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卡傳奇之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寫在前面

文摘錄自迪卡唱片公司(Decca Records)於1999年推出的中價位重發系列<DECCA LEGENDS>裡的宣傳小手冊,並隨首批發行的唱片中附贈。撰文者詹姆斯·洛克(James Lock, 1939-2009)是英國錄音師與首席音響工程師,長期任職於迪卡唱片公司。自1960年代加入後,迅速成為錄音部門的重要人物,以塑造「Decca Sound」聞名,尤其專精於歌劇與大型管弦樂錄音。他曾與眾多指揮家如蕭提爵士、卡拉揚、阿巴多等人合作,製作出多部經典唱片,並多次榮獲葛萊美獎肯定。洛克注重現場平衡與空間感,被視為延續並發揚迪卡黃金錄音傳統的代表人物,也是二十世紀古典音樂錄音史上的重要工程師之一

raw-image

迪卡傳奇之聲
Decca Legends

迪卡傳奇之聲是英國唱片公司迪卡(Decca Records)的全新系列,讚頌其龐大而卓越典藏中的最優秀錄音。每一份錄音都是毋庸置疑的經典,自發行以來,均受到評論界與公眾的一致讚譽。

這些錄音橫跨迪卡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從1950年代初立體聲技術的誕生,到1980年代初數位時代來臨。為了盡可能忠實地重現這些經典演出,我們重新取出原始母帶,帶回錄音室進行重新製版,以符合當今最高的技術標準,並在必要時進行修復、重新剪輯與潤飾。

曲目涵蓋從盛大的歌劇到最親密的室內樂,由傳奇藝術家演出,包括:匈牙利指揮家蕭提爵士(Sir Georg Solti, 1912–1997)、奧國指揮家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美國指揮家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1990)、冰島籍俄羅斯裔阿胥肯納吉(Vladimir Ashkenazy, 1937–)、英國鋼琴家柯爾榮爵士(Sir Clifford Curzon, 1907–1982)、英國作曲家布列頓(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羅馬尼亞鋼琴家魯普(Radu Lupu, 1945–2022)、美國小提琴家帕爾曼(Itzhak Perlman, 1945–)。

每一張CD小冊子中都包含有關錄音的詳細資訊,其中有特別撰寫的文章,大多是由與錄音或藝術家密切相關的人士執筆。此外,還收錄了許多從未公開的照片,拍攝於錄音或排練時,為聽者帶來獨特的視角,深入探索 Decca 黃金時代的錄音世界。

迪卡傳奇的重製
The remastering of the Decca Legends

在重新發行這些傳奇錄音時,迪卡採用了目前最先進的重製設備與技術。

每張錄音的原始母帶都從迪卡的檔案庫中調出(這些母帶儲存在嚴格控制的溫度與濕度環境下),並以對應的磁帶播放器重播。絕大多數迪卡傳奇之聲的來源素材為類比磁帶,隨後以目前可用的最高取樣率 96kHz/24-bit 立體聲重製。

在這種極高的保真度下,磁帶接縫的修補、錄音室雜音的去除等處理會在製作新母帶之前完成。之後,這些母帶會經過降噪處理(noise-shaping),轉換為 CD 的標準格式 44.1kHz/16-bit 立體聲。在必要時,也會使用 CEDAR DH 降噪技術(CEDAR DH noise-reduction)來進行後製。

少數版本來自數位時代,則使用迪卡自家設計與建造的數位設備錄製。迪卡數位(Decca Digital)的規格是 48kHz/18-bit 立體聲(高於 CD 標準),並使用特別改裝的開放式盤式錄影機錄音(open-reel video recorders)。這些母帶同樣被轉換為 96kHz/24-bit 立體聲,經過細緻檢查,再降噪塑形成 CD 標準。

迪卡錄音的傳統
The tradition of Decca recording

每一份錄音都需要一個適合的場地。無論是音樂廳、教堂、獨奏廳或劇院,凡是音樂家與麥克風聚集之處,都必須具備良好的聲學條件,不僅要符合音樂的風格,還要滿足錄音的特殊需求。然而,一個對聽眾而言音效完美的音樂廳或劇院,未必能在雙聲道錄音中呈現最佳音質。

這是所有錄音機構都會遇到的問題,但自立體聲時代以來,迪卡始終追求在聲音特質間達到細膩的平衡,因此在挑選錄音場地時特別嚴謹。我們熱愛優質音樂廳的聲學效果,並堅信立體聲錄音應當保有場地獨特的聲音印記。但若這種效果無法自然地透過我們精心發展的收音方式達成,我們便知道該場地不適合作錄音。有些場地可能需要聲學上的修正,但最基本的條件必須合乎「迪卡聲響」(Decca Sound)的需求。

