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人,才是中國人——來自老家的真實故事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我常常在日本仙台的街頭,看著三個小孩在我身邊打鬧,心裡突然就會想起老家的故事。說句實在話,我們這些小市民,沒什麼大道理,好多事情就是用自己的眼睛看過,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才會覺得「嗯,原來這麼回事」。

今天想跟大家聊的,就是一句在網路上常吵起來的話——「我先是人,才是中國人」。有人聽了覺得這是矯情,有人則認為說得太對。可我一想起老家認識的一個朋友,這話啊,還真不是空口白話。


我老家那位朋友,1970後生人,家裡是標準的農村背景,祖祖輩輩種地,沒什麼大出息,但也安安穩穩。1997年,他和媳婦結婚,當年就有了第一個孩子。日子緊巴巴,但也過得去。直到2006年,二胎弟弟出生,那才是真正的天塌下來。

因為,伴隨著孩子的出生,一張「人民幣 47,000 元(約台幣 20 萬 6 千)」的超生罰單就拍在桌上。你要知道,2006年的四萬七千,不是小數目,對城裡的有錢人來說也許是少買一台車,但對農村家庭,簡直要人命。為了這筆錢,夫妻倆日夜加班,孩子丟給老人看,還借了外債,整整四年才還清。

而在這四年裡,最殘酷的不是辛苦,不是貧窮,而是孩子「沒有戶口」。沒戶口就代表,在國家系統裡,他不是中國人。他生理上是個孩子,會笑、會哭、會吵鬧,但在檔案裡,他不存在。


朋友跟我說過,這幾年是他心裡最難受的時候。弟弟四歲前,沒有名字,沒有身份證號碼。生病了,家裡只敢帶去村裡的小診所,因為也不敢去大醫院,怕問到身分問題。上學更不用說,幸好戶口在他該上小學前辦下來,不然這孩子連讀書的權利都沒有。

但這孩子是真真實實的「人」啊!

他淘氣,常常摔傷,都是哥哥幫忙清洗傷口、擦碘酒;他貪吃,老偷家裡的饅頭,鬧肚子拉到不行,也是全家人陪著去看診。他笑、他哭,他對這個世界有好奇、有眼淚——可是在那幾年裡,他在制度裡不存在。

所以朋友說:


「我的孩子,四歲以前只是個人,卻不是中國人。」


這話聽起來心酸,但卻是真真切切的事實。等到2010年,罰款繳清,戶口才落上,那一刻,孩子才算成為「中國人」。


我聽完這段經歷,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因為我突然明白,為什麼有人會說「我先是人,才是中國人」。人,意味著生命、呼吸、眼淚、笑聲,意味著存在。至於「中國人」,「日本人」,「美國人」,那是制度、是身份,是後來才加上的標籤。

活生生的人,應該永遠先於身份。

我現在住在仙台,每天看著三個孩子無拘無束地跑,常常想,如果我的小孩出生時被說「不算數」,得拿錢去贖回一個身份,我會怎麼辦?

