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8.31
**QA部分。技術分析與酒田戰法
*多數技術派書籍把事情搞複雜;技術面應與市場心理結合,作為輔助工具而非萬能解答。*最實用的技術重點在 創新高、破頸線、破底翻 等簡單訊號,搭配足夠理解的基本面可取得良好買點。
*像紅三兵這類 老土但簡單 的形態背後有其道理,關鍵在於換位思考:誰會這樣下單、為何這樣買。
**盤整平台與K棒的心理解讀
*長期盤整、紅K屢被灌回、甚至小跌破再回平台,代表該區套牢籌碼眾多。
*K棒(紅綠、上/下影線)是 當日成交狀況的投射;觀盤要理解資金的跑法與壓力/支撐的心理層次。
*遇到突發拉漲停或追高的大單,別急著判斷對方是白痴;大資金可能更聰明,只是試單不玩了就退場。
*原則:尊重大資金與資金流,市場中錢大者多半更聰明,但也承認偶有非理性資金存在。
**工具選擇:期貨、正2與ETF的靈活運用
*理想情況下,若能用期貨(手續費低、效率高)就優先用期貨做多,特別在逆價差良好時。
*現貨帳戶資金一時無法快速轉入期貨帳戶或受額度限制時,會短期用正2等替代工具,快速拉高大盤曝險。
*操作非教科書式,「見招拆招」依相對價格與條件切換工具;如過去偏好006208,但現況0050較便宜時就改買0050。
**早年在看盤聊天室受一位阿姨提點,從配置到追強觀念均受影響,是重要恩人。
*多數技術面操作者的核心其實是追強勢股;一般散戶容易想等拉回再買,但常錯失趨勢。
*對公司極熟時才敢買拉回;否則順勢追強較合理。
*持續以 把自己放很低的學習態度請益前輩,技能樹靠人帶路才能點亮。
**餐飲股與系統整合類股的提問回覆邏輯
*以線論線:對不熟的餐飲股(如築間)處於下跌趨勢時,不建議亂接刀與越貪越貧加碼。
*若為左側價值投資,需對產業與公司極度熟悉才可承擔風險;若只是投機賺價差,虧損時切勿擴大部位。
*系統整合過於寬泛,需先釐清是AI伺服器、XR裝置、AI PC等哪一條供應鏈再談評估依據。
**倒金字塔加碼法的利弊與案例
*倒金字塔(上漲越加越大)可在單邊噴出時迅速放大本金,但任何回檔都可能一根就炸。
*講者現階段較少用此激進打法;曾在華通上運用,未平倉多數在手、一路點火,飆升快但回檔也重創。
*市場情緒瘋狂時(如2024/7 ODM熱、現今PCB熱)不少人期貨槓桿滿倉,一波回檔就爆倉甚至負債。
*這個方法是一波定生死,可以用,但要極度小心與自覺承擔後果。
**美光處於成長趨勢中,HBM相關地位突出;雖然有HBM4的市場小道消息雜音,但AI伺服器與AI應用長期需求仍看好。
*記憶體/HBM鏈在AI浪潮下預期有一段延續性良好的景氣循環。
**NVIDIA財報與市場反應
*本週最大事件是NVIDIA財報公布。數字與業績指引大致符合市場預期,沒有明顯差距。
*部分人質疑Data Center成績不佳,但實際上有些業務轉列至Networking部門,屬於新架構下的列報方式。
*整體數字仍非常健康,顯示公司基本面穩健。
**Rubin與新品進展
*Earnings Call證實Rubin已經進入產線,預計明年量產,並將與CX-8搭配推出。
*此前的供應鏈Channel Check已經傳出相關資訊,顯示推測正確。
**Scale策略與新題材
*老黃除了強調原本的Scale Up、Scale Out外,也提出Scale Across——跨Data Center連線。
*這使得交換器與傳輸成為市場關注焦點,特別是光交換器與光纖產品。
*雖然業界朋友認為這只是Spectrum稍作軟體調整,實質變化有限,但市場看重的是故事與題材,而非細節。
**市場題材效應
*如同先前Thor量產時,雖然實際貢獻低,但機器人族群股價大漲,顯示市場反應以題材為主。
*因此,光通訊、交換器、傳輸等族群未來可能成為市場聚焦的話題。
**Networking數據與市場聚焦
*NVIDIA的Networking營收數字提升,市場可能將其視為下一波聚焦題材。
*這與近期觀察到的市場現象相符。
**線仙與市場先知
*提到線仙往往比基本面更快,先行布局,之後才看到數據驗證。
*觀察強勢股的族群性走勢,常可推測後續發展,顯示市場資金流向早於基本面訊號。
*光通訊與交換器相關產品,很可能因為資金提前佈局,而成為接下來的亮點。
