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案件中,「羈押禁見」常常讓當事人與家屬感到焦慮與無助。許多人誤以為羈押禁見就等於「有罪」,甚至認為完全無法與外界聯繫。其實,羈押禁見只是刑事訴訟中的一種強制措施,目的是避免串供或滅證,並不等於法院已經判定罪責。本文將帶你了解 羈押禁見期間家屬的應對方式、當事人生活狀況、以及律師能提供的協助,讓你在面臨這種情況時有所準備。
羈押禁見期間,家屬可以做什麼?
在羈押禁見期間,除律師外,其他人一律不得接見或通信。但家屬仍可透過以下方式提供協助:
- 三等親內家屬:可於看守所規定時間內寄送餐食、衣物或金錢。
- 非三等親親友:可寄送生活物資。
被羈押禁見時,生活是什麼樣子?
許多人想知道,遭到羈押禁見後,當事人在看守所的生活狀況。一般而言:
- 生活起居:被告多數時間須待在室內,三餐由看守所供應,活動空間有限。
- 物資補給:生活必需品可由家屬寄送,也能透過律師轉達需求。
- 通信與接見:在禁見期間,只能由律師進行律見,其他親友一律不得探望或通信。
常見疑問:
- 羈押多久會開庭?
→ 法院應於拘提或逮捕後 24 小時內召開羈押庭,並決定是否繼續羈押。 - 羈押禁見是不是一定有罪?
→ 不是。禁見只是避免串證、滅證的暫時措施,與定罪判決無關。
律師在羈押禁見案件中的角色
即便羈押禁見限制與外界聯繫,律師仍可隨時與當事人會面(律見),這是法律保障的重要權利。律師能做的包括:
- 律見權保障:協助被告釐清法律責任,準備供述,並將情況回報家屬。
- 聲請閱卷:雖然偵查階段一般不能閱卷,但若涉及羈押聲請,律師有權閱覽羈押理由與檢方提出的證據。
- 聲請交保或撤押:律師可提出交保聲請,或主張羈押理由不存在,進而爭取撤銷羈押。
- 抗告救濟:若認為裁定有違法或過當,律師可向上級法院提出抗告,保障當事人權益。
專業律師的介入,不僅能穩定當事人情緒,更能在程序攻防上爭取最大利益。
👉 結語
羈押禁見雖然嚴格限制了當事人的自由與對外聯繫,但這並不等於判罪。家屬應冷靜應對,透過律師協助掌握案件狀況,並及時提出交保、撤押或抗告等救濟方式,才是保障當事人權益的最佳途徑。
📞 若您正面臨羈押相關案件,建議諮詢專業律師協助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