自1950年代最早的試錄開始,我們便認識到,聲音舞台(sonic stage)上的人聲與樂器定位,必須伴隨著演奏者之間適度的空氣感。這種在清晰度與空間感、明亮度與共鳴之間的最佳融合,最終引導我們的工程師為管弦樂與歌劇錄音採用了獨特的麥克風架設方式 — 著名的迪卡之樹(Decca Tree)。

這種架設方式使用三支中央麥克風,間距適中,外加左右兩側的延伸麥克風,必要時再加上輔助收音。這樣的設計被認為在多點近距離收音與單一「同軸配對」(co-incident pair)收音方式之間,取得了理想的平衡。

「迪卡之樹」也十分契合我們一向引以為傲的錄音政策:即在錄音現場,以雙聲道混音即時調整聲音平衡,讓所有人能即刻聽見接近最終成果的音效。換句話說,我們不會在藝術家完成錄音並批准後,再透過多軌操作來改變聲音平衡。我會這樣總結這一原則:「演奏者至高無上,建立在互信的夥伴關係之上。」

這些迪卡傳奇之聲錄音 不僅讓我們回顧二十世紀最偉大演奏家的非凡藝術成就,我更相信,它們同時見證了一種獨特且持續不斷的古典錄音傳統。

迪卡首席音響工程師
詹姆斯·洛克(James Lock, 1939–200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唱片內頁精選
3會員
3內容數
關於那些經典唱片的內頁文章。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樂團或音樂人從歷史的長河中被重新發掘,進而獲得應有的讚譽和平反,諸如 Nick Drake、American Football ,又或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 Death,他們皆因超前時代的審美或時運不濟等種種原因而被錯過屬於自己的黃金時期。
Thumbnail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樂團或音樂人從歷史的長河中被重新發掘,進而獲得應有的讚譽和平反,諸如 Nick Drake、American Football ,又或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 Death,他們皆因超前時代的審美或時運不濟等種種原因而被錯過屬於自己的黃金時期。
Thumbnail
人類的話語,我深深畏懼。他們將一切命名,一切說清      
Thumbnail
人類的話語,我深深畏懼。他們將一切命名,一切說清      
Thumbnail
那段時間讓音樂之於我不只流行,還有回憶,專輯則是回憶的證明,歷史的見證。
Thumbnail
那段時間讓音樂之於我不只流行,還有回憶,專輯則是回憶的證明,歷史的見證。
Thumbnail
初來這個網站 放一些以前畫的,有關音樂的圖
Thumbnail
初來這個網站 放一些以前畫的,有關音樂的圖
Thumbnail
在聲音後製業界,不論是配樂家或是音效師,很多人都有蒐集聲音的習慣,蒐集聲音就像攝影師一樣,大家都想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當下,而這些靠自己採集到的聲音,也是非常好用的作曲、或聲音設計素材哦。
Thumbnail
在聲音後製業界,不論是配樂家或是音效師,很多人都有蒐集聲音的習慣,蒐集聲音就像攝影師一樣,大家都想捕捉到一些特別的當下,而這些靠自己採集到的聲音,也是非常好用的作曲、或聲音設計素材哦。
Thumbnail
介紹一張特別的專輯,這是一張電子舞曲專輯,但內容是以賽德克原民語創作,融合古謠與現代創作,揉成一張十分獨特的原民專輯,是由拉卡‧巫茂所推出的《飛翔傳說》。 拉卡‧巫茂,1969年出生於花蓮萬榮鄉的賽德克族人。國中畢業選擇入軍校,軍中服務十年後退伍,接受廚師職訓,且同步於木船民歌餐廳演唱,後來在
Thumbnail
介紹一張特別的專輯,這是一張電子舞曲專輯,但內容是以賽德克原民語創作,融合古謠與現代創作,揉成一張十分獨特的原民專輯,是由拉卡‧巫茂所推出的《飛翔傳說》。 拉卡‧巫茂,1969年出生於花蓮萬榮鄉的賽德克族人。國中畢業選擇入軍校,軍中服務十年後退伍,接受廚師職訓,且同步於木船民歌餐廳演唱,後來在
Thumbnail
能寫出一首令許多人傳唱至今的經典好歌不容易。雖然詞曲創作者經常隱身在歌曲背後不太為人所知,但這位創作人可不僅寫歌或出唱片,還是演員和音樂劇演員。她有過一張備受音響發燒友推崇的專輯《Dreaming》,在台灣口耳相傳至今,想必不少人收藏,而發行至今38年,還能推出高音質紀念版本,可見張專輯在流行樂界中
Thumbnail
能寫出一首令許多人傳唱至今的經典好歌不容易。雖然詞曲創作者經常隱身在歌曲背後不太為人所知,但這位創作人可不僅寫歌或出唱片,還是演員和音樂劇演員。她有過一張備受音響發燒友推崇的專輯《Dreaming》,在台灣口耳相傳至今,想必不少人收藏,而發行至今38年,還能推出高音質紀念版本,可見張專輯在流行樂界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