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海女神龍 西卿
君といつまでも加山雄三 (夕陽西沉)
以上兩首歌曲應該多數看倌都曾經聽過,即便沒有聽過《夕陽西沉》也會聽過《苦海女神龍》,看倌們聽得出這兩首曲子有什麼一樣的地方嗎?對!節奏型差不多,一拍唱出三個字,這就是12/8拍,今天就要來聊聊這一種聽得很習慣但感覺比較特殊的節奏。
挖塞!12/8拍耶!光用聽的就感覺很厲害的樣子,其實,這是台灣很多人說的「Slow Rock」,它正確的名字應該叫做「Gospel Rock」,只是在台灣說「Slow Rock」的人比較多,說「Slow Rock」會有比較多人知道你在講什麼,而12/8拍常常在簡譜記譜上用的是4/4拍,這兩種記譜法怎麼會一樣呢?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要來聊到12/8拍或4/4拍,不得不先來看看拍號(time signature),好和弦官大為大師這樣定義:譜的最開頭上下並排的兩個數字叫做拍號,是用來設定拍子數量跟單位的符號;上面那個數字設定每小節有幾拍,下面數字設定每一拍用什麼符號寫。如下圖,3/4 拍的意思就是:一個小節有 3 拍,每一個拍子用四(4)分音符代表

想要多了解譜號、拍號等五線譜基礎樂理這部分的看倌可以回頭去看看官大為大師的好和弦課程-五線譜:一次搞懂所有你該知道的、基本的事情,或是觀看以下影片。
首先,我們先來聊聊12/8拍和4/4拍的不同之處。12/8是一種標記四拍子樂譜的方式,每拍被細分為三份。它基本上是一種更方便閱讀的方式,原本可以用 4/4 拍,但會充斥著三連音,這是一種「複拍子」。單拍子很單純每一拍就一個音或兩個音,但「複拍子」可能一拍裡面還得塞下很多音。
什麼是「複拍子」?《好音樂的科學》這麼寫:
複節奏是指同時演奏兩個或更多互不相干的節奏。我們不妨拿兩個人同時拍打餐桌的方式來舉例說明。若我們兩人一起,一次拍打四下,那麼我們製造的是同樣的節奏;但當你每拍打四下時,我卻拍打八下,那麼我們的節奏也還是能互相配合——我們會以規律的間歇頻率方式同時拍打桌子。
如果,你每拍打十二下時,我才拍打五下的話,我們就會不太合拍,且大多數時候我多拍打的那幾下剛好落在你的空檔。但你的拍子跟你的是完全不同步的,那麼這種節奏就無法互相配合,這樣一來,我們就是以「複節奏」的方式來拍打桌子。
對西方音樂來說,複節奏並不算是新鮮的做法,莫札特就在其《第21號鋼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 以三拍對兩拍的伴奏方式譜曲過。而近代則是有一些爵士和搖滾樂團採用複節奏來創作,我個人認為這將逐漸蔚為風潮。且對像我這類的人來說很有幫助,因為當有人說我舞跳得很糟時,我就可以辯稱自己是用複節奏中的另一半節奏來跳了。
看不懂?這時候又要搬出官大為大師的好和弦了,官大為大師不太喜歡「複拍子」這個翻譯,用「複合拍子」比較適合,比較符合其要表達的意義,「複合拍子」,簡單來說就是在指「每一拍都再被細分成三等分」的拍子。看影片比較清楚喔!文字版請點我
看完影片大概看倌就能明白「複拍子」(複合拍子)的運作方式了,那麼,看官們可能會有一個疑問,只有老歌才會用到12/8拍的「Slow Rock」節奏嗎?當然不是,流行歌曲裡面還是很多用到「Slow Rock」節奏型的比如說以下二首:
黃小琥 Tiger Huang - 沒那麼簡單
動力火車 Power Station [無情的情書 Ruthless Love Letter]
那麼,為什麼「Slow Rock」記譜要寫成4/4拍,而不寫成12/8拍呢?這個其實跟視譜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當你是一個職業樂手,而且你每天看到的都是4/4拍,12/8拍需要一點時間來轉換適應,所以很多以三連音為主的音樂,尤其是流行樂或搖滾樂,都被寫成三連音來記譜,就算是一拍只有兩個音也會轉成長-短的Swing(搖擺)音,從《苦海女神龍》聽起來特別明顯,這樣的記譜效果很好,並且所有三連音都可以用三連音標記來表示。



接下來,這個請各位看官看看下面兩張圖,12/8拍和4/4拍是不是幾乎一模一樣,只差在拍號和三連音記號呢?當然速度是記成不一樣的。


這部分在管樂團打滾過就會特別清楚,常常創作者為了炫技或是豐富曲子內容,常常把7/8、5/8、5/4拿出來用,也吹過3/4和6/8混在一起的段落,每次看到這些特別的拍號就很頭大,算拍子算到昏天暗地,後來看多了漸漸習慣了,當然「Slow Rock」更只是小菜一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