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關於 2025 年超收稅金 5,200 億元的真相:
根據財政部與媒體揭露,2025 年台灣的稅收「超收」金額高達 5,200 億元。
什麼意思?就是政府今年多收了這麼多你我口袋裡的錢。
如果平均發給台灣 2,300 萬人民——📊 每人可以領到約 22,608 元
這不是什麼未來理想、假設模型,而是實打實的:
☑️ 生活補助
☑️ 教育支撐 ☑️ 老年照顧金 ☑️ 小資族的房租補貼 ☑️ 一整年的瓦斯費+水電費+通勤費……
但事實上:
🔸 沒有拿去還債
🔸 沒有「還稅於民」(也就是沒有普發現金)
🔸 也沒有說明錢去哪裡了(只說:「已編列預算」)
🧾 政府沒還債,那錢去哪了?
根據行政總處與媒體報導,5200 億元的超收稅金,並未被用來還本付息、減少國家債務。
👉 台灣政府每年都會正常編列「償還公共債務」的預算,但這和「多收的稅」完全無關。
👉 也就是說:還債是應該做的事,但不是拿超收來做。
那花去哪了?
📌 根據後續媒體調查,這些錢的去向包括:
- 🔹 多處文化館、表演藝術場地突然增加預算
- 🔹 政府買媒體曝光、外包網紅操作輿論
- 🔹 原訂要幫公務員加薪的案子,卻被砍半
- 🔹 多項「莫名」補助與內部採購
- 🔹 無法明確追蹤的工程與標案執行

📉 最新傳聞指出:
5200 億元超收中,政府已使用大部分預算,
僅剩約 1,600 億元仍未挪用。
也就是說:
這筆「全民稅金」的大部分,已經被「用掉」了。
你不知道去哪了,我也不知道。沒人知道。
但我們知道──
這筆錢來自:
- 你每天買的早餐、飲料、衣服(含營業稅)
- 你爸媽繳的所得稅
- 你朋友開的發票、你阿姨繳的地價稅
- 你機車加油、用電的燃料稅、能源稅、牌照稅
這是你我每一分每一毫,親手貢獻出來的稅金。
結果我們卻:
❌ 無法查帳❌ 無法追蹤 ❌ 無法討回
🧠 所以,這篇文章的存在意義是──
📍不是台灣沒錢,而是錢沒用在對的地方。
📍 當有人說「你薪水沒超過某個門檻,不用繳稅」,請拿這篇文章給他看。
📍 當你在便利商店掏出 35 元,買一瓶茶,裡面就有 1.75 元是營業稅。 📍 當你丟垃圾要花錢、用水要被課費、叫車要加稅,你每天都在繳稅。

💬 該普及的,不只是發票的對獎時間,而是:
你生活中每一筆「被默默收走的錢」,到底去哪了?
📌筆名:紫星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