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艾倫·史瓦茲曼(Stephen A. Schwarzman),中文常譯作蘇世民,是美國著名金融家與企業家。他於1985年與前美國商務部長彼得·喬治·彼得森共同創立了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私募股權與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根據《富比士》統計 : 蘇世民個人資產曾突破百億美元,在2019年美國400富豪榜中以177億美元排名第29位。
1947年冬天,蘇世民出生於美國賓州費城的一個猶太中產家庭。其祖父經營日用品商店,父親繼承後生活相當安穩。少年時期的蘇世民便在家裡的店鋪幫忙,每小時工資僅10美分。儘管他學不會包裝禮物,卻能敏銳捕捉到當時戰後美國的商機 : 隨著經濟繁榮、人口增加,家庭對床單、窗簾等商品的需求日益攀升。
他甚至提出將家族商店擴展至全美的構想,但父親滿足於現狀,婉拒了他的野心。
青春期的蘇世民不僅成績優秀,還是田徑好手與學生會主席。他將哈佛大學視為唯一目標,然而最終僅列候補名單,被迫轉向耶魯大學就讀。當招生官拒絕時,他還自信地回應:「那您真是犯了一個錯誤。」這份不服輸的個性,貫穿了他的一生。
大學畢業後,蘇世民進入一家證券公司,工作內容是負責整理財務報表與評估企業狀況。起初他的生活相當窘迫:租住簡陋公寓、吃番茄醬拌義大利麵、約會後得徒步數十個街區回家。但他並未停下腳步,很快轉職加入了雷曼兄弟公司。在這裡,他遇見了日後的合作夥伴彼得·彼得森。
1980年代,雷曼內部矛盾叢生,最終兩人一同離職決定創業。由於「Schwarz」在德語中意為「黑」,而「Peterson」含有「石」的字根,兩人將新公司命名為「黑石」。
黑石創立初期,蘇世民親筆寫信給超過400位熟人推介公司卻鮮有人回應。募資過程更是屢屢碰壁,甚至跨州赴約後被拒之門外。
蘇世民深刻體會到:「無論企業大小,創業的艱難和壓力同樣存在,唯有全心投入才能成功。」
在一次投資失利後,他遭到投資人嚴厲斥責,他難受地幾乎當場落淚。這段經歷讓他更加謹慎,立下「任何時候都不能虧錢」的原則。對他而言,工業公司或許需要數年才會衰敗,但金融機構只需一夜就能倒下,因此必須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隨著時間推移,黑石憑藉優異的成績迅速壯大逐步發展為全球資產管理巨頭。到2019年,黑石管理資產規模超過5,500億美元,成為華爾街公認的「資本之王」。其人均利潤遠超高盛,平均報酬率更超過30%。在美國大型企業與退休基金中擁有廣泛布局。
蘇世民的成功不僅源於專業判斷,也來自他的性格特質:
- 不服輸的堅毅:從哈佛的拒絕到創業初期的挫敗,他始終不願妥協。
- 務實又自信:既能壓縮層級、傾聽基層員工,又能在關鍵時刻大膽推銷自己與理念。
- 追求卓越:在金融市場中,他總是把握機會並竭盡全力。
成功並非一帆風順,而是源自於面對拒絕時的堅持、遭遇挫折後的反思以及抓住機會時的果敢。對平凡的我們而言,或許無法複製他的財富與地位,但那份「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卻值得每一個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