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皓角-25.09.01
**接下來兩週市場將迎來多重重要訊息,包括勞工統計局局長換人後的首份就業報告、最新通膨數據,以及聯準會利率決策。
*這些消息是標普500在8月創下新高的關鍵因素,但美股上週五已出現明顯回調。*美股已連漲四個月,市場關注九月是否出現系統性或慣性回調。
**九月的季節性風險
*從歷史經驗來看,九月是美股最難操作的月份,呈現慣性下跌。
*美股的五窮六絕不常見,反而是八窮九絕更符合統計,但今年八月未出現八窮,使得九月壓力可能加大。
*即便沒有新的利空或經濟衰退跡象,市場乖離過大仍可能引發均值回調。
**VIX與市場情緒
*近期對沖基金與大型投機客大舉做空VIX期貨,等同於看多股市,導致VIX指數持續破底。
*相對於四月的60高點,現階段徘徊在10–15區間。
*慣性上九月VIX通常會走高,配合美股均值回調,適度休息反而有助於新一波散戶上車。
**川普關稅判決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以7比4裁定川普政府依IEEPA徵收的對等關稅違法,因IEEPA未授權總統單憑行政命令課稅。
*法院認為貿易逆差不構成國家緊急狀態,IEEPA主要用途應是制裁或凍結資產,而非加徵關稅。
*現行措施至少維持到10/14,若上訴至最高法院,最終判決可能拖到明年。
*若最高法院最終裁定違法,川普需退還已徵關稅,中國與印度短期將受惠。**川普仍可透過201、301、232等條款課徵商品關稅,只是程序較複雜。
*川普的關稅政策本來就結合對等關稅、商品稅率、產地溯源及政治協議,形成彈性差異化體系。
**印度的壓力與應對
*美國自8月中旬對印度商品課徵50%關稅,幾乎涵蓋所有出口品,嚴重打擊皮革與鑽石切割產業。
*大量訂單轉向越南、泰國、台灣等稅率19–20%的國家,導致印度出口大幅收縮。
*莫迪近期在上海合作組織與習近平互動,展現向中俄靠攏的姿態,但整體策略仍是多線並行。
*印度同時尋求與美國修復關係、加強與歐盟及以色列軍貿合作,並擴大與日、韓、台商的經貿交流。
*若高關稅持續,對印度的外資投資將快速下滑,但其分散外交與經貿佈局仍留有回旋空間。
**美中談判與川普先加碼、後鬆綁的槓桿
*美中談判持續進行中,川普慣用在談判前先製造籌碼、之後再視情況鬆綁的策略。
*過往案例包含中國留學生簽證監管與H20監管,形成可收可放的議價槓桿。
*最新動作是對中國記者簽證設90天時限(他國常見約240天),既能向選民展現強硬,也可作為後續談判籌碼。
**墨西哥擬對中國輸入商品課徵關稅,一方面回應美方長期要求,另一方面保護本國企業。
*中國喪失美國市場後,低價產品恐席捲台、韓、日等市場,形成傾銷壓力,各國被迫表態與調整防線。
*對中國在墨西哥洗產地再出口美國的路徑構成抑制,改變供應鏈繞道結構。
**俄羅斯像下西洋棋,節奏與路徑清晰。
*中國像下圍棋,強調長期耐心與布局連續性。
*美國像玩撲克,講求短平快、隨時更換打法與虛張聲勢(bluffing)的人性博弈。
*同場談判中呈現不同邏輯與節奏,非孰優孰劣,而是攻守位移與主被動感受的差異。
**IEEPA與關稅工具的法源不確定性
*川普對俄羅斯懲罰性關稅、對印度轉口關稅、對中國芬太尼關稅與「對等關稅」多援引IEEPA。
*若最高法院提高阻卻機率,短期並非風險全消,而是白宮需尋找更穩固法源,以延續既得關稅收益與談判成果。
