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基礎 6/ 6 | AI 的靈活與倫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AI 的圖像辨識與推薦系統 中,討論AI 如何透過卷積神經網路辨識圖像,再利用推薦系統推測你的偏好。但在這一層層運算之下,有一個更基礎卻關鍵的數學角色:激活函數(activation function)。

沒有它,神經網路就只是把輸入乘以權重、再做加總,最後得到一條直線。這樣的模型,無法真正理解現實世界的複雜性。激活函數的出現,讓機器有了非線性(non-linearity),也就是能處理曲折、不規則的關係。這正是深度學習能夠超越傳統統計方法的關鍵。

然而,當 AI 具備這種靈活性之後,它做出的判斷也可能把數據中的隱藏偏見放大。從招聘到貸款,從醫療到司法,問題已經不只是算得快不快,而是算得公不公平。


激活函數 與 非線性

在神經網路中,每個神經元都要決定「要不要啟動」。這個判斷,就仰賴激活函數。它不只是開關,而是數學曲線,決定了訊號如何轉換。

最早期常用的是 Sigmoid 函數。它會把所有輸入壓縮到 0 到 1 之間,輸出看起來像一條平滑的 S 型曲線。如果一個模型輸出 0.87,我們就能直觀地解讀成「這是正樣本的機率有 87%」。這使得 Sigmoid 很適合應用在二分類問題的最後一層。但它的缺點是,在輸入極大或極小時,曲線變得幾乎平坦,導數趨近於 0,會造成所謂的「梯度消失」(vanishing gradient),導致學習停滯。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後來出現了 Tanh 函數。它的形狀同樣是 S 型,但輸出範圍從 -1 到 1。這意味著它是「零中心」的,比 Sigmoid 更適合用在隱藏層,能讓梯度更新不會總是偏向正區域。不過,當輸入值過於極端時,Tanh 也依舊會面臨梯度消失的困境。

現代深度學習的主流則是 ReLU(Rectified Linear Unit)。它的定義極為簡單:輸入小於零時輸出 0,大於零時就原樣輸出。這種設計不僅計算快速,也能有效減少梯度消失的問題,讓訓練收斂速度大幅提升。ReLU 幾乎成了卷積神經網路和各種深度模型的標準搭配。不過,它也有一個缺陷:當輸入長期落在負值區域,神經元就「死掉」,再也不會被激活。

這些不同的激活函數,其實就像不同的數學透鏡。Sigmoid 帶來了機率直觀,Tanh 提供了零中心的平衡,而 ReLU 則以高效率支撐起現代 AI 的爆發。它們共同的意義,就是把線性世界轉換為非線性,讓 AI 能夠看懂更複雜的數據結構。


演算法偏見 與 公平性

非線性賦予了 AI 強大的靈活性,但也讓偏見更容易被放大。這就是演算法偏見(algorithmic bias)。

偏見通常不是 AI 自己發明的,而是數據的映射。例如,一家公司如果長期錄用的工程師大多是男性,那麼過去十年的履歷紀錄就帶著男性優勢的印記。AI 在學習這些資料時,即便沒有明確的性別欄位,也可能透過詞彙、經歷間接捕捉到這種關聯。再經過激活函數的層層放大,最終結果就是:模型更傾向於認為男性更適合被錄取。

這種現象凸顯了公平性(fairness)的挑戰。技術社群對於公平有不同定義:有的認為應該讓不同群體的錄取率一致(demographic parity),有的則強調不同群體在正確率與錯誤率上要一致(equalized odds),還有人主張,如果只改變一個人的性別或種族,AI 的判斷應該不變(counterfactual fairness)。

但問題是,這些公平標準往往互相矛盾。若強調錄取率一致,可能犧牲準確率;若追求錯誤率一致,又可能在某些族群中不公平。這意味著,公平並不是單純的數學公式,而是一種需要社會共識的選擇。

