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
誰的槍聲劃破了夜空
誰的哭喊埋進了塵土中孩子的眼淚還來不及乾
夢想就碎在炮火之間
[副歌]
不要再有戰爭
不要再有人失去笑容
和平不是沉默的奢望
而是你我牽手的方向
不要再有戰爭
不要再有血染紅天空
請記得每個生命都一樣珍重
[第二段]
鐵甲下掩不住顫抖
榮耀背後是無數傷口
母親的祈禱回蕩在風中
願明天的太陽不再滲透痛
[副歌]
不要再有戰爭
不要再有人失去笑容
和平不是沉默的奢望
而是你我牽手的方向
不要再有戰爭
不要再有血染紅天空
請記得每個生命都一樣珍重
[橋段]
仇恨讓心冰冷
但愛能讓我們重生
放下槍,打開心
世界才能真正安靜
[最後副歌]
不要再有戰爭
讓孩子唱著未來的歌
和平不是遙遠的星光
就在我們心中點燃火光
不要再有戰爭
讓大地回到寧靜的懷中
請記得 我們都渴望相同的夢

戰爭的反思:從烏俄到加薩
二十一世紀,本應是人類科技高度發展、資訊暢通的時代。然而,在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戰火,以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在加薩走廊的衝突中,我們卻看到最古老、最殘酷的景象不斷重演。坦克、飛彈、無人機轟鳴的聲音,蓋過了孩子的哭聲,也壓垮了人類追求和平的理想。
烏俄戰爭至今已持續多年。原本只是邊境的政治糾葛,卻演變為全面戰爭,數以萬計的士兵與平民倒下,無數家庭流離失所。城市變成廢墟,學校、醫院甚至避難所都成為炮火的標靶。這場戰爭提醒世人:當國家利益凌駕於人性之上,任何文明的外衣都會被撕裂,赤裸地展現權力的冷酷。
而在遙遠的中東,加薩走廊的戰爭同樣令人心碎。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歷經數十年,恩怨難解,但每一次火箭與轟炸的交錯,都換來平民的血與淚。孩子在斷壁殘垣間尋找水與食物,父母在炸燬的家園前無聲痛哭。戰爭被辯解為「安全」或「正義」,但最終受害的,卻是那些最沒有力量的普通人。
這兩場戰爭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與政治脈絡,但卻呈現相同的人性困境──權力的角力往往凌駕於生命尊嚴。領導者可以在談判桌上爭奪疆土與資源,卻無法給予戰火下的人民一絲庇護。媒體的影像讓世界看見血腥,但人類的心卻似乎漸漸麻木,將苦難視為新聞輪播的一部分。
反思這些戰爭,我們不得不問:科技進步、文明發展,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飛彈可以更精準,無人機可以更迅速,但人類的心靈是否因此更加遙遠?真正的和平並不只是停火協議,而是能夠承認彼此存在、尊重彼此權利的共存方式。缺乏正義的和平只是脆弱的幻影,缺乏同理的談判也不過是下一次戰爭的序幕。
烏克蘭的冬夜與加薩的沙塵,雖相隔千里,卻在提醒世人同一個真理:戰爭從來沒有贏家。失去家園的人民、失去孩子的母親、失去未來的一代,都是最深的傷痕。世界若要避免重蹈覆轍,必須從人性的角度出發,而非僅僅計算地緣政治的棋局。
戰爭讓我們看見文明的脆弱,但也應激發人類更深的反省。唯有理解、包容與尊重,才能真正替代子彈與炸彈。或許這聽來理想化,但沒有理想,就不會有改變;沒有改變,歷史的悲劇只會無休止地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