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活著,就要做對的事!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關於死亡時間,一般人是無法預知的——死時是不定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然而,對於有修證成就的聖者來說,情況則完全不同。

聖者的預知能力

只有達到特定修證境界的人,才能準確預知自己的死期,這些有修證的人不僅知道自己的死期,甚至清楚怎麼死的具體情況。

學佛修行不是只有在預測死期。修行的目標是解脫煩惱、利益眾生,而非僅僅滿足對未來的好奇心。

台中榮總附近寺廟的真實案例

夢境預警的故事

在台中榮總附近的寺廟,發生了一個發人深省的真實案例:

一位五十幾歲的媽媽來參加浴佛節時,走路一跛一跛的,原因是腳掌的小趾、無名趾骨折。

預知夢境的準確性

這位信徒分享了令人震驚的經歷:「我大前天夢到,我的腳會被機車壓過去,然後斷兩根腳趾骨折。」

結果完全應驗——你看,準不準?

真正的修行者不僅要有接受預警的敏感度,更要有積極做對事情的智慧和行動力。

🎧 前往恭聽▸ https://youtube.com/shorts/h_CruV4qwxY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活著,就要做對的事!

《策勵自他一切人等痛念無常歌‧心匙》法義教授 全套23集
🎧觀看影音開示▸ https://s.fazang.org/hsyoutube
🎧聆聽Podcast▸ https://s.fazang.org/hspodcast