答案其實很簡單——無論在哪裡,先是孩子,才是國籍。先是人,才是中國人、日本人,或任何一個標籤。


我們小市民啊,不懂什麼大道理,只希望孩子平安出生,有飯吃,有書讀,能開心笑。其他那些爭論,說到底,都沒這一點來得重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子良太郎的沙龍
2會員
86內容數
感謝大家,也謝謝每一個點讚與追蹤,對我來說都是很大的鼓勵。 我會繼續用平實的筆觸記錄在日生活的點滴,希望未來也能陪你走一段文字的路。🙏
2025/08/22
我小時候從來沒想過,但有三件事,讓我徹底改變了看世界的方式。 初二那個寒冷的冬天,我一個人在房間裡,被煤球爐的熱氣包圍,窗戶門全關死,甚至把門鎖上。 結果,我的靈魂真的飛了出來…… 不只是一次。後來的黎明,我在同學家門口看見一個白色發光的球慢慢飄過來; 夜晚,我被噩夢追殺,喊
Thumbnail
2025/08/22
我小時候從來沒想過,但有三件事,讓我徹底改變了看世界的方式。 初二那個寒冷的冬天,我一個人在房間裡,被煤球爐的熱氣包圍,窗戶門全關死,甚至把門鎖上。 結果,我的靈魂真的飛了出來…… 不只是一次。後來的黎明,我在同學家門口看見一個白色發光的球慢慢飄過來; 夜晚,我被噩夢追殺,喊
Thumbnail
2025/08/21
大家好,我是金子良太郎,住在仙台的三個孩子的爸,帶著我的日本老婆在這裡生活已經 15 年。 我們家五口人:大兒子十歲,小兒子六歲,女兒快四歲,三個小鬼頭每天把家裡搞得像小型遊樂園。 平常日子其實很平靜,但一到日本的中元節,也就是 お盆(歐豐)假期,我們家就開始進入一個「溫柔靈異」的模
Thumbnail
2025/08/21
大家好,我是金子良太郎,住在仙台的三個孩子的爸,帶著我的日本老婆在這裡生活已經 15 年。 我們家五口人:大兒子十歲,小兒子六歲,女兒快四歲,三個小鬼頭每天把家裡搞得像小型遊樂園。 平常日子其實很平靜,但一到日本的中元節,也就是 お盆(歐豐)假期,我們家就開始進入一個「溫柔靈異」的模
Thumbnail
2025/08/21
《鬼滅之刃》:我們家的爆笑觀影日常 上週末,我們全家在日本終於去看了最近大火的《鬼滅之刃》劇場版。 我這個老爸在日本生活15年,老婆是日本人,我們三個孩子:大兒子10歲、二兒子6歲、小女兒3歲。平常生活很普通,但這次看電影,整個家庭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爆笑、尖叫、哭鬧,應有盡有。 孩子
2025/08/21
《鬼滅之刃》:我們家的爆笑觀影日常 上週末,我們全家在日本終於去看了最近大火的《鬼滅之刃》劇場版。 我這個老爸在日本生活15年,老婆是日本人,我們三個孩子:大兒子10歲、二兒子6歲、小女兒3歲。平常生活很普通,但這次看電影,整個家庭就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爆笑、尖叫、哭鬧,應有盡有。 孩子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鄉村居住,似乎有很多好玩的事。 譬如大家都很熱情, 譬如村子裡頭幾乎 多數的人都互相認識。 我在一個沒有學校,沒有商店,沒有大眾交通工具的偏鄉出生; 國中後就出外讀書就業了。 這些年回到寧靜的家鄉, 參與了一些事,更是陪伴爸媽多一點的時間。 村人看到我,大家總會拉起遠古的記憶
Thumbnail
鄉村居住,似乎有很多好玩的事。 譬如大家都很熱情, 譬如村子裡頭幾乎 多數的人都互相認識。 我在一個沒有學校,沒有商店,沒有大眾交通工具的偏鄉出生; 國中後就出外讀書就業了。 這些年回到寧靜的家鄉, 參與了一些事,更是陪伴爸媽多一點的時間。 村人看到我,大家總會拉起遠古的記憶
Thumbnail
這幾天整理房間時找到幾年前高中寫的作文。家族旅遊後,更加發現原來我和哥哥的手足之情真的得來不易,內心感激的同時,也來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這幾天整理房間時找到幾年前高中寫的作文。家族旅遊後,更加發現原來我和哥哥的手足之情真的得來不易,內心感激的同時,也來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由於看見,不管日本、台灣、韓國,與我們相近的國家,社會都充斥著類似的問題,好像可以是個時機討論了 關於『啃老』的轉型正義? 現況 在現代,我們不斷地看到,長輩結邦拉派抱怨孩子啃老,的同時,孩子要獨立出戶必須“自己付出”龐大代價 到,開始有“繼任世代”(孩子繼承父母錢財房產變得理所當然?
Thumbnail
由於看見,不管日本、台灣、韓國,與我們相近的國家,社會都充斥著類似的問題,好像可以是個時機討論了 關於『啃老』的轉型正義? 現況 在現代,我們不斷地看到,長輩結邦拉派抱怨孩子啃老,的同時,孩子要獨立出戶必須“自己付出”龐大代價 到,開始有“繼任世代”(孩子繼承父母錢財房產變得理所當然?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些時候,跟家裡的人吵架,於是逃家朋友家一兩天晚上不睡大發牢騷,朋友或是朋友的家人,明著暗著,拐彎抹角的勸,不著痕跡將我們勸回去,回家時,心中帶著滿滿的歉意,覺得自己太敏感、太小題大作了。 當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時跟公婆不合,有時看小姑小叔白目,有時很想打妯娌,種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些時候,跟家裡的人吵架,於是逃家朋友家一兩天晚上不睡大發牢騷,朋友或是朋友的家人,明著暗著,拐彎抹角的勸,不著痕跡將我們勸回去,回家時,心中帶著滿滿的歉意,覺得自己太敏感、太小題大作了。 當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時跟公婆不合,有時看小姑小叔白目,有時很想打妯娌,種
Thumbnail
捷運是一個能聽到很多八卦的地方,一不小心,別人家的故事就入了耳。「妳就是沒有努力過,一個沒有成功經驗的人,有什麼資格說話。」、「小孩不求進取,就是被妳教壞的……」一對夫妻聲量雖不大,站在他們面前,還是聽到了不少家事,約莫是媽媽不希望給小孩過多壓力,爸爸認為壓力能使人成長,最後用睥睨、責備的語氣,數落
Thumbnail
捷運是一個能聽到很多八卦的地方,一不小心,別人家的故事就入了耳。「妳就是沒有努力過,一個沒有成功經驗的人,有什麼資格說話。」、「小孩不求進取,就是被妳教壞的……」一對夫妻聲量雖不大,站在他們面前,還是聽到了不少家事,約莫是媽媽不希望給小孩過多壓力,爸爸認為壓力能使人成長,最後用睥睨、責備的語氣,數落
Thumbnail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小時候常常有鄉音很重,的杯杯到家中做客。
Thumbnail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小時候常常有鄉音很重,的杯杯到家中做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