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我與友人趕在電影下檔前,撲空了一間電影院,才有幸在大螢幕欣賞到金獨子與劉眾赫真槍實彈的對峙場面。
《全知讀者視角》陪伴我度過許多熬夜捨不得睡覺的夜晚,當然也讓我噴了不少金幣。抱著對作品的熱愛,我與友人滿心期待地守著上映日,怎料評價兩極化,讓小說黨的友人,與漫畫黨的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觀影時,我總算體會到了那些評價中的五味雜陳,但看到金獨子與故事中的人物被以另一種形式刻畫出來,內心依然既澎湃又感動。
整體來說,劇情緊湊、特效精彩、角色張力夠,若沒看過原作,可以說是一部精彩的熱血爽片。那麼接下來,就以我的角度來聊聊,為什麼看過原作的讀者,會如此痛心疾首吧!
原作與電影的敘事手法
首先,小說與漫畫的敘事手法非常細膩,透過金獨子的視角,讓讀者一步步展開整部《滅活法》的世界觀。
可以說,金獨子是讀者的領讀人,作者巧妙地利用「角色錯位」挑起讀者的興趣:我們是讀者,金獨子也是讀者,以此讓讀者產生共鳴與親切感。透過一個旁觀角色去追逐《滅活法》中真正的「主角」劉眾赫,讓讀者相信、理解這個性格扭曲的角色,並認同他是整部作品的關鍵人物。
但電影中,卻以另一種方式去描述金獨子對小說的熱愛,用留言罵作者、不接受結局等橋段,帶出這部陪伴金獨子十幾年小說的重要性。當「唯一的讀者」也唾棄作者,那《滅活法》在所有人心中的分量也就不言而喻。
失去重要身分與技能
在小說與漫畫裡,金獨子因為「讀者」的身分,擁有「全知讀者視角」、「第四面牆」、「書籤」等技能,這些能力時刻彰顯他的特殊。
然而電影直接拔除了這些設定,當摘掉「讀者」的身分,原作中「作者、讀者、主角」之間的角力與浪漫便不復存在。
看過後續劇情的讀者不禁困惑,這些技能在原作裡幾乎決定了金獨子未來的發展,當它們被拔除,後續劇情的還原程度將大打折扣。
打破故事核心,還是同一個故事嗎?
電影與原作最大的不同,在於「主角的內核」。
電影不斷告訴觀眾,金獨子的心魔是「友情羈絆」,他在生存還是犧牲他人之間掙扎,也因此否定了作者的結局與劉眾赫的做法。以至於電影中的金獨子情緒化又矛盾,不斷地與自己拉扯,時而滿腔熱血,又突然脆弱膽怯,將整個故事核心簡化成「團隊合作才是正確解答」。
而原作中的金獨子是「冷靜的讀者」,他的首要任務是「找到生存的方法」,他理解規則、算計人心。聰明、大膽、理性又現實──這正是金獨子的魅力所在。
金獨子,音近「讀者」。
若失去讀者的角色,只能說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但它並不是我所期待的《全知讀者視角》。
雙男主羈絆
不確定是編劇還是選角問題,電影版實在是看不出雙男主有什麼火花,只看到金獨子狂熱的追星與超大近景劉眾赫。(李敏浩早過了用臉就可以帥翻眾生的年紀了,放過觀眾吧!
《全知讀者視角》的主角金獨子,與《滅活法》的主角劉眾赫,兩者之間亦敵亦友的戰友情,不是如電影中的盲目追星,也不是理念不合的拔刀相向。金獨子親眼看著劉眾赫在殘酷的劇情中不斷變強又一遍一遍的失敗,對這位主角崇拜中帶著心疼,他想幫助劉眾赫,救贖他的同時,也需要劉眾赫跟他一起達成他想要的完美「結局」。
想必許多人對雙男主的詮釋也非常扼腕,這種時候就迫不及待想拿起原作再拜讀一次,以撫慰內心的憤然與空虛。
以上,如果還沒看過原作的朋友,真心非常推薦。
小說中文版共12集已經出完,漫畫雖還未完結,但也有200多回可以慢慢啃了。
如果有其他心得或想法,歡迎與 Murmur 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