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媽媽,兒子出生幾個月,她就用「大人」的語氣與姿態對待他,就算哭鬧不休,她的口氣也永遠輕輕柔柔,沉著篤定。兒子滿兩歲進托嬰中心,每天下午媽媽接兒子回家時,總會在打開大門的同時輕輕對兒子說,「請進」,兩歲小朋友不知道請進的意思,但能感受自己被重視與尊重。
有一個少婦,沒耐心脾氣大,同一件事講第二次,就開始翻白眼,話都還沒來得及說,就讓情緒跑在前面張牙舞爪,互相攻擊的場面也就隨之展開。老禪師說,一個人情緒高張,便無法好好說話,因為話還沒出口,就已經怒髮衝冠,這樣子的人做不成大事。老禪師又說,一個人福氣厚薄,要從有無耐心來觀察,情緒穩定不隨外在人事翻滾,如如不動,沉著以對,這樣子的人最有福氣,惡言惡人惡事都推不倒他。
有一對兄弟,父母都是藍領階級,做工養大兩個兒子,沒有能力給他們一畝半田。可是這對兄弟進入社會後,工作順利,娶妻買房買地創業也都很順利,收入比這對兄弟多很多的親朋好友,存款都沒有他們的一半,甚至買不起房子、購不了田地。經過有心人多方探聽,才知道這對兄弟的父母有超群的德性。這對兄弟的父親母親都是孝子孝女,尤其母親做善不記善,做人做事不計較,辛苦做工栽培兒子讀大學進研究所,也用一樣的心意布施、捐助弱勢。一半的收入栽培兒子,一半栽培別人的孩子,功不唐捐,光明正大的付出,福氣暗暗的回。
老智者說,不用給孩子留什麼,做德就可以了。上述兩兄弟的父母,行善積德不遺餘力,福澤經由暗渠流回兒子身上,兒子做什麼賺什麼,買房買地買到有緣人低價讓出的物件,這些都是福氣說話的證明。做人做事最不能斤斤計較,要修身養性,有修為就有涵養,就有智慧分辨好壞,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就像上述那位媽媽,她是一名醫師,她的父母性格沉穩也尊重孩子,當她長大生兒育女,自然也給孩子一樣的教養。一個人能夠好好說話,人生就已經成功一半。總是,修身養性與行善積德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也是一個人能否包容善解的關鍵。
#好好說話
#修身養性
#行善積德
#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