*時程上,明年期中選舉前可能出現司法節點,政策需要替代機制避免「已收關稅」的政治與財政逆轉。
**烏俄戰事與歐洲承擔度上升
*觀察重點在戰事是否於本週有收斂跡象,時間拉長導致外界關注度下降。
*歐盟執委會提出戰後在烏部署部隊的新計畫,非北約統一派兵,而是各國自選規模、部分由歐盟或美方提供系統支援。
*2025年軍事與非軍事援助重心明顯轉向歐洲承擔,美國戰略重點在把攤子交回歐洲並維持體面退出幅度。
*川普的戰略目標非終結戰事本身,而是降低美國在烏俄衝突中的長期財政與軍事負擔。
**川普的傳播節奏與舊/新2222治理框架.
*川普善用即時圖卡與影音維持話語權,例以America is hot、Trump’s economy is booming等訊息塑造領導者形象。
*舊2222:兩小時內200字新聞稿+兩張圖卡+兩分鐘影音,快速回應輿情。
*新2222:兩天內歸因對手、兩週內內部辨識本質、兩個月解決短期、兩年解決結構性問題,將政治溝通升級為治理節奏。
**政策演練案例一:非法移民議題.
*「兩天」先將問題框定為拜登的錯,鎖定治安、街頭秩序與財政負擔等痛點。
*「兩週」跨部會分工:執法、司法協調、預算盤點,建構執行鏈。
*「兩個月」強力執行以見短期成效,但須注意副作用(缺工、社會緊張)。
*「兩年」透過有節奏的合法移民開放,處理勞動與薪資結構的長期面。
**政策演練案例二:關稅戰與製造業回流
*「兩天」先鎖定對手責任,塑造產業外移之因果敘事。
*「兩週」黑白臉策略與高低槓桿:商務部扮黑臉、財政部扮白臉、總統扮封子,提升談判張力。.
*「兩個月」快速收斂為投資承諾、關稅讓步與農能訂單的交換成果。
*「兩年」將收穫轉化為2028選戰籌碼,並優化美國政府資產負債表敘事。
**對投資與決策的啟示:順勢而為、趨利避害
*即便關稅法源遇阻,政策不會就此停擺,市場仍須預期替代工具與新一輪槓桿設計。
*在快速迭代的政治節奏下,媒體與市場常被議題切換牽引,投資應關注結構性變化而非單點口號。
*關鍵不是硬碰硬,而是辨識大局、掌握節奏,在政策博弈的波動中找到最有利的位置與時間窗。
**美股與費半走勢
*道瓊、納指、標普均創歷史新高,但費半挑戰高點時卻迅速回落。
*回落至季線附近,因乖離過大,市場仍有回調空間。
**9月關鍵事件與波動預期
*9/6非農就業、9/9勞工統計局修正、9/11美國CPI、9/17FOMC利率決策,隨後又遇到三巫日。
*市場普遍預期9月波動將加大。
**多空觀點分歧
*Tom Lee認為秋季先跌5–10%,年底才會反彈創新高。
*投資機構質疑降息時程,若通膨與就業數據強勁,聯準會可能放慢降息腳步,呈現鴿中帶鷹。
*高盛警示科技股估值過高,對沖基金可能進一步放空。
**投資策略與心態
*強調情緒、景氣與乖離周期策略,在左側不悲觀,右側不樂觀。
*市場解讀往往互相矛盾,每個人都聽自己想聽的,如同移民政策既能造成勞動力短缺,也能推升薪資。
*九月有季節性賣壓,但因市場共識存在,也可能形成驚驚漲。
*最終仍需依據自身中心思想判斷,不被雜音左右。
**台股現況與觀察
*外資近月回補幅度大,但全年仍淨賣出約2000億;投信買盤亦未完全覆蓋外資。
*台股創高顯示主力及壽險資金回流,需觀察其背後動因,可能與匯率、基本面或籌碼安定有關。
*特殊背景在於國安基金尚未退場,單純在場內即已構成正面訊號,也顯示政府對盤勢仍有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