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gar廳 EP108. 臺灣甘蔗外交學的黃金時代(2)非洲先鋒計畫:深入非洲
收聽網址: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mds8uoal004n01rd4w2pg518
哈囉,大家好,我是軒豪,歡迎您收聽「甜言蜜語話糖史」,今天我們繼續講台糖公司對我國農業外交的影響和重要性,上一回,我們談到台糖公司援助越南糖業發展是中華民國政府第一次對外援助,而1959年中華民國、美國與越南三方共同簽署的發展協議,也給了我們外交部靈感,發展出拓展非洲國家邦交「先鋒專案」,究竟怎麼一回事呢?這得先從二戰後非洲國家的發展情勢說起(音樂)

非洲獨立浪潮與中華民國的外交挑戰
非洲原為歐洲列強的托管地或自治領土,二戰結束後,歐洲列強日漸式微,民族主義運動浪潮日漸高漲,紛紛要求獨立建國,所以戰後 15年間共有17個國家先後獨立,並獲准進入聯合國,形成一股不容小覻的力量,所以有人說1960年是「非洲年」,而我中華民國在這15年間與8個新興非洲國家建交。
然而,這些新獨立的非洲國家各有各的內政問題,尤其經濟發展不好是普遍性現象,而經濟不好,就容易成為共產主義生長的溫床,因此,在1960年第15屆聯合國大會的中國代表權問題上,中華民國只得到南非和賴比瑞亞共2票的支持票!因此,我們發現我們在非洲已經快沒朋友了!事態可說是非常嚴重,那該怎麼辦呢?(音樂)
楊繼曾的非洲之行與農業外交構想
當時中華民國政府為了與非洲國家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曾在民國49年(1960年)特派經濟部長楊繼曾為特使,率團前往參加喀麥隆的獨立慶典,並順道拜訪奈及利亞、多哥、迦納、幾內亞、象牙海岸、塞內加爾、突尼西亞、索馬尼亞及衣索匹亞等國。而楊繼曾部長,曾經擔任台糖公司總經理一職多年,對台糖公司的技術及台灣的農業發展皆有深刻的認識,所以,當楊繼曾部長此行在目睹非洲國家農業落後、人民生活窮苦情形後,便向隨行的外交部亞西司司長楊西崑表示,「我國農業發展過程及技術足為非洲農業發展借鏡,若要爭取非洲國家友誼,只有假手農技合作,由協助其農業發展來改善其人民生活,所以,與訪問國家有關人士洽商合作時,亦宣以此為談論主題。」
所以,當政府積極另尋爭取非洲新獨立國家支持途徑時,楊繼曾所提的構想立刻獲得外交部、美援會等有關單位的支持與採納。
先鋒計畫的誕生與推動

緊接著,時任外交部次長許紹昌開始構思並推動這項計畫,於民國50年(1961年)擬訂了「先鋒計畫」, 以農業技術援助作為對非洲外交突破口的策略,強調透過技術合作而非單純金錢援助來建立外交關係。
許紹昌次長在策劃階段負責整體規劃與政策推動,協調外交部內部資源,推動跨部會合作,並將計畫交由當時的非洲司司長楊西崑負責具體執行。而「先鋒計畫」能確切落實,楊西崑是靈魂人物,他提出「外交下鄉,農業出洋」的口號,親自推動農耕隊、建立非洲外交網絡、鞏固聯合國席次,因而有「非洲先生」之稱。簡而言之,就是許紹昌次長策劃,楊西崑司長執行。
「先鋒案」開始後第一個應邀來我國訪問非洲國家政府首長是賴比瑞亞農商部長杜伯特,杜氏於民國50年(1961)年率團訪問我國九日後,目睹我農業發展,社會繁榮情形後,即要求我政府派專家及農小民前往該國示範指導。之後,我與賴比瑞亞簽訂農業技術合作協定,中華民國第一個派駐非洲農耕示範隊在各方矚目下前往賴比瑞亞。
台糖公司參與非洲農耕隊的輝煌成就
至於台糖公司參與非洲農耕隊的情形又是如何呢?