raw-image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觀音山吉祥洲的沙龍
39會員
4.0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2025/08/28
《般若月》:度母法源與功德利益 關於度母的法源和功德利益,在慈悲 龍德上師著作《般若月》一書中,深入闡述了度母法門的殊勝性,是了解度母修持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資料。建議所有對度母法門有興趣的修行者,都應該抽時間仔細研讀這本珍貴的著作。綠度母:金剛密乘最速相應法門
Thumbnail
2025/08/28
《般若月》:度母法源與功德利益 關於度母的法源和功德利益,在慈悲 龍德上師著作《般若月》一書中,深入闡述了度母法門的殊勝性,是了解度母修持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資料。建議所有對度母法門有興趣的修行者,都應該抽時間仔細研讀這本珍貴的著作。綠度母:金剛密乘最速相應法門
Thumbnail
2025/08/28
在臺灣和漢地各處,有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這句話生動地描述了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在民間信仰中的重要地位。 無數家庭都有念誦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的傳統,這種廣泛的信仰基礎反映了這兩位聖者在眾生心中的特殊地位。《悲華經》的重要記載
Thumbnail
2025/08/28
在臺灣和漢地各處,有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這句話生動地描述了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在民間信仰中的重要地位。 無數家庭都有念誦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的傳統,這種廣泛的信仰基礎反映了這兩位聖者在眾生心中的特殊地位。《悲華經》的重要記載
Thumbnail
2025/08/26
🎧前往收聽:https://s.fazang.org/podcast69 到其他剎土後,向那些剎土中安住的東方不動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毘盧遮那佛等無量諸佛菩薩祈求金剛乘的灌頂、加持、戒律等眾多顯密法要,在佛座前得法後,為了表示感謝,對佛作了廣大的供養,到了傍晚時分,毫無艱難地返回
Thumbnail
2025/08/26
🎧前往收聽:https://s.fazang.org/podcast69 到其他剎土後,向那些剎土中安住的東方不動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毘盧遮那佛等無量諸佛菩薩祈求金剛乘的灌頂、加持、戒律等眾多顯密法要,在佛座前得法後,為了表示感謝,對佛作了廣大的供養,到了傍晚時分,毫無艱難地返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Thumbnail
人生太短,你做得不夠多。真的在行善的,他會想、會開會規劃:「我要怎麼安排產生更大善性的效益,讓更多人獲益。」這種用心、用腦去規劃思惟,就是行菩薩道。真的會修的人善用此生,如果都不會去想,不想利他,不去用心、用腦,也不想付出、不想規劃,當然善行就極為有限。一次的病苦、一次的小車關,善業都去擋這個劫
Thumbnail
人生太短,你做得不夠多。真的在行善的,他會想、會開會規劃:「我要怎麼安排產生更大善性的效益,讓更多人獲益。」這種用心、用腦去規劃思惟,就是行菩薩道。真的會修的人善用此生,如果都不會去想,不想利他,不去用心、用腦,也不想付出、不想規劃,當然善行就極為有限。一次的病苦、一次的小車關,善業都去擋這個劫
Thumbnail
與其去判斷是不是某一尊佛菩薩轉世再來的聖者,為什麼不去判斷他戒律是否清淨?願力是否周遍而慈悲,他的行持是否非常的如法,就跟佛菩薩無二呢?為什麼不去看這些呢?這些才是鐵打的保障。如果看到,他都沒有說:「他是什麼佛菩薩聖者。」沒有這些名銜光環,這個人就更可貴,不是嗎?真正的成就者高僧大德韜光
Thumbnail
與其去判斷是不是某一尊佛菩薩轉世再來的聖者,為什麼不去判斷他戒律是否清淨?願力是否周遍而慈悲,他的行持是否非常的如法,就跟佛菩薩無二呢?為什麼不去看這些呢?這些才是鐵打的保障。如果看到,他都沒有說:「他是什麼佛菩薩聖者。」沒有這些名銜光環,這個人就更可貴,不是嗎?真正的成就者高僧大德韜光
Thumbnail
注視死亡才知道該怎麼活 有人說:「不要一談佛法就談生死。」實際上必須注視死亡,我們才會知道該怎麼活著!——真如老師 —出處〡《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Thumbnail
注視死亡才知道該怎麼活 有人說:「不要一談佛法就談生死。」實際上必須注視死亡,我們才會知道該怎麼活著!——真如老師 —出處〡《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Thumbnail
終生都很精勤,戒律都很精嚴。你們家有沒有一位一直到最後都修的?沒有吧?有,就是很少。所以,「能夠終生修行」是上天賜予、佛祖給的恩德,不是所有人有。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怕「是不是要終生修行來還?」你如果終生修行,真是撿到了!一般人到老年都在煩,煩平輩、煩晚輩;老朋友一個一個病了、走了
Thumbnail
終生都很精勤,戒律都很精嚴。你們家有沒有一位一直到最後都修的?沒有吧?有,就是很少。所以,「能夠終生修行」是上天賜予、佛祖給的恩德,不是所有人有。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怕「是不是要終生修行來還?」你如果終生修行,真是撿到了!一般人到老年都在煩,煩平輩、煩晚輩;老朋友一個一個病了、走了
Thumbnail
佛法知識鑽研很重要,但是要善用此生,直了成佛。「善用此生」是看自己今生的因緣,還有大概多少時間、多少心力,可以完成這樣的修行,還有周圍的人。爸爸、媽媽重要,能拉他去讀佛學院嗎?也許可以,就是很少;那爺爺、奶奶呢?他們需要他們的法門,用慈悲心來看自他的因緣,冷靜地審諦、觀察。
Thumbnail
佛法知識鑽研很重要,但是要善用此生,直了成佛。「善用此生」是看自己今生的因緣,還有大概多少時間、多少心力,可以完成這樣的修行,還有周圍的人。爸爸、媽媽重要,能拉他去讀佛學院嗎?也許可以,就是很少;那爺爺、奶奶呢?他們需要他們的法門,用慈悲心來看自他的因緣,冷靜地審諦、觀察。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將來 彌勒菩薩降生到地球上的時候,大家自動都很發心,很多人壽命也很長,很容易修就成就道業,到處都是一片榮景,欣欣向榮。現在末法時期劫障很重,自己不懺悔發心惕勵精進,在等什麼呢?這個空間裡有太多無形的因素你看不到,讓你提不起勁,提不起正念,想法負面偏差。學佛修行的人不進就必退!
Thumbnail
將來 彌勒菩薩降生到地球上的時候,大家自動都很發心,很多人壽命也很長,很容易修就成就道業,到處都是一片榮景,欣欣向榮。現在末法時期劫障很重,自己不懺悔發心惕勵精進,在等什麼呢?這個空間裡有太多無形的因素你看不到,讓你提不起勁,提不起正念,想法負面偏差。學佛修行的人不進就必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