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43歲的男人,在經營中被騙了200萬,被國企南油集團除名,曾求留任遭拒絕。還因此背負200萬債務。老婆又離婚,他帶著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創立華為公司。沒有資本、沒有人脈、沒有資源、沒有技術、沒有市場經驗,看誰都比他強的一個人,成功逆襲。
1944年10月25日,任正非出生於貴州安順鎮寧縣的一個貧困小村莊。父母都是教師,雖說家境不算極度窮困,但與城市的孩子相比,仍顯得拮据,尤其一家有七個兄弟姐妹,生活壓力沉重。為了確保每個孩子都有口飯吃,父母想出「分餐制」──每人每日分配固定的食物,避免爭搶,確保所有孩子都能活下來。
雖然生活艱難,但父母深知「再窮不能窮教育」的道理,省吃儉用,依然支持孩子們讀書。任正非從小就養成了勤學自立的性格。
他考入了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後併入重慶大學),即將畢業時,「文化大革命」爆發,父親被批鬥下放。為了探望受難的父親,任正非扒火車回鄉,父親則勉勵他要堅持學習不斷進步。回到重慶後,他刻苦自修,不僅學完電子計算機、數字技術、自動控制等專業課程,還把《高等數學習題集》完整做了兩遍,並自學哲學、邏輯,甚至掌握了三門外語。畢業後,他響應國家號召成為建築兵,投身基建。但隨著建築兵團被撤銷,他只能復員轉業。1982年,任正非進入深圳南油集團工作。然而一年多後,命運連續打擊 : 因生意受騙損失200萬被公司解職,加之婚姻破裂,他一度跌入人生低谷。
1987年,43歲的任正非決定破釜沉舟,借來兩萬元在深圳創立華為。初創時,華為什麼業務都做,靠倒買倒賣維持生存。辦公地點只是一間簡陋的廠房,員工與他同吃同住。當時資金不足,他甚至以20%至30%的高息貸款投入研發。終於在1993年,華為成功研發出C&C08交換機,總算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
隨後,華為一方面加大技術投入,一方面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的銷售策略,在市場中逐漸站穩腳步。
1996年,華為推行「再創業運動」,要求全員辭職再經考評返聘。雖然有三分之一骨幹選擇離開,但公司因此煥發了新的活力。
2000年前後,華為再遇挑戰:網路泡沫破裂、電信業寒冬,再加上副總裁李一男辭職並創立競爭對手港灣網路,讓公司內外交困。更糟的是,任正非錯判形勢,放棄小靈通市場,押注CDMA2000。結果市場需求與政策都不利,導致公司陷入困境,他本人甚至患上憂鬱症。
此時,華為只能轉戰國際市場,步履維艱。
2003年前後,華為又與美國巨頭思科爆發專利訴訟。經過艱苦斡旋,華為最終與思科達成和解,並與3Com合作才得以化險為夷。
此後,華為逐步在全球打開局面。2013年,華為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並進入《財富》世界500強。2017年,華為位列 BrandZ 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第49位。2018年,華為與沃達豐完成首次5G通話測試,同年正式推出鴻蒙系統。此後數年間,華為持續位列《財富》世界500強前百名,營收與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從貧苦鄉村走到全球舞台,任正非的一生就是「奮鬥」二字的注腳。
他常說:「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正是這種精神,支撐他一次次從低谷爬起,也塑造了華為的堅韌基因。真正的企業家,從不因挫折而低頭而是像燃燒的蠟燭,將全部熱量投入到事業與時代之中。
資料參考 : BBC、cyzone、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