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疫苗保護心臟: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新指南
美國心臟學院(ACC) 近日發布一份重要臨床指引,強烈建議心血管疾病患者接種一系列呼吸道病毒疫苗,以對抗流感、COVID-19 和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 等疾病。此建議基於這類患者一旦感染,其住院和死亡風險將大幅增加。此外,指南也鼓勵接種肺炎鏈球菌和帶狀皰疹疫苗,因這些疫苗被發現能對心臟健康提供額外保護。
一名心臟科專家解釋,呼吸道感染會給心臟帶來額外負擔,迫使其工作更努力、跳動更快。對於患有心臟疾病的人來說,這可能引發呼吸急促或胸痛,嚴重時甚至需要住院治療或導致死亡。雖然疫苗無法百分之百預防感染,但能夠顯著降低疾病的嚴重程度,從而減少對心臟的衝擊。心臟照護的「第四支柱」
歐洲心臟學會 (ESC) 早已將疫苗接種視為心血管風險管理的關鍵策略之一,並在一份共識聲明中稱其為繼降血壓、降血脂和糖尿病治療藥物之後的**「第四支柱」**。研究數據顯示,流感活動增加與心衰竭住院率上升有直接關聯;同樣,COVID-19 在大流行初期也顯著提升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其他如 RSV、副流感、腺病毒和肺炎鏈球菌等呼吸道感染,也證實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提高接種率的挑戰與解決之道
儘管疫苗對心臟健康至關重要,但美國的整體接種率仍不理想。數據顯示,2024 年流感疫苗成人接種率不到 50%,而 COVID-19 和 RSV 疫苗則更低。
專家們指出,提高接種率面臨幾項挑戰。首先,許多患者不了解心臟病與呼吸道感染之間的風險關聯,誤以為心臟狀況不會使他們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脅。其次,許多專科診所並未提供疫苗接種服務,使得患者難以在常規醫療中方便地接種。為了克服這些障礙,專家們建議心臟科醫生應利用看診機會,主動對患者進行衛教,強調疫苗的重要性。
美國心臟協會的研究也進一步證實了呼吸道疾病對心臟的影響:
- 約 20% 因 RSV 住院的成人,同時經歷了心臟病發作或心衰竭。COVID-19 感染與心衰竭、心律不整及冠狀動脈疾病風險的增加相關。在診斷為流感後的一週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可能增加高達六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