維修。
這位朋友是一位親切的叔叔,連克萊兒也是第一次與他見面。
初到時,我們都帶著些許拘謹,不好意思隨便踏進別人的家。恰巧那天他家裡還有親戚和朋友來訪,屋子裡熱鬧非凡。大家輪流與我行貼面禮,作為一個不會說法文的外國人,打過招呼之後便陷入了語言的孤島。其中一位阿姨雖然英文生疏,卻生怕我被冷落而特意坐到我位置旁邊與我攀談,她將「八個月大的寶寶」(8-month-old)誤說成「八歲」(8-year-old),那一刻,我們都笑了起來。
誰說法國人都不願意講英文?至少我遇到的他們,真誠又友善。
修好車頂帳篷後,我們去了Plage de La Hume。這裡是我整段旅程中最喜愛的過夜車泊點。阿卡雄區這一帶以盛產生蠔聞名,海風裡帶著濃郁的鹹香。我們隨意走進一家海邊餐廳,點了一大盤新鮮的海鮮,再配上一杯冰涼的粉紅酒。
那個午後,我們隨手拉了一張毯子在海邊看書、聊天,直到夕陽把天邊染成溫柔的橙紅色。
隔天一早,我們啟程前往皮拉沙丘(Dune of Pilat),那是歐洲最高的沙丘,像一片被風吹拂千年的金色浪潮,靜靜橫亙在大西洋岸邊。
早上十點的沙丘透著微微的涼意,我們脫掉鞋子,赤腳踩上去,細沙立刻沒過腳踝。爬沙丘是一種艱難卻又純粹的體驗,一步一步往上爬,腳步總被沙子吞噬。
氣喘吁吁,終於登上沙丘頂端,映入眼簾的是看不見盡頭的沙漠,如同一張鋪展到天際的金色毯子。而因天色陰沉而顯得灰濛濛的一片大西洋,讓眼前無邊無際的沙丘更顯孤獨與壯闊,好像時間在這裡停滯,讓人不得不靜靜凝視。
馬賽:粗獷與鮮豔交織的城市
在這趟旅程中,馬賽是最讓我驚喜的城市。
馬賽惡名昭彰;她是危險、骯髒、混亂的代名詞,但她的不羈同樣令人迷戀。
儘管馬賽以港口聞名,但是去過荷榭勒(La Rochelle)和阿卡雄(Arcachon)後,我對港口城市產生了審美倦怠,因此,馬賽市區對我來說最吸引的並不是大名鼎鼎的老港(Vieux-Port),而是街頭散發出的那種狂野和不羈氣息。
曲折的巷弄,起伏的樓梯,被層層塗鴉覆蓋的石牆,粗獷與鮮豔交織的景象,低語着一種不安卻真實的美感。
這座城市並不討好任何人,她誠實地把自己不修邊幅而充滿活力的靈魂攤在眼前。
卡朗格峽灣-蔚藍海岸國家公園:「蔚藍海岸」並非修辭
卡朗格峽灣國家公園(Parc National des Calanques),其中“calanques”在法文裡意為海灣,音譯又名「蔚藍海岸國家公園」。它位於馬賽與卡西斯(Cassis)之間,園內有無數被峭壁環抱的隱秘海灣。然而,抵達海灣的旅途並不輕鬆,要麼沿著高低起伏的山徑徒步一兩小時,要麼乘船從海上切入。
我們去的蘇吉東海灣(Sugiton),在夏天旅遊旺季進入前必須事先於網路登記,從KEDGE馬賽商學院停車場出發,沿著石灰岩山徑走一小時左右。
八月的南法陽光炙熱,每一步都像被灼燒,但這是個只有親身涉足才能擁有的秘境—海水清澈到可以看見水底閃爍的石子,仿佛整片大海都在眼前呼吸。走到這裡,才明白「蔚藍海岸」並非粉飾的形容詞,而是真切到極致的存在。
我們在礁石上攤開毛巾,安靜地曬著太陽,讓午後的時光在波光間溫柔流淌。
法國自駕流浪生存指南
是時候來聊點現實面了!在法國開露營車自駕要怎麼洗澡和上廁所?晚上又要在哪裡停車睡覺呢?
沒有洗手間怎麼辦?
關於洗澡和如廁,這大概是最多人好奇的問題。
說實話,流浪久了我發現廁所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重要,真正的挑戰其實是「洗澡」(尤其洗頭)。這趟旅行裡,我們嘗試過各種方式:
- 露營車自帶的水箱和蓮蓬頭
- 在海邊使用公共淋浴
- 借朋友家的浴室
- 公共游泳池(因為要付費所以只使用過一次)
- 找到水源把寶特瓶裝滿(Google Map搜尋"Water Tap")
(如果有Basic-Fit或其他歐洲連鎖健身房的會員,也會是個很棒的解決方案。)
由於露營車水箱容量有限,我們最依賴的方式是海灘的公共淋浴。然而,鑑於環保政策,現時法國多數海灘的水龍頭現在已經關閉供水,只有少部分海灘會保留低矮的水龍頭讓民眾簡單清洗手腳。
越往南法走,越靠近觀光區,就越難找到能洗澡的海灘。旅程快結束時,我們甚至一度陷入斷水的窘境,幸好後來想到把喝水剩下的寶特瓶拿去Water Tap裝滿,這才解決了洗澡的問題!
如何尋找免費車泊點?
我們在法國的海邊度過了大部分的夜晚。當炙熱的陽光和白天的喧鬧逐漸散去,夏夜的海岸便成了理想的車泊地:一來安靜又安全;二來半夜後停車免費;三來還有機會遇到能洗澡的公共設施。
這十一天裡,我們沒有為停車過夜花過一毛錢。
在法國,要找到免費的過夜點其實不難,下載Park4night和Google Map就很足夠了,即使只是白天想臨時停靠,這兩個App也很常讓我找到免費的停車場,尤其我們露營車的型號高度只有1.99米,不算太大,因此很多停車場都能進去。
每次決定車宿地點前,我都會先翻遍這Park4night和Google Map的評論,盡量挑選近期有人更新過的地點。出發前,我也習慣額外標記附近一到兩個備選地點以防臨時變卦,這樣一來,即便真的遇到無法停車的情況,也不會太慌張。


The Nomad Eva
自17歲開始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行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