**Rubin GPU的TDP與散熱技術觀察
*市場謠言指出Rubin的TDP原本估在1700–1800瓦,但最新傳聞提高到2000瓦以上,甚至有說法達到2300瓦,若是Ultra版本則可能達2500瓦。雖然目前僅當作市場謠言看待,但若真的朝這方向發展,散熱議題將成為市場焦點。
**散熱解決方案分岔點
*若TDP在2000瓦以下,仍可使用Vapor Chamber Lid解熱。
*若超過2000瓦,則需使用MCL(Micro Channel Lid,微管道上蓋)。此設計在上蓋內部設置極細小的管道,讓冷卻液直接流入,才能完成有效散熱。
*因此,瓦數若偏高,MCL將成為必須採用的散熱解方。
**台廠布局與潛在受惠者
*台灣做Lid最強的廠商是健策,是此領域的核心玩家。
*其他散熱廠在媒體或對外說法中也透露會往MCL方向發展,但仍需觀察最終瓦數規格。
*MCL的良率目前可能不高,但ASP很高,若最終全面採用,將為散熱產業創造新一波題材與故事。
**Rubin若高於2000瓦,將證明晶片比市場預期更熱,散熱必須透過創新方法來解決。
*綜合earnings call與市場資訊,未來焦點可能集中在光通、傳輸與散熱三大領域。
**大盤操作與調整策略
*從上次回檔後,他持續減碼指數部位,準備轉往個股操作。
*前一波專注於處置股,策略是「做一段就好、不戀棧」,這是新學的手法,效果不錯但仍在摸索。
*接下來方向是:當處置股與指數資金釋放時,將轉向特定個股。
**對盤面與美股的觀察
*周五美股型態不佳,因此進入警戒狀態。
*若台股出現長黑K、美股跌破支撐,可能意味修正開始。
*過去常見美股 先跌再快速反彈,若再度如此,趨勢或許尚未結束,但他會提前採取保守態度。
*真正出現一根大跌、直接灌破支撐時,才會確認進入修正,並進行新一輪持股轉換。
**選股與投資邏輯
*不喜歡單純依靠估值拉升(PE提高)的題材,年輕時可能願意加槓桿,現在更傾向穩健。
*偏好找到 確定的轉機點 與能支撐至少一兩年以上的趨勢。
*有長期基本面支撐,即使短期追高也能靠業績解套。
*鎖定的方向包括 Power、Connector、Powerwhip 等領域,因高瓦數時產品設計將被迫改變,這會是未來大趨勢。
**操作心態與風格
*不喜歡被外界引用為「建議」,強調只是分享自身操作思路與觀察。
*過去作法是「先買個股,若不動就換指數」;現在反過來「先砍指數,再往個股走」。
*強調靈活調整,視情況在指數與個股之間切換,並透過族群輪動尋找機會。
**Google Nano Banana 的推出與市場反應
*Google以匿名方式將Nano Banana丟進LMArena測試,大家驚覺該模型非常強大,最後揭曉是Google的產品,行銷手法新穎且引起廣泛討論。
*Google過去AI表現一向不錯,TPU狀況佳,伺服器建置後可立即銷售一空,反映在AI產品表現上。
*部分朋友已退訂OpenAI,因GPT-5僅多一個Router,未見突破;許多人轉向Google,因為其AI綁雲端硬碟的bundle sell策略強勢,成本效益高。
**市場派與產業派的差異與幻想投資
*市場派常因幻想提前布局,例如將機器人概念全面延伸到手、腳、感測器,結果靠搶先買進反而意外賺錢。
*過去從Text to Text、Image、Video發展時,市場派推測存儲需求將爆發,但當時並未發生,顯示時間點未到。
*文字僅需KB,圖片需MB,影片需GB,因此長期看存儲需求一定會爆發。
**Nano Banana帶來的潛在存儲需求與驗證方法
*Nano Banana這次引起市場高度熱度,社群討論與測試者眾多,但伺服器未出現爆量問題,顯示Google data center與TPU/ASIC能力極強。
*雖無法靠流量爆掉驗證,但體感顯示使用熱度極高,與OpenAI吉卜力事件限流情況相呼應。
*若接下來NAND報價在Q3開始走升,可能驗證文生圖、文生影帶動存儲需求爆發。
*記憶體朋友認為DRAM優於NAND,尤其HBM堆疊需要大量DRAM;NAND則需消費性需求恢復才會轉好。
**技術突破與應用前景
*Nano Banana的強項在於生成內容的連續性與一致性,克服Sora等模型的斷裂問題。
*例如連續影像中臉部角度調整時,背景與細節仍保持穩定,不會亂變。
*具備物件抽換能力,可應用於電商與廣告,拍一張照片即可生成多樣商品展示,帶來降本增效。
*可能導致行銷團隊人力需求從十人縮減到兩人,提升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