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親山步道的入口並不起眼,卻藏著一段耐人尋味的旅程。甫一踏上,便有一小段陡坡迎面而來。石階拾級而上,腳步開始變得沉重,呼吸逐漸急促,好似一場對心肺的測驗。這段短短的上坡道,恰如人生的開端,總要有些挑戰,提醒我們:一切的從容,都是在經歷過努力之後才顯得可貴。

然而,坡道過後,眼前卻展開一片平緩。接下來的路徑多是和緩的坡勢,石板鋪就的步道宛如城市裡一條安靜的縫隙。走在其中,不必急躁,不必拼搏,只需依著自己的節奏邁步,就能自在地呼吸,悠然地前行。這樣的緩坡,給了人沉思的空間。


我又想到科技。城市裡高樓林立,數位訊息在指尖奔流,生活因此便捷而快速。但走在這條山徑上,手機的訊號似乎不再重要。科技是人類進步的工具,卻也是一種綑綁。真正的自由,或許是能在需要時善用它,在必要時放下它。就像此刻,山林裡的蟬鳴與鳥聲,才是最天然的通知聲。

再往前,心念又飄到我的部落格。寫字,是另一種漫步。當我在鍵盤上敲打,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段記錄,一次整理。就像走步道,文字也需要起伏,既有抬升的思考,也有平緩的沉澱。或許將來回顧時,我會記起這一天的步行與思緒,並將它轉化成段落,留存在網頁的一角,與陌生的讀者分享。

沿途偶爾有跑者從身旁輕快掠過,他們的汗水與速度,是另一種節奏。我則保持著從容的腳步,不急於追逐誰,只在心中與自己對話。休息亭隱於樹影,偶有行人駐足,喝口水、聊幾句,然後繼續前行。這樣的景象,彷彿一面鏡子,提醒我生活不必全是競爭,也可以有交流與陪伴。

當步道接近尾聲,城市的樓群隱約映入眼簾。我在心裡暗自微笑:原來一段山徑,就能承載這麼多的思緒。它不僅是雙腳的運動,也是心靈的漫遊。

內湖親山步道沒有壯麗的山景,也不以艱險見長,但正因為它的緩坡,才更適合思考與冥想。走過一段路,想清一些事,帶著更安定的心情回到日常。這或許就是「親山」的意義——在山的胸懷裡,親近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