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一直是人類最想破解的謎題。即使在物質充裕、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還是會偷偷想:人生這條線,能不能拉長一點?能不能把有限的時間活得更精彩、更久一些? 在《鬼滅之刃》裡,
無慘曾說過:
「人類的壽命太短,我要活下去,活得更強、更長久。」
猗窩座也對炎柱說:
「你這麼強,應該有鬼的身體才能一直活下去啊!」
這些台詞來自二次元,雖然我們沒辦法跟鬼一樣靠血變強,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渴望活得更久、走得更遠。這份「想延續存在」的心,其實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之一。
科學視角:人死亡後,是否有看不見的存在會繼續活動?
2023 年,密西根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幾位心臟驟停的患者在生命被判定終止時,腦部竟然仍有高頻電波活動。
研究人員在《PNAS》期刊報告指出,幾位昏迷患者在移除呼吸器後,心率突然上升,而大腦伽瑪波(與知覺、記憶、意識體驗相關)在特定區域活躍起來。
這現象讓科學家不得不重新思考:
死亡,真的是意識的終點嗎?
人類自古以來就對這件事充滿好奇。從舊石器時代的陪葬品,到世界各地的神話傳說,人們似乎一直都相信「人不只是肉體,還有某種會延續下去的東西」
超越肉體的追尋
對現代人來說,「永生」未必是字面上不死,而是:
- 我能不能留下痕跡?
- 我做的事能不能比我的壽命活得更久?
- 我的存在,能不能在別人的生命裡繼續延伸?
我們常常在動漫、電影、遊戲裡看到這種主題:
角色雖然身體可能會死去,但精神、信念、傳承卻活了下來,影響著後來的人。就像鬼滅裡那句經典:
「人的思念,會變成力量。」
死亡,是終章還是新篇?
或許,真正的「永生」不只是科學實驗室裡能證明的東西。 它更像是一種選擇: 你要怎麼活?你留下了什麼?你的信念能不能延續下去? 死亡,可能不是句點,而是另一個篇章的開始。 如果這樣想,人生就不只是「能活多久」,而是「能活得多有意義」。
Action Plan
1.培養一個能代表你的技能或作品
無論是畫畫、寫程式、運動、創業,或是一個 Side Project,讓世界能因為它記得你。
2.建立有深度的人際連結
朋友、家人、同事、社群,不只是「一起玩樂」而已,而是能互相影響、彼此支持。這些人就是你精神延續的「隊友」。
3.找到你的「燃燒目標」
你願意為什麼努力?為什麼挑戰極限?就像動漫角色的信念一樣,這會讓你的選擇和生命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