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本特別的書,它不僅談論金錢,更深入探討了人生價值與生活哲學。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似乎都被捲入一場永無止境的追逐遊戲。追逐財富、地位、成就,彷彿這些就能為我們帶來完整的人生。但蓋洛威教授的這本書,卻給了我們一個暫停、思考的機會。
關於財富與命運的沉思
在書中,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觀點:巴菲特99%的財富是在52歲後累積的。這個數字背後,不只是時間複利的魔力,更反映了人生際遇的微妙。
就像創作一首詩,或是一幅畫,成功往往需要時間的積累,也需要機緣的眷顧。巴菲特52歲前並非一無所有,但即使當時已經賺得夠用一輩子,他仍持續投資、做功課,保持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在談論成功案例時,我們常常忽略了運氣的重要性。雖然不是說成功完全靠運氣,而是要認知到:任何成功或失敗,運氣都佔了相當大的比重。人類常有一個偏誤:把成功歸因於自己的努力,把失敗歸咎於外部因素。

金錢與幸福的關係
金錢確實能帶來快樂,當你的薪資從五萬提升到十萬時,你可能會搬進更好的住處,買到更好的交通工具,整體生活品質都會有所改善。然而,這種快樂是有限度的。舉例來說,薪水從五萬增加到十萬,和從五十萬增加到五十五萬,帶來的快樂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我們需要深思:為了賺更多錢而失去的東西,是否真的值得?當我們失去了運動的時間,減少了與朋友相處的機會,犧牲了陪伴家人的時光,這些代價可能遠超過金錢帶來的快樂。




關於人際與職涯選擇

蓋洛威教授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相比追隨熱情,更應該追隨天賦。什麼是天賦?就是那些你做起來輕鬆,但別人覺得困難的事情。找到天賦並不容易,需要我們主動接觸不同領域的人,嘗試新的興趣和活動。這個過程可能需要約十年時間的探索和實驗,但這是值得的投資。



理財之道
在理財方面,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的支出模式。這需要仔細記錄每一筆開銷,雖然過程可能枯燥,但這是建立穩健理財習慣的基礎。當我們掌握了自己的支出模式後,就能更有效地規劃投資策略。

投資可以分為中期和長期兩個層面。中期投資著眼於未來十年內可能的支出,比如購車、子女教育或是緊急預備金。長期投資則是為退休生活做準備,這時候選擇指數型ETF這類穩定性高的投資工具會是明智的選擇。投資理財就像人生哲理:看似不那麼聰明的方式,反而可能是最明智的選擇。重要的不是追求快速致富,而是建立可持續的理財習慣,讓財富能夠穩定成長。就像航空公司會分享事故檢討報告一樣,我們也應該從每次的經驗中學習,讓這些智慧產生複利效應。在這個過程中,保持耐心和持續學習的態度,才能真正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




看似不聰明的路,反而走得更快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也許我們更需要的,是靜下心來思考: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什麼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去追求的。財富的意義,或許正在於它能讓我們更自由地選擇如何與這個世界產生連結,如何實現自己的價值,以及如何為這個社會帶來正向的改變。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我們不僅是在累積金錢,更是在尋找一種能夠讓生命更加豐盈的方式。


聽音頻:Podcast連結
- 我的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 (在Apple Podcast/Spotify/KKBOX上都可以找到)
- 我的Instagram: / vincent_reading
- 我的Threads: https://www.threads.net/@vincent_reading
商業合作可以寫信至: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 訂閱頻道 : / @vincent_reading
- 贊助頻道: / @vincent_reading