因此,當我們談激活函數時,不能只停留在數學的優雅,更要看到它如何在現實中放大偏見,並迫使我們重新思考:技術與倫理該如何並行。


激活函數給了 AI 非線性的靈活性,這是深度學習真正的核心。但當這份靈活進入社會決策時,它不僅計算機率,也可能放大歷史的歧視。

如果要你在效率與公平之間選擇,你會更希望 AI 偏向哪一邊?或是說,能不能設計出一個新的函數,既保留非線性的力量,又自動修正偏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邊喝邊想
1會員
78內容數
有些問題,邊喝點東西,邊想,會比較有答案。這裡是我閱讀、觀察、懷疑,然後慢慢轉化的地方。寫的東西有科技、咖啡、酒,偶爾是神話。如果你也喜歡慢慢想事情,跟著我的節奏,這裡或許適合你。
邊喝邊想的其他內容
2025/08/27
CPU、GPU、TPU、NPU名字相似,架構與用途大不同
Thumbnail
2025/08/27
CPU、GPU、TPU、NPU名字相似,架構與用途大不同
Thumbnail
2025/08/26
TPU揭示AI整合戰略,Google力拚成為AI時代的Apple。
Thumbnail
2025/08/26
TPU揭示AI整合戰略,Google力拚成為AI時代的Apple。
Thumbnail
2025/08/20
NVIDIA 押注 CoWoP,成本誘因與風險並存,決定AI封裝未來格局。
Thumbnail
2025/08/20
NVIDIA 押注 CoWoP,成本誘因與風險並存,決定AI封裝未來格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AI繪圖要廣泛用於商用還有一大段路,還需要依賴人類的經驗判斷、調整,為什麼呢?
Thumbnail
AI繪圖要廣泛用於商用還有一大段路,還需要依賴人類的經驗判斷、調整,為什麼呢?
Thumbnail
(自本篇開始,微讀書評全面提升文章品質,開始以深入且少有的角度探討書中精華)
Thumbnail
(自本篇開始,微讀書評全面提升文章品質,開始以深入且少有的角度探討書中精華)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測試AI功能的文章,內容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想法和想像,引導讀者思考現實世界及經歷。文章內容充滿了一些具有戲劇性和冒險色彩的詞彙和描述。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測試AI功能的文章,內容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想法和想像,引導讀者思考現實世界及經歷。文章內容充滿了一些具有戲劇性和冒險色彩的詞彙和描述。
Thumbnail
透過學習與AI對話,讓它產出我們想要的圖像,將會是一個引人入勝的過程。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使用AI創作出簡潔明亮風格的心靈富足、光明、溫暖圖像,並加入付出與給予的元素。
Thumbnail
透過學習與AI對話,讓它產出我們想要的圖像,將會是一個引人入勝的過程。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使用AI創作出簡潔明亮風格的心靈富足、光明、溫暖圖像,並加入付出與給予的元素。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對創意和靈感來源的深入思考,以及如何將其轉化為實際的成果或解決方案的過程。透過學習、資料收集、練習、創新等方法,提出了將創意落實的思路和技巧。同時介紹了AI在外顯知識的自動化應用,以及對其潛在發展方向的討論。最後探討了傳統機器學習技術在模擬中的應用案例和對AI世界的影響。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對創意和靈感來源的深入思考,以及如何將其轉化為實際的成果或解決方案的過程。透過學習、資料收集、練習、創新等方法,提出了將創意落實的思路和技巧。同時介紹了AI在外顯知識的自動化應用,以及對其潛在發展方向的討論。最後探討了傳統機器學習技術在模擬中的應用案例和對AI世界的影響。
Thumbnail
透明立體方練習,使用AI向量繪圖軟體
Thumbnail
透明立體方練習,使用AI向量繪圖軟體
Thumbnail
因為換電腦了,剛好又看到一個邏輯荒謬的問題,所以就來發一篇文試試這個新電腦好用不好用。
Thumbnail
因為換電腦了,剛好又看到一個邏輯荒謬的問題,所以就來發一篇文試試這個新電腦好用不好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利用生成式AI(GenAI)來提高學習效率,包括文章重點整理、完善知識體系、客製化學習回饋、提供多元觀點等方法。同時提醒使用者應注意內容的信效度,保持學術誠信,適當運用GenAI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利用生成式AI(GenAI)來提高學習效率,包括文章重點整理、完善知識體系、客製化學習回饋、提供多元觀點等方法。同時提醒使用者應注意內容的信效度,保持學術誠信,適當運用GenAI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Thumbnail
未來,針對圖片生成的 prompt engineering 可能會越來越不重要。
Thumbnail
未來,針對圖片生成的 prompt engineering 可能會越來越不重要。
Thumbnail
⋯⋯不過,我所抱持的心態,並不是透過提示來獲得答案,而是透過提示來獲得通往最終答案的靈感或啟發。——《高產出的本事》劉奕酉
Thumbnail
⋯⋯不過,我所抱持的心態,並不是透過提示來獲得答案,而是透過提示來獲得通往最終答案的靈感或啟發。——《高產出的本事》劉奕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