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斯坦賈德 青蛙城堡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on Medium:
👉 [The Interweaving of Dream and Reality: A Review of Jostein Gaarder's The Frog Castle]
喬斯坦·賈德以《蘇菲的世界》聞名於世,其作品一貫以哲學啟蒙為核心,面向青少年讀者群體,他的作品還有《紙牌的秘密》、《瑪雅》、《庇里牛斯山的城堡》等等。《青蛙城堡》延續了這一風格,通過一個充滿童話色彩的故事,探討生命、死亡、時間與自我認知等深刻的哲學議題。本書雖以童話形式呈現,其內核卻是一場關於存在與意義的沉思之旅。📖故事梗概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克里斯多福的小男孩。他的母親前往法國朋友的城堡做客,期間,他深愛着的外公因心臟病突發去世。克里斯朵夫將外公的死歸咎於母親,內心充滿了悲傷、憤怒與無法排解的困惑。就在這個現實痛苦的時刻,他開始做一個連續而清晰的夢。
在夢中,他於雪夜的森林裡遇見了小矮人烏皮,兩人一同抓蝌蚪並遇到王子,王子邀請他們前往自己的城堡,然而城堡正陷入一場政變:國王的心被偷走,陷入假死;王后專橫跋扈;蠑螈衛兵發動了叛亂。克里斯朵夫被指控為間諜,與小矮人烏皮一同被投入黑牢。在歷經一系列冒險,包括地下河漂流、揭露陰謀、對抗能讀心的將軍后,克里斯朵夫最終拯救了王室,成為了騎士,並在夢境的頂峰與一位酷似外公的國王對話,獲得了關於生命與死亡的深刻啟示。夢醒之後,克里斯朵夫在現實中也得以釋懷,接受了外公的離去,與母親和解。
🧩敘事結構與主題表達
《青蛙城堡》採用雙線敘事結構,一條是主人公克里斯多福在夢境中的冒險經歷,另一條則是現實中他對外公去世的無法釋懷與對母親的埋怨。這種虛實交織的寫法不僅增強了故事的層次感,更暗示了夢境與現實之間的隱喻關係。夢境中的城堡、蠑螈、王后、將軍等角色,無一不是克里斯多福內心世界的投射。他對死亡的恐懼、對失去的抗拒、對成長的迷茫,都在夢中得以具象化,若把每個夢境角色和現實對應的話,他們的關係如下
外公 ↔ 國王: 這是最核心的對應。現實中外公因“心臟病”而死;夢中國王的“心”被偷走。國王的虛弱、慈愛以及最終的消失,直接對應了克里斯朵夫對外公的記憶、依戀以及不得不接受的“失去”。夢中的“拯救國王之心”的行動,是克里斯朵夫在心理上試圖挽回外公、理解死亡的一種努力。
母親 ↔ 王后: 現實中,克里斯朵夫對母親充滿怨憤(認為她間接導致外公死亡);夢中,王后則是一個具象化的、專橫的“壞母親”形象,她最初不辨是非,下令將克里斯朵夫和烏皮關進黑牢。這反映了克里斯朵夫對母親的負面情緒的投射。然而,隨着劇情發展,當陰謀被揭露(將軍操控了王后),王后恢復了善良本性並向克里斯朵夫道歉,這也預示了現實中克里斯朵夫最終將理解母親,與她重修於好。
表妹卡蜜拉 ↔ 公主阿芙蘿拉: 公主穿着表妹的睡衣,行為舉止也與卡蜜拉神似。這象徵著夢境並非完全脫離現實的虛構,而是深深植根於克里斯朵夫的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中。公主是他在陌生險惡的夢境中一個熟悉的、帶來安慰的錨點。
內心的恐懼與困惑 ↔ 將軍與蠑螈: 那位能“讀心”、操縱一切、企圖燒死國王一家的將軍,以及油膩冰冷的蠑螈衛兵,是克里斯朵夫內心恐懼、焦慮和負面情緒的化身。將軍能讀心,隱喻着克里斯朵夫因隱藏對母親的怨恨而產生的負罪感(彷彿有人時刻在審視他的思想)。對抗並最終驅逐將軍和蠑螈,象徵著他戰勝了自己的心魔,完成了內心的成長與凈化。
🪞哲學啟蒙的敘事策略
賈德曾是一名高中哲學教師,擅長以敘事的方式引導讀者進入哲學世界。他不直接闡述哲學理論,而是通過情節推進和人物對話,讓讀者自然而然地觸及諸如“時間是什麼?”“死亡意味着什麼?”“自我如何構成?”等問題。
書中多次出現關於時間的討論,尤其是國王所說的:“流逝的並不是時間,而是我們。”這句話既是對時間本質的思考,也是對生命有限性的揭示。而小矮人烏皮沒有“心”的設定,則引出了關於“存在”與“意識”的哲學問題: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夢是否也是一種現實?
這些討論並非高高在上的哲學訓誡,而是融入情節之中,成為推動故事發展的重要動力。讀者隨着克里斯多福的成長,逐漸理解到:哲學並非遠離生活的抽象學問,而是關乎日常生活的根本思考。
🏰童話形式與哲學內涵的融合
《青蛙城堡》在形式上接近傳統童話,擁有王子、公主、小矮人、魔法等元素,但其內核卻是現代性的。賈德並非簡單地借用童話套路,而是通過戲仿、反轉、隱喻等手法,對童話類型進行再創造。
例如,公主實際上是克里斯多福現實中的表妹卡蜜拉,王后的形象則融合了現實中姑媽的嚴厲與夢境中的專制,這種虛實交錯的身份設定,打破了童話角色的固定性,暗示了現實與夢境之間的流動性。而“親吻青蛙變王子”這一經典童話橋段,在本書中被賦予新的意義:它不再是愛情的魔法,而是對生命起源與轉化的一種象徵。
🌑面對死亡與失去的主題
本書最動人的部分在於克里斯多福如何通過夢境中的冒險,最終接受外公的死亡。現實中,他將外公的死歸咎於母親,無法釋懷;夢中,他則通過“拯救國王”的行為,象徵性地完成了對外公的告別與和解。
賈德通過這一過程告訴我們,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絕對終結,而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於記憶與情感中。正如國王(外公)所說:“如果在你這小小的心裡,有一份對外公無盡的愛意,那麼,他整個人就能存在於你的心中。”這種處理方式既不迴避死亡的殘酷性,又給予讀者一種詩意的安慰,體現出賈德深厚的人文關懷,一如既往地溫暖人心。
✨結語:童話之外的哲學之旅
《青蛙城堡》是一部典型的“賈德式”作品:它既是童話,也是哲學課;既是故事,也是思考的起點。它告訴我們,哲學不是成人的專利,孩子也可以是“自發的哲學家”。而真正的哲學啟蒙,不在於給出答案,而在於保護提問的勇氣與思考的熱情。
在一個日益功利化的教育環境中,這樣的書顯得尤為珍貴。它提醒我們,除了功課、考試與職業之外,還有更根本的問題值得我們去追問:關於生命,關於死亡,關於時間,關於自我。而這些問題,恰恰是構成一個人精神世界的基石。
《青蛙城堡》或許不會改變世界,但它可能會改變某個孩子看世界的方式。而這,正是哲學最深刻的魅力所在。
開啟你的成長之旅:點此購買《青蛙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