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各位熱愛科技的讀者們,這裡是 Mech Muse!今天我要帶大家直擊一項足以改寫台灣機器人產業版圖的突破——來自廣達集團旗下 達明機器人(Techman Robot) 的最新力作:TM Xplore I 人形 AI 機器人。
這不僅是台灣史上第一款自主研發的人形 AI 機器人,也是達明從協作型機械手臂,正式跨足「移動式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重大宣示。它的出現,意味著智慧製造、人機協作,將進入全新的篇章。

達明
一場在自動化展上的「驚艷首秀」
在 2025 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 上,TM Xplore I 憑藉人形設計與強大 AI 能力,瞬間成為全場焦點。這台機器人結合了 NVIDIA 的運算平台 與 達明自主 AI 視覺系統,並以「實際應用+安全性」為核心,預計在 2026 年下半年正式量產。它的亮相,讓大家不禁思考:這不只是一台機器人,而是台灣機器人產業邁向國際舞台的里程碑。
人形設計背後:實用主義,而非華麗噱頭
TM Xplore I 採用 人形上半身+雙手臂 的設計,但下半身卻不是雙腳,而是 輪式底座。為什麼?
達明董事長何世池點破重點:「工廠環境需要的是效率與安全,而不是炫技。」
- 輪式移動更快更穩,能適應工廠地面環境,避免雙足行走的平衡風險。
- 耗能更低,比雙足結構省電,能長時間運作。
- 人形外觀+22 軸自由度,仍保有人類般的靈活動作,適合精密作業與協作。
換句話說,這是一款「披著人形外觀的工業工具」,而非科幻電影的噱頭。
智慧大腦:NVIDIA Jetson Orin + 達明 AI Vision
TM Xplore I 的核心價值,在於「智慧」。
- NVIDIA Jetson Orin 平台 → 高速邊緣運算,即時處理大量視覺與感測數據。
- AI 視覺與感知系統 → 環境辨識、物體偵測、觸覺與近接感測器,確保人機互動安全。
- 模組化工具 → 可搭配 SCHUNK 五指手,做到「看得懂、做得準」的精密作業。
- 軟體套件 → 提供控制、導航、運動規劃 API,企業可快速客製化。
它不只是「會動」,更是能「看、學、做」的智慧平台。
從工廠到服務業:應用潛力無界
TM Xplore I 的設計初衷,就是讓 AI 機器人能真正「落地」。
- 製造業:協作裝配、精密檢測、上下料。
- 物流業:倉儲搬運、包裹處理。
- 醫療與服務:協助照護、酒店服務。
- 研發平台:AI 學習與應用的試驗場。
達明營運長黃識忠一句話點出核心:「讓機器人看得懂、做得準、學得會。」
跨界合作:台灣產業的國際舞台
TM Xplore I 不只是產品,更是「合作結晶」。
- 與 NVIDIA 深度合作,整合 Isaac GR00T N 通用模型。
- 與 工研院 打造「AI COBOT Chef 鬆餅機器人」,展現跨產業應用。
- 推出 Auto AI Training 與 Instant Cobot Ready,降低 AI 應用門檻,讓工廠「買了就能用」。
- 佈局教育,推廣 AI 機器人課程與檢定,培育下一代人才。
這背後的戰略,其實是把「機器人=工具」這件事,推到真正的產線與生活裡。
展望 2026:台灣 AI 機器人的全球化之路
TM Xplore I 已在林口工廠內部測試,目標 2026 年下半年開始量產,首先鎖定學術與合作企業,未來甚至導入母公司 廣達 工廠。
達明也規劃:
- 台灣製造核心零件 → 提升自製率,降低供應鏈依賴。
- 全球佈局 → 美國營運中心已成立,未來可能在墨西哥設廠。
- 產業政策助攻 → 行政院長卓榮泰宣布投入千億級資金,打造台灣 AI 機器人聚落。
Mech Muse 觀察
TM Xplore I 的誕生,象徵台灣正式跨越「零組件供應」的角色,進入「整機系統整合」的新時代。
它讓我們看到:
- 台灣能做的不只是零件,而是完整的人形 AI 機器人。
- 產業落地+跨界合作,才是國際競爭的關鍵。
- 教育與人才,將是台灣能否站穩全球舞台的長期實力。
隨著 TM Xplore I 的量產與應用拓展,我們不僅能在工廠裡看到它的身影,未來也有機會在醫療、服務與日常生活中遇見它。這不只是機器人的革命,更是 台灣科技定位的再定義。
我是 Mech Muse,期待下次再為大家帶來更多來自「人形機器人時代」的第一手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