繼賴比瑞亞後,主要成員由台糖公司組成的利比亞聯合王國農耕示範隊,是第二隊,也是台糖公司首次派去非洲國家的隊伍。當時利比亞得知我政府將派員協助賴比瑞亞發展農業後,利比亞的國王就向當時中華民國駐利比亞大使陳質平表示,希望我政府也派人協助利比亞種水稻。我政府得訊後,基於兩國邦交友誼,便派人考察該國,並選定低區白拉克作為稻作示範中心。民國51年(1962年),我與利比亞簽訂協議後,依照協議,台糖公司派夏雨人為隊長(夏雨人對NCO310培育有功)、副隊長潘強祿,及一干農技人員前撒哈拉沙漠中心的綠洲-夏低區白拉克鎮-進行水稻試種工作,在台糖公司人員的努力下,排除灌溉水源不足、土壤鹽過高的問題,水稻竟試種成功,這水稻試種成功的消息一出去,震驚歐、美、亞各國,紛紛組隊前往考察,而要收割稻子的時候,當時駐利比亞的美援公署主任帶著美國的農技專家一同前來參加收割,另外,利比亞的政要、宗教領袖亦不遠千里而來觀察,當地的報紙、電台便不斷刊登廣播。
而這樣優秀成績,破天荒讓政府贈勛給正、副隊長,以表場援外工作的重大成就。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利比亞隊是援非的第二隊,晚於第一隊的賴比瑞亞隊,但試種水稻成功是我們台糖公司所組成的利比亞隊領先,賴比瑞亞隊反而比較遲。
由於利比亞試種水稻一炮而紅,吸引象牙海岸、達荷美的注意。象牙海岸位於西南非洲,是非洲法語國家舉足輕重的國家,總統伍弗布尼不但為非洲傑出領袖,亦是上伏塔(現在的布吉納法索)、尼日等協商四個實際領袖,該國因而得到法國大力支助,經濟情況相當良好,為我國極力爭取建交支持之國家;至於達荷美,經濟狀況雖不如象牙海岸,但是西非與我建交法語國屬中第一個和我簽定農技協定國家,所以農耕隊成功與否,關係到今後整個非洲國家農技合作的前途,因此,對農耕隊員的要求標準就非常的高。
當時,只有台糖公司擁有龐大的自營農場及堅強行政組織,並訓練了大批農業人員,因此責任就落到台糖公司的身上。於是台糖公司的專家,就成了象牙海岸、達荷美這兩隊農耕示範隊的主要成員。
這兩隊農耕示範隊都有重大成就。首先,是達荷美隊首次種植水稻,種植僅三個半月就成功,因此達荷美舉國驚佩;而達荷美總統馬加為增進兩國友誼,於民國52年(1963)年來我國訪問,參加國慶大典,開創非洲國家元首訪華之先河。
至於象牙海岸隊,亦有驚人的成就,獲得象國朝野的讚佩,之後,象國與我建交,總統伍弗布尼迄今仍為我忠實盟友,皆是隊長台糖公司協理兼台中總廠廠長陳宗仁努力奠基所致。
先鋒計畫的全面展開與影響
在這兩波農耕示範隊皆獲得驚人成就,造成其餘非洲國家紛紛向我政府要求簽訂農業技術合作協定,而政府基於協助友邦及擴大爭取非洲國家支持的原則,自民國52年(1963年)下半年起開始與非洲國家大規模技術合作。後來,派的人過多,影響台糖公司業務,於政政府改向其他單位洽派。
另外,在農業以外,在糖業方面,台糖公司對盧安達、薩伊、賴比瑞亞、中非、加彭、馬拉威等6國在興建糖廠、經營糖廠、技術協助、農場開墾方面都獲得極佳的成績。
結語:技術播種友誼,台糖締造甘蔗外交的非洲傳奇
回顧台糖公司在非洲先鋒計畫中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到台糖公司不僅是台灣糖業的領導者,更是中華民國農業外交的先鋒部隊。從利比亞沙漠中的水稻奇蹟,到象牙海岸和達荷美的農業突破,台糖公司的技術專家們用汗水和智慧,在非洲大陸上播種友誼的種子。
這些成功不僅為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爭取到寶貴的支持票,更重要的是,它們展現了台灣農業技術的實力和台糖公司的專業能力。
透過農業技術援助而非單純金錢援助來建立外交關係的策略,不僅幫助了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也為中華民國在國際舞台上爭取到更多朋友。這段歷史告訴我們,真正的外交不在於軍事實力或經濟援助的多寡,而在於能否真誠地幫助他國人民改善生活,而台糖公司正是這種「以技術服務世界」精神的最佳實踐者。
下一回,我們將繼續探討台糖公司在其他地區的外交貢獻,感謝您的收聽,我們下次再見!
資料來源:
1、台糖公司. (1986). 台糖四十年. 台灣: 台糖公司.
2、劉曉鵬(2007)。從非洲維持美臺聯盟:重新檢視「先鋒案」。臺灣史研究, 14(2), 161–181。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